同样是陪孩子阅读,为什么效果完全不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最好的名片!关注我,家有小学生的高中语文教师和你一起做最好的老师,养育最好的孩子!

同样是陪孩子阅读,为什么效果完全不同

阅读

叶微黄,冬已至。天气变得越来越冷,越来越坏,周末已经不太适合带孩子去进行户外活动,但是总的带着孩子在周围转转,而书店,仍旧是我们最爱去的地方。偌大的书店里,也许是周末,人数不少,不过大多都是带着孩子一起来的父母,免费区坐满了人,甚至地板上也有不少小朋友席地而坐,抱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而消费区人也不少,三三两两的大人和小孩儿各种抱着书静默的看着,大大的落地窗把外面的阳光迎进来,让整个书店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阳光里,灿烂却不绚烂!

我和孩子先去找书,等各自找到喜欢的书,早已经没有了座位,不管是免费区还是消费区。于是我拿了一张凳子,找个角落坐下了,孩子则在我身旁席地而坐,抱着喜欢的《笑猫日记》,看得沉醉,我亦然!

同样是陪孩子阅读,为什么效果完全不同

这样的场景美好而安静

突然传来一个刻意压低的普通话女声,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个故事,这声音在安静的环境显得十分突兀。抬头去找声音的来源,原来是一个母亲在给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子朗读一本绘本故事。母亲朗读得很是投入,甚至当孩子不能理解她朗读出来的一些词语或者内容的时候,提问给朗读的母亲,母亲都会随时停下来给孩子讲解,甚至也会把食指放在嘴边,示意孩子“嘘”,小声……然后,孩子是安静了,小声了,她又开始朗读,然后孩子又控制不住的大声问出他的疑问,母亲又“嘘”之后开始小声讲解……这样的朗读和“嘘”,甚至讲解,一直不停的上演,环顾身边沉浸在书海里的人似乎都受到了影响,微微的皱着眉,忍耐着!

这样的一幕在生活中其实常常上演,不知道要怎么评说这样的一幕,批评吗?似乎不应该!孩子母亲已经刻意压低声音了,也对孩子要求小声说话;赞同吗?似乎不应该!书店或者说书院这样的环境,不应该是绝对的安静吗?这难道不是一种打扰吗?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母亲的表现来看也是想要教给孩子一些阅读的习惯,可是这样的做法却多多少少让人心里不舒服。一如静美的水面突然掉进一块石子,破坏了湖面的平静,却也似乎并无大碍!

而与此同时,不远处有来往一对母子让人侧目。

母亲和孩子一人抱着一本书静静的走过来找座位,但是免费区的座位已经挤满了三三两两的阅读的人,只有消费区还有一张桌子空着,母亲犹豫了一下,牵着小男孩就去到了消费区。要知道消费区的消费确实是有点小贵的,一杯茶是外面茶楼的三倍,但是母亲还是牵着孩子去桌子前坐下,并很快招来服务生,点好了茶水。

小男孩看得书很有趣吧,时不时的发出忍俊不禁的笑声,孩子母亲总是在第一时间制止孩子发出声音,最后甚至听到孩子母亲低声说:“宝贝儿,你如果真的忍不住要笑,那么你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你带着这本书去靠门的那边看,因为那里没有人阅读,一般不会影响到别人;第二,去书架换一本书,安静的阅读!”虽然被打断了兴致盎然的阅读,男孩子显得有点不太高兴,但是还是欣然接受了母亲的建议,抱着书去了门口的阅读区!

同样是陪孩子阅读,为什么效果完全不同

同样是母亲和孩子在阅读,两个人的做法全然不同。亲爱的你,会怎么做呢?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