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脂六项的检查意义及高血脂的饮食预防

关于血脂六项的检查意义及高血脂的饮食预防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

一般说来,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检测定血脂时,常在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实情况。血脂检测有哪些指标?有哪些临床意义?

关于血脂六项的检查意义及高血脂的饮食预防

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a.总胆固醇,TC,代表血中胆固醇总量。

1.甘油三酯,TG,代表血中甘油三酯总量。高甘油三酯血症,患冠心病风险增加。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好胆固醇”,其值越高,患冠心病风险低。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坏胆固醇”,其值越高,患冠心病风险增加。

4.载脂蛋白A,APOA,代表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临床意义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体相似。

5.载脂蛋白B,APOB,代表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临床意义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体相似

6.脂蛋白a,其值增高代表患冠心病风险增加。

7.载脂蛋白E,APOE,与甘油三酯含量相关,临床意义与甘油三酯相似。

简单来说吧,数值越高,代表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的项目有:TG增高、LDL-C增高、APOB增高、脂蛋白a增高、载脂蛋白E增高


关于血脂六项的检查意义及高血脂的饮食预防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而总胆固醇在5.2--5.7mmol/L者称为边缘性升高。可有四种结果:

(1)、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mmol/L。

(2)、高甘油三脂血症: 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 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mmol/L。

(3)、混合型高脂血症: 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0.90mmol/L。

关于血脂六项的检查意义及高血脂的饮食预防

哪些人易患高脂血症——

1、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

2、中老年人;

3、绝经后妇女;

4、习惯于静坐的人;

5、体型肥胖者;

6、长期高糖饮食者;

7、长期吸烟,酗酒者;

8、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

9、患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关于血脂六项的检查意义及高血脂的饮食预防

血脂高的危害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血脂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高血脂的危害,积极的预防和调理。

关于血脂六项的检查意义及高血脂的饮食预防

血脂高的危害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血脂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高血脂的危害,积极的预防和调理。

关于血脂六项的检查意义及高血脂的饮食预防

如何通过饮食防治高血脂

(1)、鸡鸭肉替代猪肉:健康教育专家建议增加水产品的摄入量,既保证了动物蛋白的摄入,又减少了脂肪的摄入。

(2)、每周一顿海鱼: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几乎不患糖尿病,冠心病的病死率也很低。专家研究认为,海鱼的经常食用,对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大有益处。

(3)、增加豆制品的摄入: 豆制品是心血管专家推荐的理想蛋白质食物。

(4)、改变"咸则香"的观念,少食盐。

(5)、增加膳食中纤维素的摄入:多吃水果,不仅可限制进食量,又能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