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滴滴倆大佬「不務正業」跨界互爭地盤

風雲爭霸

2017年的情人節,滴滴的創始人程維和美團創始人王興在同一個酒桌上,他們把酒言歡、暢談商業。酒終人散之後,就流傳出了美團要做網約車的新聞,也就是滴滴的業務範圍,而後,程維霸氣地回應了5個字——“爾要戰,便戰!”

乍一看,這“做外賣的要涉足打車,做打車的開始送外賣”,確實有些讓人有點“凌亂”。不過冷靜一想,這在當前這個圈地跑馬、跨界成風的互聯網時代,也沒啥值得大驚小怪的!

美團,滴滴倆大佬“不務正業”跨界互爭地盤

冰火兩重天

2017 年 2 月,美團打車在南京試水上線。為了吸引司機,美團對司機抽成 8%,低於滴滴 20% 的比例;2017 年 12 月,美團點評正式成立出行事業部;同期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等城市開啟報名;2018 年 1 月,美團在上海和南京獲得《網約車經營許可證》;兩個月後,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宣稱 " 在 3 天裡拿下當地網約車市場 1/3 的份額 "。這些地方都是滴滴最賺錢的地方,雙方大戰升級!

滴滴也進入了對方的商業腹地。今年 4 月後,滴滴外賣在兩個月裡進入三座城市:4 月 9 日,滴滴外賣在餐飲業成熟、消費力強勁、互聯網滲透率較高的無錫開城,宣佈 " 當日訂單達 33.4 萬單,9 天內就成為無錫市場份額第一的外賣平臺 ";6 月 1 日,滴滴外賣進入南京;一週之內又下一城,宣佈進入江蘇泰州,與無錫、南京構建江蘇鐵三角佈局。下一城是天府之國成都。

滴滴和美團都曾經歷了各自所在的行業的血戰,擁有強大的線下基因和地推能力。但要開展新業務還要面臨新挑戰。

花落誰家

如今,美團8歲,300億美金估值;滴滴6歲,550億美金估值。雙方在彼此不交叉的發展了這麼多年之後,都遇到了在上升空間上的瓶頸。於是,擴大自己在O2O領域的市場份額,成為一家獨大的贏者,成為了必然目標。

美團以外賣業務起家,並橫向覆蓋各種O2O服務,包括了酒店、機票、在線旅遊、婚紗攝影、生活服務等等,美團的野心是成為一個O2O領域的超級巨無霸。橫向做大的背後邏輯,是因為在O2O領域的用戶行為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很多是非剛性需求,而且不具備粘性。比如訂外賣、訂酒店、訂機票等等,本質上講用戶不存在品牌忠實度。所以只有做大、什麼都做,把用戶在O2O領域的行為全部聚合在一個平臺上面,把用戶的時間與精力全部拿住,才能建立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壁壘,才能防止對手從某一塊業務切入並威脅到自己的業務板塊。基於這樣的邏輯,美團開始覬覦出行領域,提出了“滅餓除滴,商渠共贏”的口號,高調向滴滴宣戰。

滴滴的發展邏輯,是區別於美團的另一個方向,即做強、做深、做專。在方向與定位的選擇上,滴滴選擇了美團的薄弱之處,專注於出行與打車,並把這一個業務板塊堅持了下去。我們很難評估,滴滴的專注與堅持精耕細作的方向,在其成為獨角獸中佔了多少份額,但是理論上講,在當時面臨美團等巨頭公司時,唯有差異化與做精做透,才能生存下去。倘若滴滴在當初切入出行之後,去覆蓋其他業務板塊,那麼我們一定看不到現在的滴滴,他早已被美團、點評等絞殺。滴滴是聰明的,也是幸運的。基於這種做強的邏輯,讓滴滴在出行領域火速成長。如今的滴滴,意在吃下整個出行領域,不僅包括中短距離出行,也包括最後一公里出行。所以我們看到滴滴在把打車做到全球第一之後,開始投資共享單車領域,並在今年開始自營單車的城市投放。面對美團的挑釁,滴滴也做出了充滿底氣的回應:“爾要戰,便戰”。

兩者實力不想上下,都領域裡的佼佼者!

總結:

這場競爭也說明,在當下的互聯網江湖,誰都無法建立持續的壟斷,不管阿里、騰訊,還是滴滴、美團,無一例外!

話說回來,“美團打車”也好,“滴滴外賣”也罷,這二者究竟是不務正業、盲目擴張的“亂入”,還是深思熟慮、志在必得的“爭雄”,我們不妨拭目以待。不管雙方戰局如何,消費者的美好生活需要至少兩個打車平臺,我們歡迎攪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