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趣更
柴荣的高平之战就是一个把死棋下活的案例。
讲柴荣之前,先前情提要一下,唐末黄巢起义,把大唐南方的基地都搅乱了,大唐不可避免走上了灭亡了。此后, 天下迎来了五代十国的历史,简单点,就是中原有五个朝代更替,外围还有十个小国割据。
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叫后周,开国皇帝是郭威。郭威只当了三年皇帝就死了,皇位传到了他的义子柴荣身上。
首先柴荣不是郭威的亲生儿子,他能当皇帝,全靠郭威的亲儿子都被人杀死了。另外,柴荣不是武将出身,历史记载,他以前还贩过茶叶来养家,长大后也没有在军队历练。在军中是没有自己的亲信,也没有威望。
第三,这是一个讲究枪杆子出政权的人,一个士兵操纵长官的时代,赵匡胤的龙袍加身,其实在以前多交上演。比如郭威就是被部下拥戴。
第四,五代十国很多都是二代而亡。
了解这些,才能了解下面的故事,才能知道柴荣面对的是怎样一个死局。
登蔡后的一个月,割据太原的北汉皇帝刘崇发兵南下,北汉还联合了当时的辽人。
收到消息后,柴荣准备反击,并且还要亲征。
柴荣很清楚,这个时候,必须要胜,如果一败,自己的江山就不保。
而且必须自己亲征取胜,因为如果不是自己亲征,而是别的将军打赢这场仗,他回师之日,极有可能就是夺位之日。
“刘崇幸灾乐祸我朝有大丧,欺负我年少新立,想趁机吞并天下,这一次,他一定亲自南下了,我不能不去!”
这时候,朝中出现了一个很怪异的声音。
宰相冯道站出来反对。
冯道号称不倒翁,五代里,他曾经给四个朝代打过工,服务过十个皇帝。
这说明,此人非常善于判断形势。
听说柴荣要亲征,冯道表示不太合适。为了说服冯道,柴荣说道:“当年唐太宗平定天下,也常常领军出征,我怎么敢偷安呢?”
这时候,冯道直接回道:“不知道陛下你能不能成为唐太宗呢?”
这就是直接怼回去了。而且发生在冯道身上,更为奇怪。因为冯道这个人从来不是直言极谏的人,而是见风使舵的人,连他都敢直接怼柴荣,可想,没有人真把柴荣当皇帝。
柴荣脸都红了,他明白自己并没有权威,他强行撑场道:“以我兵力之强,破刘崇如泰山压卵而已!”柴荣涨红了脸,声调徒然高了三分。
“不知道陛下你能不能成为山呢?”
满朝发出低声的议论,充满着对这个新皇帝的质疑跟轻视。
事情已经走到了一个死局:如果服软,那谁都知道他可欺负,只要有一个强人出现,他就得让出皇位。
柴荣没有选择,他站了起来,宣布:朕意亲征,多说何益!
但是,柴荣只是避免了慢性死亡,他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急性的,更为危急的地步。
如果亲征失败,结局也只有一个:国灭身死。
柴荣无疑清楚这一点,他急需一场胜利。
调集军队,柴荣出汴州急行北上,当时通事舍人郑好谦看柴荣有些心急,好心劝了一句:“对方气势很盛,最好不要急于进军,应该静观其变,寻找时机再出击。”
柴荣一声断喝:“你怎么会说这些?快说!这些话是谁教你的,说出来,你可以不死,不说,必死无疑。”
柴荣这一句是蒙的,结果这位郑好谦不经吓,一问就招了,是是控鹤都指挥使赵晁教他说的。
原来军将也不愿意迎敌!
柴荣将两人关了起来,继续北上。
十日后,柴荣终于碰到了北汉的军队,一交战,北汉就开始撤退。
柴荣毕竟是新人,没有什么经验,一看对方后退,当场下令:全军出发,追击刘崇。
结果中了刘崇的诱兵之计,大军被北汉跟辽国的军队半围了起来。
如果正常下去,柴荣必败。因为北汉军团大概有四万人,而柴荣是二万人,而且还是劳师远征。
这时候,北汉的刘崇出了一个昏招,他看到柴荣的兵马太少,就跟辽人说:你们在旁边看我怎么破敌就好了。
刘崇的算盘是这样的,自己是三万兵,对柴荣有优势,辽国的一万是来帮忙的,要是让他们出力太多,自己付出的酬劳就更多。所以,干脆不用辽兵。
辽兵一听,得,那我就看热闹吧,把一万兵马撤走了。
刘崇决定发起攻击,最先冲出去的是北汉猛将张元徽。
他一冲击之下,柴荣的军队就乱了。
柴荣的右军中,率领骑兵的 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率先逃跑了,何徽本来是个好同志,此时正率领步兵在后面列阵,可敌人没碰到,先被退下来的友军骑兵冲了个七荤八素。一看情况不妙,何徽扔下自己的步兵,紧跟兄弟,也溜了。
剩下在战场的一千多步兵看领导都跑了,自己要跑,可惜没长四条腿,于是,连两条腿都不要了,纷纷解去铠甲,丢下兵器,跪在地上,对着刘崇的方向高喊万岁。
右军顷刻间瓦解。
这一切全看在柴荣的眼里。他的耳边不仅回响着自己的步兵在向对方山呼万岁,似乎又响起了那天大殿之上的声音.
"朕将学太宗,横扫天下!"
"不知陛下做不做得了唐太宗?"
"朕将如泰山,力压刘崇!"
"不知陛下当不当得了泰山呢?"
冯道嘲弄的声音就在耳边,轻蔑的笑容就在眼前。
一个刘崇不能敌,何以当太宗?首战就一败涂地,何以称泰山?
柴荣进入到死局,一交阵,自己一方就溃败了一半,自己的兵朝着人家喊万岁。这是亡军之象。而亡军之后,必是亡国!
血渐渐地从心脏涌上柴荣的大脑,降兵万岁的声音渐行渐远,喧哗的战场于柴荣突然变得安静,整个世界只剩下了简单的选择。
现在,没有什么可以倚靠,没有什么可以期待,只有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上帝救自救者。
拔剑,纵马,柴荣跃出重重禁军护卫的中军,冲向了正激战的前线。
若是太宗重世,便是此人,若是泰山降临,便如此势。
柴荣没有别的方法,也没有任何的策略,他剩下的只有勇气,一种死也死在战场的勇气。
这一看上去绝望的举止突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看到最高领导身先士卒冲出去后,担任警卫工作的一位将领对着左右喝道:
“主上危难如此,我们难道还怕死吗?”
说话的是谁呢?正是后面的北宋皇帝赵匡胤。说完,赵匡胤并没有紧跟着柴荣冲出去,反而转身,去找了另一个人。
赵匡胤找的人是张永德,此人是柴荣的妹夫,时任殿前都指挥使。
拍马赶到,赵匡胤对着张永德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对方初战告捷,志骄意满,此时,只要拼死一战,一定能击破对方?”
“怎么破?”
“张都尉部下射术精湛,请张都尉领部下战领高地放箭,我引部下近攻。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张永德的军职比赵匡胤的高,但听完对方的计划,他意识到,这是正确的应对。于是,他马上表示同意。
柴荣在前,牙兵在后,张永德居高远攻,赵匡胤率众近搏,这一支本来殿后围观的后军冲到了最前面。
此时,风越来越大,强劲的南风横扫高平的高原,注意还是南风,这意味着周兵是顺风攻击。而汉军是逆风攻击。
据记载,刘崇在发动攻击前,还刮着东北风,等东北风转成南风,主管天气的北汉司天监建议:正是攻击的时候。
不知道司天监根据那本皇历做得判断,当时,旁边的一位学士愤而起立,告诉刘崇,可以将这位司天监拉下去斩首,逆风岂是可战的时候。
对于懦生的建议,刘崇给出了干脆利落的回答:老措大,别胡说八道伤我士气!(老措大相当于文化界的屌丝)
从某种意义来说,作战跟种田一样,是看天吃饭,不遵守自然规律,不看天气预报是要吃苦头的。
被迎面刮来的大风迷乱了双眼,北汉的士兵看到了一位天子身着黄金铠甲奋剑而来。接着,他们看到了让他们更为惊恐的事情。
在对方阵地的上空,云气翻卷,隐约可见龙虎的影像。
王者降临高平。
刘崇对此一无所知,不久前,他还叫人捧出了酒,与诸君痛饮了一小会。一嬴钱就开始消费,这是赌徒的第二个思维模式。
等他发现赌局还没结束时,他紧急下令张元徽再次发起冲锋,准备通吃对方。
这一次,一定要活捉柴荣。
张元徽迎风而上。他刚接受了刘崇的褒赏(可能还喝了酒),工作热情高涨,可经验告诉我们,持续作业容易出事故,疲劳驾驶有风险(可能还是醉驾)。尤其是一匹疲劳的马。
也许是连续高强度冲刺,也许是迎来吹来的风靡了眼睛,张元徽的马刚冲到对方前面,一个踉跄,摔倒在地。张元徽没能爬起来,被一哄而上,不讲体育精神的周兵就地斩杀。
据记载,张元徽的部下非常勇猛,冒死冲上来,抢走了张元徽的尸体。可也就仅此而已。
正如风向转变一样,胜利的天平已经倾斜。
刘崇慌了,这位老前辈是个沙场菜鸟,职业水准停留在靠数人头来判断胜负,冲锋又不看风向,可他最大的弱点是他脆弱的内心。
这是一个内心软弱的人,他没有柴荣那种遇险而上的勇气,在碰到困难时,唯一的想到的办法是退缩。
看到张元徽倒下后,为了又快又省的结束战斗,刘崇做出了一个决定:挥动红旗撤退。
红旗一出,本就胆怯的汉兵一哄而散,撤退过程中发生了不少踩踏事件,不少汉兵弃械投降,跑过去的一千多原周朝步兵比较纠结,上午刚跳到北汉阵营,连新的军服都没领到,现在又要向原单位投诚。
兵败如山倒,仓皇后退的刘崇到这时才想起了同志,向远处一望,刚还挤满辽兵的高地已经空空如也。
辽兵已经走了。辽兵是怀着一肚子气跑到高地的,自从被刘崇划定为围观群众后,他们就一直在观战。看到刘崇败退时,他们没有犹豫,没打招呼,直接撤了出去。
刘崇几乎陷入了绝望,在这一天黄昏的时候,刘崇总算把自己的队伍又归到了一处,三万多兵马只剩下了一万。领着这一万兵马,刘崇渡过一条浅河,重新列阵。
只要天一黑,对方就不敢贸然过河急攻,只需要一晚,就可以重新稳住军心。
这是刘崇最后的希望,可人得意时多是电影,二小时拉倒,倒霉起来,就是连续剧,一波接一波,且高潮多在后面。
此刻,一支全新的精力充沛的周军出现在战场。
率领这支部队的是河阳节度使刘词。
这是一位老将,平时睡觉都穿铠甲,永远是一副准备上沙场的样子,可就这样的刘词依然落在了柴荣的后面。
这天下午时分,刘词终于赶到高平,最先遇上的也不是柴荣,而是从前线逃回来的樊爱能、何徽。这两位难兄难弟也算有出息了,下来后没多久,就被柴荣的使者追上了。
“两位将军莫跑,我军已经反败为胜了。”
两位将军哈哈大笑起来,骗谁呢。
笑完,这两位也挺有人生目标的,直接就奔周军的辎重去了,可算是跑路不忘搞经济。据记载,把管物资的文官李谷都吓得跑到山里躲了起来。
抢了一通之后,他们碰上迟到的刘词。
“刘将军,你来迟了,我军已经大败,就我们逃了出来,剩下的已经解甲投降了。”两位好心将战状通报给刘词。
我军败了?!
听着不远处传来的震天喊杀声,刘词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但最后,他下了一个决定。
就算败了,我也要到前线看一眼。
来到前线的刘词喜出望外,己方不但没败,还占尽上风,柴荣不仅身体健康,还干劲十足,更好的是,刘崇比较顽强,还搞了一万人组织了防线。
总算给我留了一波啊。刘词同志年纪大了,这可以说是他最后一次参与大战了。
刘词马上率领他的河阳军投入到战斗当中,这支新力军发挥了实力充沛,干劲足的特点,一鼓作气突破了刘崇的河岸防线,彻底击碎了刘崇最后的妄想。
刘崇逃跑了,他本来是逃不掉的。
深夜,高平西北面通道,江猪岭。
夜色下,一位老人出现在荒野的山路上,其人面色苍白,胡须打结、分叉,再没有往日那样自信的缥缈。我不说,你绝对猜不到这就是北汉皇帝刘崇同志。
行至江猪岭,狼狈不堪的刘崇终于松了一口气,望望四处平静的荒野,他不禁露出一丝凄凉的笑意。
柴荣啊,柴荣,要是你在此处设兵,我刘崇那里还逃得出去。
此情此景,颇似当年曹操败走华容道,恨敌不设伏,当然,诸葛亮是设过伏的,而柴荣同样是设过伏的。
柴荣是一位军事鬼才,在看似冒进的进军中,早就埋好了伏笔,在今天早上出击前,他就派出了一支小分队守在江猪岭,只可惜守路的周兵听闻前方兵败,自个逃跑了。这证明,好的计策如果没有好的执行也是白搭。
怀着侥幸的心情,刘崇越过了江猪岭,逃离了战场。但这还不是胜利大逃亡。
跑到半路,刘崇迷路了。老刘也在河东混了十多年,怎么路痴到在自己的地盘附近都找不到回家的路?无奈之下,只好抓了一位老乡在前面带路。
在老乡的指引下,刘崇走了一百多里路,在天亮的时候,刘崇的胡子止不住颤抖起来。老乡老乡,背后一枪,你把我领到那了?!
再往前走二步,不是太原,而是晋州。周将王彦超就在那里。
愤怒之下,刘崇一刀结果了带路的乡亲,紧急调头,往北奔去,这下总算找对方向了。
据记载,刘崇换了身粗布衣服,头戴斗笠(估计是从老乡那抢的),还变更了姓名,自然旗子什么都不打了,一路上相当低调,常常跑到一个地方,拿起筷子还没夹起菜,就不得不丢下筷子翻身上马,因为周兵已经追来了,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风声鹤唳了。
经过数日亡命狂奔,刘崇终于回到了太原,回来时,他已经气力全无,只能伏在马上。能逃回来,全靠胯下这匹马了。刘崇为了感谢一路载他回家的马,专门修了一座马厩,装修很豪华(饰以金银),伙食水平很高,参照三品官的餐饮标准(食以三品料)。还封了一个“自在将军”。据记载,这匹马是契丹人送给他的。
这是后汉最后一次大规模主动出击,第二年年底,刘崇因为羞愤难当离开了人世,他的儿子刘承钧接过父亲的旗帜,这位青年总的来说是爱好和平的,基本上没有动过逐鹿中原的念头。
守住太原,过节时能给刘知远上炷香,这便是北汉唯一的希望。
而柴荣则把属于自己的死局下成了活局。这一战之后,柴荣做稳了江山,才开始大刀阔斧的搞起了改革,虽然因为生病早早去世,虽然后周的江山被赵匡胤夺走了。但是,五代乱世的终结可以说,是从他这一次大胜开始的。
本文大部分摘自脑洞历史观在今日头条的专栏《五代十国的枭雄们》,其文一百万字,全景讲解五代十国的历史。
脑洞历史观
先说一个把赢棋下输的人。再说一个把死棋下活的人。
西汉最贫弱的失败有二:一是建国之初,二是汉武帝后期。
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有二:一是汉武帝即位之初。二是汉宣帝时期。
然后再说谁把赢棋下输,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即位之初,经历了文景之治。国家政治清明,国富民强,国家蒸蒸日上。
汉武帝却差点把大汉搞灭亡。
汉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张汤,立诽谤罪,夷族连坐罪。罗织罪名,制造冤狱。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尽。
汉武帝重用法家桑弘羊,压榨盘剥百姓,创立人头税。
汉武帝为敛财,还卖官鬻爵,死罪可花钱免死。
汉武帝还倾尽天下之财,寻仙求长生。
汉武帝后期,国力吏治腐败,饿殍遍野,盗贼四起。人口减半,相当于今天死了7亿人。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还没灭掉匈奴。
下面,再讲把死棋下活的人——汉宣帝刘病已。
汉宣帝在这个烂摊子上,整肃吏治,使政治清明。发展经济,减免赋税。使经济恢复,人口增长。彻底打败匈奴,匈奴首领单于到长安,朝觐大汉天子,向大汉称臣。汉宣帝在西域设置都护府,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对西域行使国家主权。
汉宣帝时期,汉朝国力疆域达到鼎盛。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汉文帝使汉朝赋予了华夏灵魂,而汉宣帝则让大汉华夏挺直了脊梁。炎黄子孙因此也被称为汉族。
杨朱学派
诸葛亮的两次联吴抗曹,都堪称是把死棋下活的典范,尤其是第二次,更堪称是武侯政治艺术的杰出表现。
在曹军大举南下,举着差不多“解放荆州城,活捉刘玄德”的旗号的时候,刘备带着残兵败将惶惶不可终日,形容他是丧家之犬都不为过。在这个时候,鲁肃以凭吊刘表为名义来到刘备军营。而诸葛亮则抓住机会,顺势前往柴桑,在孙权大营内大展口才,说服孙权和弱小的刘备结盟,一起阻击曹操顺江而下,三足鼎立的格局就此而定。
如果说第一次孙刘联盟是诸葛亮抓住孙权的橄榄枝因势利导的话,夷陵之战后两国再次结盟就是他真的做到审时度势后忍辱负重。要知道,孙权方面让蜀汉丢掉了荆州,失去了关羽和一半以上的精锐,甚至皇帝都死在了东征后。
而刘备在世的时候,为了对抗孙权,竟然破天荒地在曹操死后派人前往邺城吊唁。在这种条件下,诸葛亮放下成见,和对抗了很久并且吃过大亏的孙吴放下成见,继续联合,这就很见其政治才能了。
正是这种远见卓识,才让蜀汉在“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矣”的危急关头走出困境,同时将祸水东引, 使得曹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东线主动向吴国进攻。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实在是千载难逢。
青言论史
纵观历朝历代,凡是成就大业者,都会有从陷入绝境到绝处逢生的经历。下面例举一些我个人觉得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故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秦王嬴政:
秦庄襄王在赵国做质子期间与赵姬一起生下了嬴政。做为一个质子的儿子嬴政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后来秦庄襄王回秦,嬴政与赵姬母子继续留在赵国做人质。后来嬴政回到秦国后开始了他在秦国的政治生活。嬴政从13岁继承秦国王位直至22岁开始“亲理朝政”,可以说在这期间基本就是一个傀儡政府,此时的秦国朝政基本由相邦吕不韦把持,并且长信侯嫪毐发动了叛乱,可谓是处竟艰难。后来嬴政除掉了吕不韦与嫪毐,并且重用李斯、尉缭等人,终成天下一统的霸业。
二、汉高祖刘邦:
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然而军队实力远不及项羽的刘邦却先行打进了咸阳,为此项羽非常的恼怒。刘邦面临与项羽恶战的危机,而此时刘邦的实力跟本就不是项羽的对手,一旦开战,刘邦必将全军覆灭。为此,刘邦只得拱手让出咸阳,并且通过项羽叔父项伯的说情来化解这场危机。即便如此,刘邦还是差一点命丧于鸿门宴的酒席之上。而后来刘邦通过重用张良等人,终于战胜了项羽,最终赢得了帝位开创了大汉几百年帝国。
三、汉昭烈帝刘备:
刘备在征战之初连个像样的根据地都没有,身边除了关、张、赵三位将领而并未有像样的谋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没有军队四处寄居的状态。刘备在意识到谋臣的重要性后,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最终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四、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建立之初,身为太子的李自成自知战功和威信都不及秦王李世民,所以一直心有忌惮,并且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后来李世民于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并迫使唐高祖李渊让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政变。
五、伟大领袖毛主席:
1934年10月,由于受中央内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此时的中央红军在国军的“围剿”之下处境非常危险。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决定开始红军长征。前往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重建革命根据地,重开革命新局面。最终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为后面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
由于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实在太多,所以就不再多举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
暗夜思考
亡国之死局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将朝堂留给了襁褓中的太子,自己带着大军亲征北方游牧民族瓦剌。狐假虎威的王振为了表演“衣锦还乡”,竟擅自改变行军路线,绕了个大远去其家乡炫耀。造成军粮供应短缺,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全军覆没,其中包括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当朝要臣,英宗被俘。
消息传回北京,有言国之将亡者,有言南迁者,诸人皆恐慌失措,这是一盘死得不能再死的棋了。
力王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当此亡国之秋,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随后于谦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全权组织北京保卫战,舍生忘死于北京九门之外力抗游牧铁骑,反败为胜!于谦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但也因此树敌众多,后来因奸臣构陷,被夺门之变重新继位的明英宗错杀,天下为之鸣冤。
当年明月: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而于谦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瓦尔登的船夫
明朝名臣于谦指挥的“北京保卫战”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
于谦,明代名臣,浙江钱塘人。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瓦刺大举入侵大明,当时的脑残大太监王振专权,要挟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这位不着调的皇帝也是个糊涂蛋,听从宦官安排,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去前线送死去了。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明朝军队连战连败,战火很快烧到了土木堡,也就是今天的八达岭西北,瓦刺军大败明军复灭,朱祁镇被俘,王振也被部下击毙,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土木之变”。棋局下到这里,肯定是死棋一盘了。接着,瓦刺军直逼明朝京师——北京。
当时的北京空虚,形势极为危急,人心惶惶,大臣们在朝廷上只会包头痛苦,而皇后也已准备好了金银财宝赎回朱祁镇。在这样的情形下,肯定会有一帮逃跑派,以翰林院侍讲徐珵为首的一群官僚,主张逃跑南迁,学宋高宗赵构,偏安一隅,苟且偷生。而此时于谦挺身而出,痛骂这些窝囊废,坚决反对南迁,他组织爱国力量,开展了布置周密的北京保卫战,一举击败了气焰嚣张的瓦刺,终于把明朝从亡国的悬崖边上拉了回来,死棋变活。瓦剌军受挫之后,看到明朝已另立郕王朱祁钰为明景帝,又出了一阴招,他们本来想把朱祁镇囚禁起来,以此换取赎金,发一笔大财。不曾想,他们在战败后,却把朱祁镇送回京城。朱祁镇随后就被软禁起来,但这也造成了一大隐患。
后来,明景帝重病不起,朱祁镇在徐珵和王振余党的支持下阴谋再次复辟夺权成功,史称夺门之变。这下倒霉的要数于谦了,他惨遭杀害,时年六十岁。
光明大先生
几乎所有的开国之君。都是把死棋下活了。创业者的故事,那一个不是死里逃生的?说说半路接盘玩的。朱棣的靖难,于谦的爆奶大明,高拱的太监上位,邓公的三起三落,太多太多了,数不胜数!
宏腾学车
光武帝刘秀的昆阳之战绝境求生,刘备赤壁联吴抗曹,邓艾偷渡阴平灭掉蜀汉打开了魏军进退两难局面,李世民虎牢之战,明成祖靖难夺位,曾国藩平定洪杨挽狂澜于既倒延续满清国祚,毛泽东四渡赤水跳出国军重围将濒临灭亡的红军拯救出来,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