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在土木堡之役陣亡多少人?親歷者說法和《明史》記載相差懸殊

關於土木堡之戰,很多人都感到奇怪:明明是一場擊潰戰,為什麼裝備精良的明軍,被數量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瓦剌騎兵殺了個乾淨?遭此重創,明軍為什麼又打贏了京城保衛戰?翻看當時的各種史料,我們再一次感到清人編纂的《明史》不可靠:關於土木堡之戰明軍陣亡多少人,“正史”和親歷者記錄的數字相差十倍!

明軍在土木堡之役陣亡多少人?親歷者說法和《明史》記載相差懸殊

咱們先來看看《明史•本紀第十•英宗前紀》:“辛酉,次土木,被圍。壬戌,師潰,死者數十萬。”既然是潰敗,還能死掉數十萬,看來明軍真的是養尊處優得連逃命都不會了。但是隨後明軍的表現卻好像開了掛一樣,把乘勝而來的瓦剌大軍打了個落花流水,其中出力最多的將領之一,居然是從土木堡之戰中逃回來的石亨。有人描述石亨是十分狼狽地隻身逃回的,但是那人描寫的京城保衛戰,給石亨當先鋒的,是他的侄子石彪,這個石彪一直跟著他叔叔“參謀軍事,驍勇敢戰,善用斧,正統末(朱祁鎮被俘前),積功至指揮同知。”

明軍在土木堡之役陣亡多少人?親歷者說法和《明史》記載相差懸殊

其實從土木堡逃回來的,不僅僅有石亨石彪這樣的武將,還有李賢這樣的文官。李賢大家都很熟悉,就是那個給死太監王振建廟祭祀寫碑文的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也是他鼓動復辟的明英宗朱祁鎮幹掉了石亨、曹吉祥、徐有貞,于謙被平反昭雪,李賢也出了力。所以說這個李賢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他參與土木堡之戰的時候,職務是吏部文選司(最有權的部門,管文官任命)郎中。進士出身的李賢逃了回來,大理寺右寺丞蕭維楨逃了回來,禮部左侍郎楊善也逃了回來。楊善後來還作為使臣,到瓦剌也先那裡把朱祁鎮也撈了回來,據說是一分錢沒花,空手套白狼弄回了白眼狼。而李賢成了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和後來的明英宗天順帝兩朝不倒翁,還寫了一本《順天目錄》,裡面記載了土木堡之戰明軍傷亡的實際數字:“寇復圍,四面擊之,竟無一人與鬥,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營中,積疊如山。幸而胡人貪得利,不專於殺,二十餘萬人中傷居半,死者三之一。”

明軍在土木堡之役陣亡多少人?親歷者說法和《明史》記載相差懸殊

如果有人質疑李賢的人品,說文人說話都不靠譜(其實換做別人處在李賢的位置,也未必比李賢做得更好,朱祁鎮讓他給王振唱讚歌,他也不敢不唱),那麼咱們再來找一個大老粗口述別人記錄的文章。

明軍在土木堡之役陣亡多少人?親歷者說法和《明史》記載相差懸殊

某本暢銷書裡面,寫著朱祁鎮做俘虜期間,身邊有一個叫哈銘的,後來成了世襲指揮使。這個哈銘還叫楊銘,哈銘是他的蒙古名字,楊姓是朱祁鎮賜給他的。看來這位楊銘老兄是不識字的,在《國朝典故•卷之二十八•正統臨戎錄》裡,我們知道了什麼叫比大白話還大白話——看來明朝老百姓說話也不是用文言文的。楊銘“寫作”的這篇“回憶錄”,甚至通俗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不加點括號翻譯,還真看不太明白。

明軍在土木堡之役陣亡多少人?親歷者說法和《明史》記載相差懸殊

楊銘記載朱祁鎮講的親身經歷中,也先抓了大魚之後就召集大小頭目開會:“我每問天上求討大元皇帝一統天下來,今得了大明皇帝到我每手裡,你每頭目怎麼計較?”這時候有一個叫乃公的“達子(原文如此)”說:“明皇帝是我每大元皇帝讎人,今上天可憐見,那顏(蒙古汗國貴族的通稱,可以理解成官人、大人)上恩賜與了到手裡。”可是不知道哪根弦搭錯了的伯顏帖木兒(也先的弟弟)急眼了:“那顏要這等反狗似的人在眼前開口說話!”上去就在乃公臉上搥了兩拳:“那顏只要萬年的好名頭。大明皇帝是雲端裡皇帝,上天不知因那些怪怒他,推下來。數萬的人馬,著刀的,著箭的,躧(xǐ,踩踏)死的,壓死的。皇帝身上, 怎麼箭也不曾傷他?刀也不曾殺他?怎麼人也不躧著他……”

明軍在土木堡之役陣亡多少人?親歷者說法和《明史》記載相差懸殊

後面的話就不引用了,因為咱們討論的不是朱祁鎮這廝“福大命大”,而是在瓦剌人眼中自己的戰果:“數萬的人馬,著刀的,著箭的,躧死的,壓死的。”請注意,數萬而已,但是回過頭來看《明史》,說的是“死者數十萬”,李顯回憶錄說的是“二十餘萬人中傷居半,死者三之一。”

明軍在土木堡之役陣亡多少人?親歷者說法和《明史》記載相差懸殊

清人修明史,明武宗的戰功是可以不記的,但是明軍的戰損是一定要誇大的,這是出於什麼心態,讀者諸君自然心知肚明。但是有一點我們不能否定:朱祁鎮這廝不但導演了土木堡慘敗,還曾帶領瓦剌大軍叩關攻門,最後還殺了對大明有活命之恩的于謙。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說朱祁鎮是“仁君”“明君”,那隻能是我們腦袋進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