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洪塘狀元街因他得名,《明史》爲他立傳

福州建新鎮洪塘委狀元街,是一條有著三四百年曆史的老街,古色古香,韻味十足,不遠處是鼎鼎有名的金山寺。四百年前,有明代“第一才子”之稱的翁正春狀元就居住在這裡。

福州洪塘狀元街因他得名,《明史》為他立傳

翁正春故居位於福州金山寺附近

翁正春(1553—1626),字兆震,號青陽,自幼聰穎,但早年科場並不得意。萬曆七年(1579年),他以鄉試最後一名成績中舉,授延平府(今南平)教授,後授龍溪縣(今漳州龍海)教諭。此後,他多次參加進士考試,都沒有上榜。

萬曆十九年(1591年)秋,龍溪人看見天空出現五色雲彩,“郡守夢明歲龍溪出狀元”。萬曆二十年(1592年),正春赴京應試,被擢為進士第一,以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後來擢升為少詹事兼侍讀學士。

福州洪塘狀元街因他得名,《明史》為他立傳

洪塘文化長廊上的翁正春像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正春升任禮部左侍郎,主持部事,充日講官。明神宗喜好玩樂,貪財好色,不理朝政。正春忠於職守,多次進諫忠言。萬曆三十九年,他借萬壽節時進獻了《八箴》:“清君心,遵祖制,振國紀,信臣下,重賢才,慎財用,惜民命,重邊防”,但神宗不予採納。

萬曆四十年(1612年),正春上疏議科場舞弊,反而被彈劾徇私,請求辭官,神宗不許。萬曆四十一年,改任吏部左侍郎,詹事府日講官,但不受重用。後來,他以奉養老母為名,辭官回鄉,賦閒在家近十年。

福州洪塘狀元街因他得名,《明史》為他立傳

福州金山寺

相傳,有一次,明朝內閣首輔葉向高(福清人)到翁正春家探望。兩個大才子相談甚歡,路過池塘時,葉向高見池中鴨子戲水,便隨口出了一個上聯:七鴨浮塘,數數數三雙一隻;翁正春看到池中有魚,靈機對道:尺魚躍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福州洪塘狀元街因他得名,《明史》為他立傳

鴨子戲水

葉向高對翁正春的才華非常欣賞,叫翁正春也出個上聯。翁正春指著自家的房子,笑著說了一句上聯: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此上聯九個字,全部是寶蓋頭,表達了自己的謙卑,但確實有點難對。

葉向高苦思無果,恰巧翁家的僕人路過,搶先答道:客官寓宮宦,富室寬容。這個下聯對得絕妙,翁正春擔心當朝首輔不了臺有點惱怒,但心胸寬廣的葉向高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賞給僕人二十兩銀子,連聲誇獎狀元家的僕人很有才。

福州洪塘狀元街因他得名,《明史》為他立傳

翁正春故居前廳(攝影:亞慧)

天啟元年(1621年),朝廷重新起用翁正春,擢升為禮部尚書,協理詹事府事。天啟四年(1624年),左副都御史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正春也上疏揭發,後來遭到魏忠賢的報復。魏忠賢指使親信彈劾翁正春,指其“呈身門戶為東林巨魁”。

福州洪塘狀元街因他得名,《明史》為他立傳

翁正春故居1986年列入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福州洪塘狀元街因他得名,《明史》為他立傳

翁正春故居雕刻

翁正春再次請求辭官,獲得批准,皇帝以其曾為“皇祖講官”,特加太子少保,賜敕馳傳歸。這一年,正春七十一歲,母親逾百歲,闔家團圓,鄰里鄉親都很羨慕。

天啟六年(1626年),翁正春病逝。崇禎初,諡“文簡”。葬在洪塘。著有《南宮奏疏》《青陽集》傳世。

福州洪塘狀元街因他得名,《明史》為他立傳

翁正春狀元府使用的磚頭

翁正春為官剛毅,不苟言笑。《明史.翁正春傳》載:“風度峻整,終日無狎語。倦不傾倚,暑不裸裎,目無流視。見者肅然。”朝廷以其風采為典範,視正春為“榘律君子”。

然而,翁正春逝後,坊間有流言謗稱:“翁在蘇州缺資,受妓女贈,歸而負迎娶之約,後終無嗣,為薄倖之報。”此屬無稽之談。福州某劇團甚至編劇演戲,後遭翁姓後人抗議而取消劇目。

福州洪塘狀元街因他得名,《明史》為他立傳

俯瞰翁正春故居

福州洪塘狀元街因他得名,《明史》為他立傳

翁正春狀元府後廳已修繕(攝影:亞慧)

翁正春狀元府,佔地約3500多平米。前廳,現為五六戶外姓人家居住;後廳,為翁姓人家居住,已由翁氏後裔捐資修繕。

狀元街不遠處,高樓林立。在現代化大都市映襯下,昔日狀元府風光不在,略顯滄桑。

(作者簡介:林琪翔,資深媒體人,高級編輯,北大文學碩士,頭條號“東南新華”,代表作《尋找南少林》《西部娃的渴求》《福建狀元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