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建地鐵「門檻」提高,公交客車市場或迎發展良機

 基於城市軌道交通在緩解交通擁堵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有不少中小城市把目光聚焦到地鐵興建上,引發了“地鐵熱”。但由於部分城市對軌道交通發展的客觀規律認識不足,存在規劃過度超前、建設規模過於集中、資金落實不到位等問題,而引發債務風險。

2018年7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中,指出城建地鐵申報門檻提高,對申報地鐵城市的人口、公共預算收入、政府債務等12道“門檻”進行提高。據悉,在43個獲得地鐵建設批覆的城市中,有呼和浩特、包頭、烏魯木齊、蘭州、洛陽、南通等14地因不滿足新規要求,而無緣承建。

承建地鐵“門檻”提高,公交客車市場或迎發展良機

綠色公共交通體系再“加碼”

依據新版意見,地鐵承建“門檻”被大大提高。綠色公共交通體系再“加碼”。而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事業,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已成為各地推進運輸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公交車作為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增量則有望提升,或將迎來全新發展機遇。

新能源公交作為近年來國家構建綠色公共交通體系中大力支持的公共交通主推路線,可謂是市場風景獨好。此前,交通部對外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根據意見顯示,為了進一步推廣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到2020年底前,城市公交、出租車及城市配送等領域新能源車保有量需達60萬輛,為達到這一目標,重點城市將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承建地鐵“門檻”提高,公交客車市場或迎發展良機

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受阻”的情況下,公交客車市場迎來發展全新機遇的契機下,公交客車必將承擔起解決市民出行需求的任務,而公交客車市場也將因此迎來更大的市場發展空間。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每天約有2.5億人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全國公共交通年完成客運量超過900億人次,而與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相比,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新能源公交車動力十足,且噪音低、無汙染、綠色環保,是市民出行的首選。

 新能源公交迎全新發展機遇

實際上,早在2012年,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公共交通領域對新能源車輛就已經開始推廣。2015年,交通運輸部提出全力推進公交都市的創建,在37個公交都市創建城市的新增和更換的公交車輛裡面,要求新能源公交車推廣的比例不低於30%,同時確定到2020年整個行業推廣應用新能源公交要達到60萬輛。目前,國內公共新能源車保有量約在40萬輛左右。對此,相關業內專家表示,未來增長空間很大,並且隨著新能源公共交通各細分領域的增長,能夠達到甚至超過這一總目標。

近年來,各地大力發展“綠色公交”事業,從公共交通角度,無論從運營成本節省還是環保角度考慮,新能源發展已成主流。新能源公交車的投放,既節約了能源消耗,又有效減少了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汙染;越來越多的城市紛紛將城市交通升級目光轉向綠色新能源。

據中國客車網瞭解,現階段全國多地都在積極發展新能源公交事業,在打響“藍天保衛戰”的呼聲下,已知的有北京、長沙、上海、青島、廣州、西安等地,頻頻發佈城市“新能源公交規劃”,上述城市預計到2019-2020年前後,力爭實現城市100%新能能源公交覆蓋率,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交通建設添新助力。

隨著新能源公交的不斷推廣應用,未來將有更多的城市引入新能源公交車。與此同時,讓各地公交公司相互借鑑學習,共建中國客運轉型升級新生態,進一步推動中國交通事業的綠色發展、加速綠色公共交通體系的早日構建,應成為全行業共同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