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本文由鋮然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作者吳昊。

年輕人當道的汽車消費市場,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產品?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目前所有品牌都迫切想要知道的。從年輕群體的思維方式以及用車習慣來說,技術無疑成為了最為關鍵的一點。畢竟這是一個光有好看的皮囊,並不能使人徹底轉粉的年代,對於汽車而言,更是如此。

很長一段時間裡,德系車都是技術的象徵,但隨著斯巴魯、本田等品牌在技術方面的持續投入,日系技術流派正在不斷壯大。在最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緊湊級SUV市場中,斯巴魯森林人和本田CR-V就是兩臺在技術層面最具代表性的產品。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斯巴魯的水平對置發動機和AWD全時四驅,一直以來都是車迷和用戶心中的神物,而本田的地球夢科技也被廣泛傳頌,其人氣和銷量都相當可觀,所以森林人和CR-V之間的較量就格外引人關注。為此,我們找來了這兩臺日系技術流產品,並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評測,看看誰才是綜合能力更強的公路SUV。

日系技術流派的集大成者

說起這兩臺車的技術,相信很多朋友會和我們一樣,首先從機械素質入手,先來說說以操控著稱的斯巴魯森林人吧。此次我們拿到的是斯巴魯森林人的2.5i尊貴導航版,它還是帶EyeSight功能的全車系次頂配(事實上它已經是2.5L排量車型的頂配)。它的動力總成由2.5L水平對置四缸發動機、CVT變速箱以及AWD全時四驅系統組成。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這臺2.5L水平對置四缸發動機的最大馬力為171Ps,最大扭矩為235N·m,它並沒有加入時下流行的直噴技術,所以從賬面上來看,這臺發動機並不算特別搶眼,不過在配合可以模擬6個前進檔位的CVT變速箱之後,斯巴魯森林人整個動力系統在平順性方面的優勢非常突出,大排量自吸發動機的快速響應和順暢的輸出特性,讓參與測試的每一個駕駛者都感到極易上手。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這套動力系統在感官上並不能帶來非常震撼的加速感受,但這並不代表2.5L的斯巴魯森林人是一臺慢車,它更擅長用波瀾不驚,但又綿密持續的出力方式來完成各個速域的加速表現。即便如此,森林人還是讓我們印象深刻,這主要就是得益於水平對置發動機帶來的低重心,在配合AWD全時四驅後的暢爽操控感。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作為主打城市公路性能的SUV,斯巴魯森林人的確在操控上有兩把刷子,在城市遊走的過程中,低重心的特性讓森林人在來回併線時的車身姿態更顯自然,快速過彎時對於側傾的抑制也比較明顯,並不會出現人仰馬翻的情況。因為採用了AWD四驅系統,所以在過彎時,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到森林人並沒有前驅車那種前軸的拖拽感,整個車身以非常順滑的方式完成了過彎。再加上斯巴魯對於整個轉向系統的調教,森林人的操控感的確讓人上癮。

再來看看搭載了全新地球夢發動機的本田CR-V,此次參與測試的CR-V是2017款 240TURBO CVT四驅尊耀版,也就是整個CR-V車系搭載1.5T發動機的低配車型,它的動力總成由1.5T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CVT變速箱以及適時四驅系統組成。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從賬面數據來看,本田CR-V的這臺1.5T還是非常搶眼的,它擁有193Ps的最大馬力和243N·m的最大扭矩,並且從2000rpm到5000rpm,這臺發動機都可以輸出全扭,所以我們在測試過程中也體驗到了它帶來的感官刺激,油門到底後渦輪增壓滿壓時的爆發力,的確仍然非常過癮。不過還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這臺1.5T存在一定的渦輪遲滯,在低轉時的表現並不會讓駕駛者特別自信。並且在一些特定的條件下,比如說彎前制動洩壓後,如果沒有出色的駕駛技巧,渦輪增壓發動機並不會像自然吸氣那樣,擁有動力隨叫隨到的表現,它需要駕駛者耐心等待渦輪的重新起壓。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本田CR-V搭載的是一套適時四驅系統,這套四驅系統的優缺點相對明顯,優點是在普通模式下駕駛,它會完全按照兩驅的模式工作,所以在經濟性上,會比全時四驅的結構更有優勢。但是在前輪出現打滑,需要後輪及時進行動力輸出的時候,它的響應速度並不盡如人意。我們在測試的過程中曾多次嘗試高速過彎,其彎中的動態表現呈現出了比較明顯的前驅車特性。

從機械素質的角度來看,斯巴魯森林人和本田CR-V都是日系技術流派的集大成者,前者在動力系統平順性、底盤操控性上的優勢比較明顯,而後者則在動力系統上給予我們更多的驚喜,他們代表了不同的“駕值”取向,斯巴魯的過彎能力和CR-V的直線性能都讓人印象深刻。

城市SUV對安全性的苛求

作為一臺城市SUV,雖然斯巴魯森林人和本田CR-V的日常通勤不會遇到非鋪裝路面的挑戰,但是面對日益複雜的城市道路,安全性依然是大家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所以我們也有必要深入瞭解一下兩臺車主被動安全性能,並作出全面的對比。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在被動安全方面,斯巴魯森林人配備了主副駕駛氣囊、前排側氣囊、前後排頭部氣簾以及膝部氣囊,本田CR-V除了膝部氣囊外,整體水平和斯巴魯森林人一致。在主動安全方面,像基本的ABS、EBD、ESP等電子系統兩臺車都悉數配備,在一些高科技配置方面,兩臺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其中,斯巴魯森林人搭載了EyeSight系統,這套系統集成了PCB防碰撞主動系統、ACC全速域自適應巡航系統、起步油門誤操作系統、車道偏離修正輔助和車輛擺動警告等功能。本田CR-V則搭載了Honda Sensing 安全技術,其中主要包括了LKAS車道保持輔助系統、ACC帶低速跟車功能的自適應巡航系統、CMBS碰撞緩解制動系統、RDM車道偏移抑制系統。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在實際的測試過程中,森林人的EyeSight可以利用搭載彩色傳感器的雙目攝像頭來進行距離、形狀、移動速度的精準判斷,其防碰撞系統可以實現完全的制動,直至車輛靜止,其ACC也支持全速域的跟車限距,並且也可以實現“跟停”操作,而車道偏離修正輔助雖然不能完全代替駕駛者的轉向操作,但是其對於駕駛者的輔助,以及危險情況下的提醒方面,還是體現出了很強的實用性。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本田CR-V的Honda Sensing也可以實現類似於斯巴魯森林人的主動安全功能,但是其採用的硬件標準和森林人存在著一些差別,CR-V採用的是結構更為簡單的單目攝像頭,這套安全系統的硬件和沃爾沃CitySafety系統有些類似,只是在判定邏輯上存在一定的差別。單目攝像頭相比雙目攝像頭存在一定的劣勢,比如說對於距離和障礙物的判斷精準性,雙目攝像頭顯然要更勝一籌。在實際對比測試中,本田CR-V在障礙車突然出現後的反應,並沒有斯巴魯森林人來得這麼迅速。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打個比方,同樣以60kph速度跟車,如果突然有障礙車插入隊列,森林人的反應速度會比CR-V更快,實現制動的時間更短。在駕駛者自行變換車道,並重新選擇跟車對象後,森林人恢復ACC模式的速度以及所需要的距離,都要比CR-V更快、更短。

不管從被動安全性,還是主動安全性,斯巴魯森林人和本田CR-V都體現出了能夠讓駕駛者充分信賴的強大實力,尤其是主動安全科技配置,它們不僅降低了城市行車的風險,也大大緩解了駕駛者產生疲勞的概率,是非常實用的安全裝備,從硬件配置和實際表現來看,斯巴魯森林人EyeSight系統要更勝一籌,這套系統也是筆者目前所測試過的ADAS輔助駕駛系統中,非常領先的一個了。

完美家用車的定義

在機械性能和安全性上都有了上佳的表現之後,斯巴魯森林人和本田CR-V之所以能夠成為細分市場極具號召力的產品,這和他們在實用性以及舒適度上的競爭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從尺寸上來看,森林人的車長達到了4610mm,CR-V也有著4585mm的表現,這是兩臺車內部空間的有力保障。並且從空間的實用性來看,兩臺車都能實現後排座椅的比例放倒,並且後排座椅的角度也都可以調節,整體的空間實用性非常強。尤其是其斯巴魯森林人,它的後排標準腿部空間達到了830mm,相比CR-V的750mm而言更為出色。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誰才是最具“駕值”的日系技術流SUV,全面評測森林人& CR-V

從配置方面,以斯巴魯森林人2.5L頂配和本田CR-V 1.5T頂配的標準來看,森林人擁有方向盤換擋、方向盤加熱、8寸觸控大屏、大燈清洗、後視鏡記憶等配置優勢,而CR-V則在抬頭顯示、主動降噪、腰部支撐調節、氛圍燈、後排遮陽簾等配置上更勝一籌。從家用車的角度來看,兩臺車的配置水平都不錯,能夠滿足家庭用戶的各方面需求。

寫在最後

通過全面的測試和深度的體驗,我們一致認為斯巴魯森林人和本田CR-V都可以完美的代表現階段最具技術實力的日系SUV產品,它們在機械性能、安全性、實用性和舒適性上體現出來的競爭力,的確領先了很多同級別的競爭對手。如果單純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並站在“駕值”這個最為用戶和粉絲關注的點來談論,斯巴魯森林人的無疑更勝一籌,它的水平對置自吸發動機加全時四驅的組合,不僅在操控性上更有競爭力,其可靠性也依然代表了日系車最高水平。(文/吳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