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古龍的武俠是刀的江湖,金庸的武俠是劍的天下』?

楔子

或許因為命運,或許因為遭遇,身世不同,造化相異,古龍與金庸的武俠世界都是那樣讓人著迷,但有那樣涇渭分明。

有人說金庸的武俠是廣袤千里,包羅萬象,古龍的武俠是發人深省,波雲詭譎;有人說金庸的武俠是家國天下,尋祖歸根,古龍的武俠是浪子尤物,江湖飄零。

今筆者欲著意於刀劍,略述二者的殊異,蓋可聞:古龍的武俠是刀的江湖,金庸的武俠是劍的天下。

為什麼說『古龍的武俠是刀的江湖,金庸的武俠是劍的天下』?

金庸的武俠是劍的天下

劍有劍道,有君子之劍,有天子之劍;有隱遁于山林的無敵越女劍,有棲身於紅花會的追魂奪命劍;有無招勝有招的獨孤九劍,有大巧若拙的重劍無痕;有神劍仙猿的穆人清,有詭譎蛇劍的金蛇郎君。

劍有雙鋒,人有兩面,誰也不知道“君子劍”嶽不群的另一面是那樣令人不齒,誰有能聊到性格純良,宅心仁厚的林平之會變的狠絕毒辣,殺伐殘酷。

劍在金庸先生的武俠中是君臨天下的至高權利,亦是害人害己的雙刃毒蛇;是謙謙君子的溫良如玉,亦是陰險小人的果決殘忍;是花前月下的美好,也是電光火石的璀璨。在女子手中,它是玉女劍法的風雅韻詩,有越女劍法的橫掃千里,有落英劍法的萬紫千紅;在男子手中,它是楊過的重劍無鋒,是令狐沖的任意而至,是風清揚的行雲流水。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金庸武俠中的主角又有誰不是經受磨難,歷經劫難,誰又不是忍辱負重,向死而生。此時的劍,早已不是一種武器,而是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品質,是一種追求卓越的願望。或許應了那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多少人摸爬滾打,明爭暗鬥,無非是想要拿到那把可以號令天下的“倚天劍”。

作為金庸武俠中最重要的橋段,被無數人津津樂道的“華山論劍”,近乎成為巔峰對決的代名詞。它其實就代表了查翁對於自己營造的武俠世界的定位:劍即極權,號令天下!

它是更多人的認可,是更多人的讚譽,是權傾天下的盛名,但它的反面卻是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它是眾人的劍,是家國族人的劍,是天下江山的劍。

執劍之人,不可平庸,不可無能,是投身武林,號令江湖,是躋身天下,名動八荒。它說的是入世,是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抗爭,是對“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踐行,是“大丈夫英尺三尺青峰,立不世之功”的信仰。

金庸的武俠,是天下的劍,是劍的天下。

為什麼說『古龍的武俠是刀的江湖,金庸的武俠是劍的天下』?

古龍的武俠是刀的江湖

無論是西門吹雪與葉孤城大戰紫禁之巔的綺麗奪目,還是燕十三與謝曉峰決戰的摧古拉朽,都總是抵不過小李探花的偉大悲憫,抵不過葉開的寬廣胸襟。

一句“小李飛刀,例不虛發”,讓多少人愛上李尋歡,愛上古龍;一句“漆黑的刀,蒼白的手”,讓多少人愛上天涯明月,愛上傅紅雪;一句“人心憐羊,狼心獨愴”,讓多少愛上蕭十一郎,愛上風四娘。

刀有雙邊,一邊是寒光利刃,一邊是背向淺鈍,它是矛與盾的糾結,是光明與黑暗的對立,是過去與未來的交割,但又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存在於一把武器之上。

所以李尋歡要走出的是“恩情”與“愛情”,葉開要走出的“仇恨”與“寬恕”,傅紅雪要走出的是“直面”與“逃亡”,蕭十一郎要走出的“孤獨愴然”與“攜手遠望”。

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柄刀,那刀鋒會傷著他們,那刀背又會給他們一絲喘息。

於是,當燕十三最終自殺時,其實他選擇的是心中之刀的刀鋒;當趙無忌找到上官刃時,其實他選擇的是心中之刀的刀背;當楊錚面對狄青麟時,其實他選擇的是心中之刀的刀鋒;當白飛飛最終為沈浪所救時,其實她選擇時心中之刀的刀背。

心中藏刀,刀有雙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總得做出選擇,你也必須做出選擇,無論是刀鋒,抑或是刀背。我們其實都要走出自己給自己畫的圈,自己給自己挖的坑。

每個人都要走出那個心中、眼中的自己,走進那個真實的自己,這其實就是人性的解放,是自我的救贖。選擇“刀鋒”,或者“刀背”,都沒有錯,重要的是你做出了選擇,找到了自己必須去做的,一定要做的,不得不做的。

握刀之人,可以是販夫走卒,可以是將侯貴胄,但無人可替你做出選擇,無人可代你執行選擇,不求聞達於天下,但求無愧於良心,是“只顧風雨兼程”的虔誠,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情,

古龍的武俠,是江湖的刀,是刀的江湖。

為什麼說『古龍的武俠是刀的江湖,金庸的武俠是劍的天下』?


魚山坎坎讀古龍,專注武俠,專注古龍的江湖世界,歡迎關注!

為什麼說『古龍的武俠是刀的江湖,金庸的武俠是劍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