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花10分鐘,用科學小實驗照亮孩子的暑假,讓孩子玩出創造力

世界很大,孩子們要認識的事物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那些圍繞在孩子們身邊的知識。

“冰有什麼樣的性質?水和油有何區別?能做個不會摔破的雞蛋嗎?”

HandyKid推薦的科學小實驗都是取材於生活,卻展示了鮮為人知的一些物質特性。它們在孩子面前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瞭解身邊事物的窗戶,讓孩子在動手玩中學習知識,養成思考的好習慣。

實踐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開端。把身邊的事物認識清楚了,才能更好地激發孩子對世界的興趣,對科學的探索慾望。科學從來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每時每刻都縈繞在我們身邊。

文末有家長指導建議。把本文收藏了,也別忘了帶孩子做起來噢!


鉛筆刺不漏的水袋

材料:自封袋、水、削尖的鉛筆

實驗步驟:在自封袋裡裝上半袋水,封好。一隻手提穩水袋,將削尖的鉛筆快速戳入水袋中。

實驗現象:鉛筆插進水袋,但水袋卻滴水不漏。

每天花10分鐘,用科學小實驗照亮孩子的暑假,讓孩子玩出創造力

原理淺析:

塑料袋大都是聚乙烯製成的,聚乙烯分子形狀像長絲,非常柔韌,像一堆泡好的方便麵一樣。當鉛筆快速刺入水袋時,聚乙烯分子分離但不會破裂,在鉛筆周圍形成密封,所以水袋滴水不漏。


繩子釣冰

每天花10分鐘,用科學小實驗照亮孩子的暑假,讓孩子玩出創造力

材料:小冰塊,繩子,鹽,水,碗

實驗步驟:碗中放冰塊,把繩子放在冰上,在繩子和冰接觸之處撒鹽。大約過10秒鐘,拉起繩子,可以看見冰塊被釣起來了。一定要嘗試不同種類的繩子噢!

每天花10分鐘,用科學小實驗照亮孩子的暑假,讓孩子玩出創造力

原理淺析:

鹽會使冰點降低。鹽和冰水接觸後就溶解在水中,開始融化冰。冰融化為水後,又把鹽溶解帶走。局域的鹽水濃度降低,凝固點又升高,這樣又重新結冰。週而復始,我們就可以“釣”起冰塊了。


杯中煙花

每天花10分鐘,用科學小實驗照亮孩子的暑假,讓孩子玩出創造力

材料:植物油,水,瓶子,食用色素,攪拌棒

食用色素可以用紅、藍墨水替代。

實驗步驟:

1.倒一小碗油,滴幾滴不同顏色的色素,用勺子搗成碎粒狀。▼

每天花10分鐘,用科學小實驗照亮孩子的暑假,讓孩子玩出創造力

2.另倒一杯水,將油和色素的混合物倒入水中。杯中會出現煙花般絢爛的效果

每天花10分鐘,用科學小實驗照亮孩子的暑假,讓孩子玩出創造力

原理淺析:

色素不溶於油,充分攪拌後,在油中形成均勻分佈的小液滴。倒入水中後,由於油的密度比水小,會浮在上層。而色素密度比油大,會慢慢下沉。到油水分隔層時,色素小液滴溶於水並快速擴散開來,形成了如煙花般的效果。


Q彈的生雞蛋-

材料:生雞蛋、白醋、杯子

實驗步驟:杯中放雞蛋,倒白醋,靜置2~3天,取出沖洗乾淨。雞蛋變成了半透明的彈彈蛋。

每天花10分鐘,用科學小實驗照亮孩子的暑假,讓孩子玩出創造力

實驗原理:雞蛋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和醋酸會產生化學反應,生成了可溶的醋酸鈣及氣體(二氧化碳)等。

孩子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會不斷提出“為什麼”,爸爸媽媽可以把問題再反拋給他,引發他的思考。一起去查閱資料,尋找答案也是一件很有教育意義的事。HandyKid的一個小粉絲William(7歲)打卡時,提交了自己認真寫就的實驗報告:

每天花10分鐘,用科學小實驗照亮孩子的暑假,讓孩子玩出創造力

把實驗過程拍攝下來,讓孩子配音講解實驗過程,還能鍛鍊了他的播音主持能力。趁著做實驗的開心勁,可以把實驗體驗和收穫寫成日記。對於親身經歷,又是自己喜歡的事,孩子一定很有話說。這樣不僅假期作文完成了,重要的是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在家帶娃做實驗,家長該怎麼引導

記住這些小提示,爸爸媽媽帶娃做實驗的時候提醒自己,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噢!

1、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切勿包辦。當一看到孩子遇到困難,父母就幫忙解決。時間久了,孩子只要遇到困難,就會習慣性選擇逃避。長此以往孩子會失去求知慾,沒有自信,也會沒有耐性了。

2、重過程甚於重結果

孩子的手部小關節在發育中,偶爾控制不穩也是正常現象。科學家不是10天成就的,任何能力的培養都需要一個過程,爸爸媽媽要用積極的態度來對待。

3、因材施教

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孩子不感興趣時,千萬不能強迫。只有當孩子對某件事情確實很有興趣,爸爸媽媽再給孩子創造機會,這樣孩子的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HandyKid發起粉絲群啦,私信我“粉絲群”,即可加入一起帶娃做實驗打卡噢!

關於HandyKid

HandyKid專注兒童藝術科技啟蒙,介紹孩子喜歡的趣味科學小實驗、科技DIY項目等,平時也會推薦一些好的讀物和紀錄片。

關注@HandyKid,讓教育更精緻,讓陪伴更優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