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里的弘昼王爷,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熊掌大人


弘昼是弘历(乾隆帝)的弟弟,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比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十三日(9月25日)的弘历小1岁。

据说雍正帝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曾经在他和弘历之间游移不定。

据桐城姚永朴所著《旧闻随笔》中的记载:

世宗既即位,别定立嗣法,将书名藏金匮中。顾钟爱第五子和亲王弘昼,而第四子高宗夙为圣祖所奇,尝有“此人异日福过于朕”之谕,因犹疑不决。

乃以二箧,一置玉印一枚,一置明珠十颗,赐二子,使随意祗领。和亲王取珠,而高宗受印。上叹曰:“天也!”于是密定高宗为嗣。

也就是说雍正帝曾经把一个玉印和明珠十颗让弘历和弘昼选择,弘昼选择了珠子,弘历选择了玉印,因为玉印象征了权力,雍正帝认为这是天意,所以确定秘密建储的对象是弘历。

《旧闻随笔》记叙江南名士等掌故相对还靠谱一些,转述宫闱秘闻就多少有点道听途说的成分了,雍正帝为人行事到底如何见仁见智,但无论对他做正面还是负面评价的人,对他这个人行事果断、心思缜密基本上是认可的,

很难想象皇位继承人这样的事情会出以“抓周”这样的方式,再说,雍正帝在雍正元年(1723)即秘密建储,具体人选虽然没有明示,但三个月后的是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周年忌辰,雍正帝即选派年仅13岁的弘历代表自己前往景陵祭奠康熙帝,这无疑已经暗示了是在位的皇帝特遣未来的皇帝向升遐的皇帝致祭,是向康熙帝在天之灵奏告储位已经有了归属,不待用玉印明珠再来进行遴选。

但是,这个故事的象征意味很符合弘历和弘昼的关系,弘历选择玉印,所以被封为宝亲王,隐喻大宝有归,弘昼选择明珠,所以被封为和亲王,类似以后奕訢的恭亲王封号,隐含意义是表示要兄友弟恭和和睦睦——后来乾隆帝一生制作印玺有1800余方,常用的印章大概有500多枚,成为一个弹幕狂魔,说来抓玉印倒真的和他脾性相合,这是玩笑话,暂且按下不表。

乾隆帝即位后,“宪皇所遗雍邸旧赀全赐之,王故甚富饶”(《清史稿》作:性复奢侈,世宗雍邸旧赀,上悉以赐之,故富於他王),也就是说把雍正帝当初当雍亲王时候的所有财产全部赐给弘昼,

这也就是所谓“国事家务事分开来办”的意思,表示在公我是皇位的继承人,在私父亲所有的私财全都是给亲爱的弟弟的,玉印明珠的故事估计是因此而衍生出来,兄弟两人一个占一个贵字一个占一个富字。

当初雍正帝以雍亲王身份居藩的时候,生性俭朴,家规严正,门下包衣又在外仕途得意的多,常有孝敬,那份私财确实很可观。

当然,贵为天子自然富有四海,弘昼虽然“富饶”、“阿玛的私财可以敞开来花”,

但说到底还是乾隆帝富,弘昼心里未必舒服,有观点就认为因为弘昼愤懑不平,所以好言丧礼,具体来说就是弘昼口口声声“人没有百年不死的,何必忌讳?”他曾经亲手制订丧仪,自己坐在庭际,使王府上下把自己当死人祭奠哀泣,他却一本正经地喝酒吃肉(祭品)为乐,还制作了各种鼎彝盘盂作为明器(陪葬品),放在自己的座椅床榻边上。

历史小说家高阳(许晏骈)先生有一个观点,认为弘昼此举,有最大的倒霉事不过是丢了皇位,我已经最倒霉了,死不死的也就没什么好多忌讳的了。

当然,这只是对历史人物心理的一种揣测,并不百分百可靠。换个角度,弘昼以放浪荒唐来韬光养晦,保护自己,在逻辑上也是成立的。

当然,弘昼的荒唐和《延禧攻略》中角色的样子不同,电视剧毕竟是演义。

乾隆帝对弘昼,基本上是富家长子对待骄纵的幼子的态度,有督责教训,但总体上是宽大优容的,这也算他吸取了父辈九龙夺嫡互相残杀的教训吧。







谈古论金


弘历(乾隆)有九个异母兄弟,弘历排行老四,弘昼排行老五,仅比弘历小四个月。乾隆即位后,还在世的兄弟只有五弟弘昼和十弟弘曕。

在诸兄弟中,与乾隆关系最紧密的就是弘昼。他俩从小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师读书,朝夕相处,可谓手足情深。雍正生前虽然罪喜欢弘历,心中对继承人早有归属,但弘昼同样深受宠爱,

乾隆即位后,两人的关系发生了骤然变化。如《延禧攻略》所描绘的那样,乾隆的确一度很放纵弘昼这个弟弟,弘昼曾因和军机大臣讷亲闹矛盾,当众殴打讷亲,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乾隆在经济上对弟弟也很大方,雍正驾崩后,乾隆还曾将父皇的雍亲王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

弘昼的本性算得上骄狂,还曾对乾隆闹过小性子,说过一些在帝制时代算得上“大不敬”的话,后来清醒过来想乾隆的请罪,乾隆告诉他:“如果我答复一句,我们顶撞起来,你就该粉身碎骨了”。

乾隆对宗室在政治上管控的一直很紧,弘昼也不例外。

在乾隆的不断敲打之下,骄狂的弘昼逐渐变成了一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当然,你可以认为他这样也算是收敛锋芒的避祸之举。弘昼在家里养着戏班子,自己改写戏文,自己亲自上阵弹唱;弘昼最有名的荒唐之举在《延禧攻略》中也说到过,弘昼喜欢装成活死人,演习自己的葬礼,亲人奴仆哭的越投入,他越开心。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昼因病身亡。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弘昼是死于政治斗争。《延禧攻略》对此显然是杜撰的,当然我们对电视剧完全不必较真。


张明扬不说话


弘昼是和弘历一年生的皇子。弘历的地位应该是很早就确定了。

他们的父亲雍正刚刚登基后,雍正元年的正月大祭后就把弘历叫到养心殿给他吃了胙肉,似有托付江山社稷的意思。

雍正元年的八月,雍正就召见总理事务王大臣和九卿们宣布说建储的事,雍正说“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

弘昼应该也早就知道自己于储位是无缘的,而并不是像《延禧攻略》里那样野心勃勃。这个储位也并不是弘昼让给弘历的,因为这件事他根本没有让或是不让的资格。

在弘历编辑自己诗文成书的《乐善堂文钞》中有弘昼所作的序文。弘昼自己也在序文里写自己的兄长弘历得天独厚,深受皇祖之恩,表自己不敢和兄长“同年而语”。同在《乐善堂文钞》的其他序文里,张廷玉、鄂尔泰、朱轼等几乎就是把弘历视为储君了。

弘昼虽然无缘于储君,但还是父亲雍正很喜欢的儿子。雍正也会派弘昼去处理一些政务,比如文庙典礼之类的,只是作为皇家的代表没有什么实权。但是雍正很早就给了儿子弘昼爵位,雍正十一年弘昼就被封为和亲王。在弘昼被封和亲王后也派他和兄长弘历一起处理政务,似乎有让他与兄长弘历和衷共济,追随兄长的意思。

弘昼应该是比较骄横。因为雍正儿子不多,除了秘密立为储君的弘历就只有弘昼,直到雍正晚年才又生下弘曕,之前肯定也比较溺爱弘昼。

雍正死后弘昼在乾隆朝也参预朝政,骄横肯定是改不了的。因为一点小隙曾在庙堂上殴打顾命大臣讷亲。这性情也足以说明父兄对他的纵容了。


沅汰


【文藏来答】历史上的弘昼,集三大爱好于一身——喝酒、听戏、办丧,是个特别不着调的王爷。

网络配图

雍正帝只有四个皇子长大成人,其中弘时夺位失败,英年早逝,最小的弘曕过继给了别人,只剩下继位的乾隆帝弘历与和亲王弘昼,因此哥俩关系很要好。弘昼性子较为乖张怪异,无意于权位,而醉心于吃喝玩乐,致力于毕生有三大爱好:

1、喝酒

弘昼有一首著名的《金樽吟》:“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有人说这正是弘昼的高明之处,他曾见证两位哥哥弘时和弘历你死我活的皇位之争,因而选择避让策略,表明自己无心争权夺势,唯愿做个及时行乐的逍遥闲散王爷,以求保全。

网络配图

2、听戏

弘昼还特别喜欢听弋阳腔——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声腔。他把《琵琶行》、《荆钗记》等众多诗词戏曲,都改编成弋阳腔的唱本,然后让人演出来。可能是这些诗词剧本不适合用弋阳腔演唱,宾客们全都捂着耳朵,不胜其烦,恨不能逃之夭夭,可弘昼却听得有滋有味,乐此不疲。

网络配图

3、办丧

和亲王弘昼最怪异的爱好,是置办丧事。他曾说:“人没有活一百年还不死的,既然如此,死还有什么好避讳的?”他特别想体会一下死后有人给自己哭丧的感觉,于是真动手给自己搞起了丧事。

他亲自给自己制定丧葬仪式,就像棺椁停尸那样,坐在庭院中接受人们的吊唁。他让侍卫们模仿哭丧的样子,给他上祭祀的供品,而他还装作一脸严肃地吃祭品。除了吃祭品、听哭丧,他还让人做了各种各样的纸质冥器,鼎、彝、盘、盂……一应俱全,做的特别精致逼真,这些冥器都摆在自己的塌前,用来代替古玩。

网络配图

打架

乾隆帝对弘昼很纵容,更加剧了他“爱搞事情”的性子,一言不合就动手。

有次上朝,弘昼与军机大臣讷亲起了小争执,他一怒之下,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居功自傲,为争抢座位,当着唐太宗和文武百官的面,殴打唐太宗的堂弟李道宗(任城王)。不过,当年是功臣武将殴打王爷,到了弘昼这儿,正好反过来,变成王爷殴打功臣武将。乾隆虽亲眼目睹弘昼的粗暴行为,却没出声阻止,事后也没有怪罪他。从此,文武百官无人敢惹这位嚣张王爷。

网络配图

弘昼疯疯癫癫,装痴卖傻,或许也是他的一种处世智慧吧,毕竟身在帝王家,不好摆脱威胁皇位的嫌疑。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文藏


历史上的弘昼是有名的糊涂王爷,靠着难得糊涂,一辈子过得也是宠辱不惊,逍遥自在。别看他做出来的荒唐事,活出丧,朝堂打架,……让人瞠目结舌,事实上他活的最清楚,知道自己要过怎样的日子。



“世事无常耽金樽 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 推杯换盏话古今”一首金樽吟吐露出弘昼的内心世界。其父雍正,历经磨难最终在九龙夺嫡中胜出,而失败者如太子,大阿哥,老八等等,都在悲惨中死去。特别是弘昼的哥哥弘时,在跟弘历争夺储位中失败后,就莫名的死去,还被削除宗籍。最是无情帝王家,想必弘昼是深有感触的。



皇帝只有一个,争到也未必是好差事,看看自己老爹雍正在位十三年,兢兢业业,最后还是因为改革触动了相关人等的利益,留下骂名无数,到头来又得到什么?还不如做个逍遥自在的王,世事无常,能得一个知己,对饮话古今,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因此对于最高权力毫无眷恋,做出些荒唐事也是表明自己无意卷入争储,雍正也就不为难他,乾隆也少了个对手,反而对弘昼照顾有嘉,这或许就是弘昼的舍得智慧吧。


朕的心疼


雍正共有10个儿子,除早夭或年幼的外,长至成年的有弘时、弘历、弘昼、弘瞻四人。弘时在成年的四子中年龄最大,但他为人放荡不羁,恣纵不法,因此不得其祖父康熙的喜爱。弘时满17岁时,到了可以受封的年纪,却没有得到世子的封号,或许是因为他本人的行为不配得封的缘故。雍正五年(1727),雍正帝以弘时“性情放纵,行事不谨”为由,对其严加惩治,削去了他的宗籍,弘时心情抑郁,不久死去。

康熙晚年诸子夺嫡斗争那样激烈,他也只是采取软禁的办法惩罚胤禵、胤礽等为争位不择手段的儿子,雍正却用如此严酷的手法对待亲生子弘时,一方面是因为弘时罪孽深重,另一方面表明雍正对敢于忤逆他意志的人绝不宽恕,哪怕是他的亲儿子,敢违背他的话也会严惩不贷,表现出他残酷戾狠的一面。

弘历(后来的乾隆)早就被秘密立为储君,雍正十一年(1733)被封为宝亲王,开始参与办理一些朝政事务。

弘昼是4个成年皇子中的老三。《清史》中说他自幼聪明伶俐,很受雍正的宠爱,经常有意派他处理一些政事,雍正八年(1730),他受命去曲阜主持阙里文庙的祭祀典礼 ,十一年被封为和亲王,大约是雍正希望他与弘历和衷共济 ,将来竭力辅佐哥哥治国理政,而不要再出现叔伯辈那样同室操戈的兄弟争位事件。 雍正十三年,清廷设立办理苗疆事务处,令弘历、弘昼、主管大臣负责这一机构。雍正如此煞费苦心栽培弘昼,无非是增加其历练,为以后帮助其兄长弘历处理政务夯实基础。

史载,和亲王弘昼性情骄横,桀骜跋扈,并非循规蹈矩之人,雍正死后,他干预朝政,气焰嚣张,就因为一些小小的矛盾,他竟在朝堂上当众痛殴顾命大臣讷亲(遏必隆之子)。 这种骄横跋扈的性格,必是雍正帝给惯出来的。雍正的儿子虽多,但长大成人的仅4个,他在世时,弘瞻还在吃奶,所以只见过3位皇子成人,而大儿弘时因罪戾触犯了他而遭革斥,弘历又被预定为储君,余下的只有弘昼,为了使弘历即位称帝后不致孤立无援,他必然有意扶植、培养和宠溺弘昼,遂养成了天潢贵胄最易滋生的自命不凡、骄横任性、肆意妄为的通病。

和亲王爱新觉罗·弘昼虽然地位尊崇,但一生庸庸碌碌,无大建树。他是清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喜欢铺张浪费大办丧事,并把供奉的祭品一扫而光...... 也有人说他大智若愚,他之所以装疯卖傻,只是在韬光养晦,以避免卷入弘时和弘历的储位之争。乾隆三十五年(1770),弘昼薨逝。谥号恭王。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为网图】


铁马冰河wu


《延禧攻略》中弘昼是一个荒唐王爷,恃宠而骄,仗着皇帝哥哥乾隆做了不少坏事,女主魏璎珞的姐姐的死亡就与弘昼分不开。剧中弘昼还与佘诗曼饰演的娴妃有一段感情纠葛,一度自愿成为娴妃太后之路的棋子“剧中很多人都有人爱,弘昼没有,弘昼最爱的人也不爱他”。各中心酸是弘昼感情史的写照罢。在另一部很有名的历史剧《雍正王朝》中弘昼却被看作一个顶聪明的任务,小小年纪明哲保身,自有一番看法,被很多人喜爱。


我觉得两部剧合起来的弘昼,正好是历史上真实的弘昼。弘昼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他出活丧,瞎胡闹以看府中人为自己哭丧而寻乐。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是弘昼为了远离政治,展示出自己没有夺嫡之心,给雍正一颗定心丸。雍正也看得出这位五儿子的心死,封其为和硕亲王。

到了乾隆年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乾隆对这个弟弟也十分宠爱。甚至弘昼在朝堂上公然殴打一等公讷亲,乾隆也没有说什么。虽然讷亲也不怎么被乾隆喜欢,最后因为战略失败被赐死。但是朝堂殴打朝廷一等公,可是羞辱朝堂,对皇帝的大不敬,乾隆居然没有追究。这事一方面表现出弘昼确实恃宠而骄,另一方面展现乾隆着实爱护弟弟。




红雨说历史


弘昼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雍正在位时,乾隆有段时间不受待见,雍正有意考验弘昼,弘昼看到雍正在皇位上,勤奋努力,战战兢兢,他发现皇位并不是他所追寻的,于是自己给自己出殡,三番四次给宫里报丧,雍正看到他无心皇位就没有为难于他,绝了有可能传位于弘昼的念想,一心一意扶持乾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