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企業「逐鹿」資本市場,分拆上市爲何僅是開始?

關注米勒創新學院

走在智慧社區領域最前沿

物業企業“逐鹿”資本市場,分拆上市為何僅是開始?

伴隨著樓市步入存量房時代,品牌房企在物業管理服務的佈局已然興起,眾多物業公司紛紛選擇登陸資本市場。

物業企業“逐鹿”資本市場,分拆上市為何僅是開始?

品牌房企在物業管理服務的佈局正在興起,眾多物業公司選擇登陸資本市場。但分拆上市僅僅是開始,物業公司應循初心,而基礎物業服務就是物業公司的“初心”。但物業公司與資本市場本身是相互衝突的,上市決定了企業是逐利性質的,首要目的往往是維護股東利益而非業主利益;然而物業管理本身是要不斷投入、全心為業主服務、不計利潤的。那麼,物業公司如何才能處理好上市與“初心”之間的矛盾?

伴隨著樓市步入存量房時代,品牌房企在物業管理服務的佈局已然興起,眾多物業公司紛紛選擇登陸資本市場。

截至目前,共有包括碧桂園服務(10.98, 0.12, 1.10%)、雅生活服務

(14.20, 0.30, 2.16%)、綠城服務(7.03,

0.03, 0.43%)在內的8家物業服務企業在香港主板上市。縱觀香港八家上市物業公司,截至7月10日,碧桂園服務的市盈率在56.992,綠城服務則為41.705。碧桂園服務和綠城服務的股價和流動性,已經是當前物業上市公司中數一數二的。隨著南都物業成功在A股上市,成為A股“物業第一股”,A股主板亦成為物業服務企業重點衝擊的資本市場。

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之下,在香港上市雖然容易些,但香港市場對於企業市值維護和股票流動性管理有更高要求。物業公司上市後,如果運營得當,給公司市價及品牌溢價創造出更多想象空間。但對於想分拆物業上市的公司而言,“別人家”亮麗的表現是誘惑更是壓力,上市只是開始。

物業企業“逐鹿”資本市場,分拆上市為何僅是開始?

從融資到規模上市的誘惑擋不住

上市對物業企業有著足夠的誘惑力。

安居客房地產分析師張波表示,物業公司上市,不僅能促進融資,更重要是有利於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有助於快速形成規模化效應。

規模對於物業企業同樣重要,張波指出,現在是物業公司“搶地盤”的階段,是他們對資金需求最大的時候,未來能上市的企業,才能大概率活下來,進而有資格瓜分市場。

“另外,上市會促成企業的規範、公開和透明化,這有一定困難,但對於規範健全企業組織結構、內外部流程,是有重要作用的。”張波指出,在越來越成熟的市場上,體系健全、商業模式完整的公司,會更有競爭優勢。

具體而言,張波認為,這會表現在企業的盈利能力差距上,一家擁有自己產品線的物業企業,能夠提供物業管理服務,還能提供很多延伸服務,這就使其在單位平方米能產生更多的溢價。

看規模看實力並非所有公司都適合上市

但當下的物業公司上市格局中,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跟蹤統計顯示,目前排名前10的房企無一例外都在物業上有所建樹。與之相應,目前物業公司中具有開發商背景的公司佔比約78%,例如萬科物業、彩生活、中海物業等等,獨立物業管理企業佔比僅在22%左右。

同時,是物業行業集中化正在加劇。中指院數據顯示,2016年百強企業管理面積總值達54.50億平方米,佔全國物業管理面積的29.44%,而這一數字在2017年上升到了33%,強者恆強態勢持續加劇。

這意味著,並不是所有平臺都適合且能夠上市。

綠地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小而美的公司在規模上不具備上市的條件。並且在集中化的趨勢下,“上述公司可能被有實力上市的公司收購,它們本身也是非常好的標的資產。”

上述負責人認為,綠地的做法是,既不侷限於房地產開發鏈條中的物業服務企業,也不直接把物業公司做成上市平臺,因而成為另一家適合上市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成了不二的選擇。比如綠地入股雅生活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吳志華也直言,當下的物業公司要上市,“要麼自己做大做強,另一條路則是將旗下物業注入到其他平臺來尋求合作。這是未來房企的物業公司發展的兩個趨勢。”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純粹市場化的物業公司上市更加容易,類似南都物業這樣純粹的市場化運作,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公司實際情況制訂戰略,而房企下屬的物業公司多少會涉及關聯交易等問題,並且這類物業公司,原始戰略其實是服務房企母公司。如果物業公司為衝擊上市快速擴張、壯大規模,導致品質降低,會對母公司造成影響。

上市只是起點如何蓄謀長久發展

不過整體而言,在物業行業集中化提升的格局下,無論是直接上市、收購入股上市平臺還是拆分上市,前提依然是基本面紮實、商業模式清晰,這樣的企業才受資本市場歡迎。

有業內人士表示,當業績和描述的戰略不符時,估價會大幅下挫,最終被投資者所拋棄。數據顯示,2017年,綠城服務全年漲幅132%,而相比之下,彩生活全年跌幅在8%左右。

以雅生活為例,其定義為生活模式服務商(即不是單純做物業服務),本身具有清晰的業務邏輯,市場狀況良好。而背後兩個股東(綠地和雅居樂)的支持也很強大,這是促成其上市的重要原因,也是其擁有較高PE(市盈率)的支撐。

張波也認為,物業行業的馬太效應會越來越顯著,未來品牌物業將通過兼併收購的方式擴大市場份額,快速淘汰落後企業,實現行業跨越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