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背《道德經》沒關係,但一定要記住老子的這三句話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中國歷史上的神秘人物之一。一方面是學問之大,孔子都曾向其請教周禮,更有傳世名作《道德經》;另一方面就是老子的生卒年很模糊,沒有詳細的生卒年記載,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逝世不祥,西出函谷關後就沒有歷史記載了。

不會背《道德經》沒關係,但一定要記住老子的這三句話

而另一神秘方面是老子的師承。老子的學問源自何方?

有一種說法,是老子的老師是鴻鈞老祖。當然了,這種就純屬小說杜撰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老子的老師是商朝末年的禮樂大臣商容。這種說法呢解釋了為什麼老子的周禮學問連孔子都要去請教。但是,時間對不上啊。商朝在大概公元前1046年就被周朝幹掉了,而老子的出生是在公元前571年左右。就算時間是大約的,老子又長壽,但兩人也不能錯個幾百年吧。說不通。

不會背《道德經》沒關係,但一定要記住老子的這三句話

另一種說法,老子的老師是常樅。但是,這個人的記載更少,只留下了個“舌存齒亡”的成語。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聖人無常師。老子也許向很多人請教了問題,就像孔子那樣。

今天要說的就跟“舌存齒亡”的成語有關。老子的老師是誰,都有老子跟一位長者這樣一段故事。我們先假定是商容,這樣方便敘述。

商容生病了,老子去看望他,問道:“先生沒有什麼遺教告訴弟子我嗎?”商容說:“正準備對你說呢。過故鄉而下車,你知道嗎?”老子說:“不就是說不要忘記故人故鄉嗎?”商容說:“過喬木而小步跑,你知道嗎?”老子說:“不就是說要尊敬老者嗎?”商容張開口,說:“我的舌頭還在嗎?”“還在。”“我的牙齒還在嗎?”“沒有了。”“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嗎?”老子說:“不是說剛強的容易消亡而柔弱的容易生存嗎?”商容說:“哈哈!天下的道理都在這裡了!”

這就是一長者留給老子的三句話:一、過故鄉而下車。不忘故舊。二、過喬木而趨。尊老敬賢。三、舌存齒亡。百鍊鋼不如繞指柔。

老子的《道德經》或許我們背不下來,但這三句話一定要牢記。因為“天下道理都在這裡了”!

不會背《道德經》沒關係,但一定要記住老子的這三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