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大观园里的林黛玉等人去贾府吃饭或请安来回是不是都要坐轿?

题目限制字数,所以没有说清楚。大观园也是贾府的一部分。我在这里讨论的,是黛玉等人去贾母处吃饭,也就是设小厨房之前的事。自从第五十一回、五十二回由王熙凤倡议,在大观园增设了小厨房之后,园内诸人基本上就不需要出来吃饭了。除了大型宴会,或者探春到贾母处,正好赶上贾母吃饭。

住在大观园里的林黛玉等人去贾府吃饭或请安来回是不是都要坐轿?

在此之前,二玉三春都是跟着贾母吃饭的。王夫人、李纨、凤姐不在。黛玉进贾府的第一顿饭,贾母就告诉她“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那天宝玉正好外出。

入住大观园之前,二玉一直跟着贾母住,三春先在贾母处后到王夫人处,距离想必不远,因为贾母这里开始传饭,王夫人带着黛玉赶来,还来得及安设桌椅、捧饭进羹。这段时间,二玉三春跟着贾母吃饭,来回当然是步行。

那么入住大观园之后,到第五十一回增设小厨房之前,每天吃饭、请安,又如何解决交通问题?是步行还是坐轿?

先看一段宁荣两府间的日常交通:“因二府之门相隔没有一箭之路,每日家常来往,不必定要周备,……所以老嬷嬷带着小丫头只几步便走了过来……尤氏大车上也不用牲口,只用七八个小厮挽环拽轮,轻轻的便推拽过这边阶矶上来。于是众小厮退过狮子以外,众嬷嬷打起帘子,银蝶先下来,然后搀下尤氏来”。

宁荣两府之间的来往,小丫头老嬷嬷步行,尤氏坐车。但车不上牲口,靠小厮推拉。这时的坐车,未必是走路太累,多半是捧场礼节。

住在大观园里的林黛玉等人去贾府吃饭或请安来回是不是都要坐轿?

再看看荣国府内部交通,“凤姐因见邢夫人叫他,不知何事,忙另穿戴了一番,坐车过来”,商量好了来见贾母,“凤姐忙着服侍了一回,娘儿两个坐车过来”。在荣国府内部,从贾赦邢夫人住的花园隔断,需要坐车。是为了捧场,还是真的很远?

黛玉去拜见贾赦,也是坐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了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也要出正门,不是从花园里穿过。但宁国府是“东府”,“出西角门往东过了荣府正门”,没过宁府正门。可见贾赦的“黑漆大门”,住与于宁荣两府正门之间。

这样看来,这一条街上至少有三个大门,分别是宁荣二府的正门(三间大门,平时不开放),以及贾赦偏院的黑漆大门。此外还有东西角门。贾府的排场之大,可见一斑。

大门这么大、这么多,内部想必也小不了。大观园是在二府之外,另外建造的。距离二府有多远?

贾蓉告诉贾琏:“我父亲打发我来回叔叔,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是从宁国府的花园起,转向北。中国北方建筑一般是坐北朝南,何况荣国这样的大宅子。“转向北边”,就是在二府的后面了。

按照通常惯例,一所几进的大宅子,前面是兼有会客功能的,所以贾母这样的老太太多半住在后面,也就是中间或靠北的院子里,不可能在一进门最南边。那么她的住处,离大观园不会很远,甚至有可能比到荣国府大门还近。

住在大观园里的林黛玉等人去贾府吃饭或请安来回是不是都要坐轿?

大观园内部来往,肯定是步行的。黛玉进贾府时,“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不管是轿夫还是小厮,都不能见小姐,要退出去才能上下轿。而大观园中平日不许男子进出,贾芹带人种花草都要提前通知,如果坐车轿,是否太不方便了?能不能用婆子抬?

宝玉挨打后,贾母入园探望,“忽有人来请吃饭,贾母方立起身来”,在怡红院当然是坐着的。“扶着凤姐,让着薛姨妈,大家出房去了……少顷出到园外。王夫人恐贾母乏了,便欲让到上房内坐,贾母也觉腿酸,便点头依允”,就在王夫人屋里吃了饭。这是宝玉挨打第二天,紧接着前一天贾母和贾政的争执,晚上大概也没休息好。但如果从怡红院出来是坐车坐轿,直到回去就行了,何必“让到上房内坐”?显然是步行。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领着她逛大观园,没说怎么走的。逛完之后,“且说贾母因觉身上乏倦……凤姐忙命人将小竹轿抬来,贾母坐上,两个婆子抬起”。“将小竹轿抬来”,原来并没跟着。可见贾母来时,是步行,累了才叫轿子。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仍是“坐了竹椅小敞轿,回到房中歇息”,也没吃饭,已经病了。

住在大观园里的林黛玉等人去贾府吃饭或请安来回是不是都要坐轿?

芦雪庵联诗,贾母也来,“坐着小竹轿,打着青绸油伞”,是因为下雪路滑。贾母告诉李纨等人:“我瞒着你太太和凤丫头来了,大雪地里,我坐这个无妨,没的叫他们来跴雪。”“跴雪”二字,有的版本写作“踩雪”,意思一样,如果王夫人和王熙凤来,一定是步行踩雪而来。

王夫人凤姐偶然进出大观园,都是步行,那么黛玉宝玉及诸姑娘每天晨昏定省、三餐用饭,当然也是步行来往。所以王熙凤和王夫人商量增设小厨房,避免他们“空心走来,一肚子冷气”。但是增加一个部门,就增加许多矛盾,不管是司棋闹厨房也好,玫瑰露失窃事件也好,挑唆宝玉要柳五儿也好,这些冲突都与小厨房有关。

但是一得一失,世间常理。王熙凤的管理是增加了麻烦,读者可是饱了眼福。那一场场冲突、一个个人物、一件件事件,写得摇曳生姿,好看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