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順利渡過入園關,家長請做好這幾點準備!

提到新生入園,年輕的父母都會表現得非常興奮,因為孩子終於要走出邁向社會的第一步了。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入園就是一個時間問題,沒什麼好準備的,給孩子買幾身新衣服,或者買個漂亮書包,按規定時間送到幼兒園就可以做“甩手掌櫃”了,其實這對孩子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態度,孩子是否能儘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的工作是基礎也是關鍵,所以絕對不能忽視和掉以輕心。其實對於即將入園的幼兒家長,他們的準備工作在孩子入園的前一段時間就該及早進行,具體包括:

1、心理準備

孩子入園前夕,家長就應該有意的和孩子多談論一些有關幼兒園的話題,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到幼兒園去遊玩,讓孩子感知到幼兒園就是他們學本領的地方,

幼兒園裡有很多家裡沒有的玩具、圖書,還能結交很多的朋友,大家在一塊兒做遊戲、唱歌、畫畫、聽故事特別開心,並且讓孩子意識到到了一定的年齡必須上幼兒園,那是“長大”的體現,激發孩子對幼兒園產生濃厚的興趣。

2、生活準備

作為即將入園的幼兒,應該具備自己拿勺子吃飯、自己穿脫褲子、自己入廁,自己喝水等最起碼的自理能力。

所以父母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這方面的生活能力,堅持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絕對不能因怕孩子撒飯、弄髒衣服或者怕孩子自己穿衣磨蹭等原因包辦孩子的一切,這樣勢必造成孩子入園後自理能力差,膽小懶散和畏首畏尾的性格。

3、知識儲備

這裡所說的知識儲備並不是指家長教會孩子多少知識,而是一些簡單的知識體驗,比如,正確的握筆姿勢、有序的翻書、能把玩過的玩具放回到相應的位置,能大體認識自己的名字等等。

這些知識的體驗雖然不是孩子入園前必須要具備和強化訓練的東西,但是如果孩子具備了這些能力,對於入園以後儘快適應幼兒園的常規生活將起到一個積極地推動作用,有百利而無一害。

4、交際能力的培養

即將入園的幼兒應該具備一定的交際能力,這對於幼兒入園和老師同伴的溝通和相處都會非常有利。

所以家長之前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比如多帶孩子到公眾場合去玩,多結識一些同齡的小朋友,學習初步的交往,並且在交往過程中注重培養孩子尊大愛小、相互謙讓的良好品質。

那麼做好了以上的工作,是不是就“萬事具備了呢?

對孩子們來說,入園就意味著進入一種全新的從未接觸過的生活狀態,我們知道,每一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昨天在家裡還是一個眾星捧月的寶貝,今天卻需要獨立的走向集體生活,面對的將不是在家裡熟知的一對一式或者幾對一式的交往。要想在短短的時間裡讓個性迥異的幼兒融入一個群體,確非易事。他們會面臨一系列的變化,需要學習獨立做事,和陌生人交往,集中注意聽講,安靜的坐一段時間等。

所以寶貝入園期間家長的工作更加重要,直接影響到孩子們入園的情緒,稍有不慎,甚至會給孩子一生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因此在孩子入園期間,家長的工作仍不能有一絲懈怠,應該嚴格配合幼兒園老師的工作共同幫助孩子度過入園關。

在入園初期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初期的正面引導

家長應在幼兒入園前給予幼兒情緒上的談話和輔導,告訴他(她)幼兒園及所在班級的名稱,並結合幼兒的興趣將幼兒園的有趣之處描述給孩子,家長的語言一定要嚴謹,正面的給孩子介紹幼兒園,切忌用恐嚇得語言來描繪幼兒園,比如“不聽話就送你上幼兒園”、“幼兒園老師可厲害了,看你到了那兒還敢不聽話”等等,造成了孩子“談園色變”。

並且,幼兒在入園初期會不同程度上對幼兒園或者老師產生牴觸情緒,所以家長最初一段時間不必對孩子詳細盤查在幼兒園的情況,以免孩子產生壓力。

另外有些幼兒可能在情緒和身體上產生不適,家長在這一階段應密切注意幼兒身體與情緒的變化,但一般情況下不要隨便給孩子請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現出要求他(她)去幼兒園的態度。

2、克服自身焦慮

入園不適應的情況同樣會在家長身上發生,最典型表現就是—焦慮。“孩子哭了沒、肯不肯吃飯、有沒有受欺負……”,家長的心裡滿是問題,在等待中問題越積越多,終於在離開(接到)孩子的那一刻到達了頂峰,父母的難捨難離,焦慮的表情,擔憂的目光通過微妙的親子互動,傳遞給了孩子,只能使孩子情緒更加惡劣。

所以,一旦孩子入園,家長表面要“漠視”孩子的哭鬧,要毅然決然地離開,絕對不能表現出不捨得、優柔寡斷,甚至有的家長沒等孩子“打雷”自己先“下雨”,給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

3、端正入園觀

家長要信任幼兒園,相信孩子,直面孩子的哭鬧現象是一種正常現象。要堅持天天送孩子入園,停停送送反而增加孩子重新適應的負擔,不但不利於孩子儘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反而更讓孩子產生依戀心理,延長孩子適應的過程,同時也影響班內的正常秩序。

還有的家長常常騙著孩子去幼兒園,或送到幼兒園後乘孩子不備,偷偷溜走,使得孩子會大哭大鬧,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4、關注孩子的情緒

幼兒入園初期,也是感情非常脆弱的時段,家長應該通過各種渠道(面對面交流、電話、郵件、博客等)向老師瞭解孩子在園的表現,因為在此期間,有些適應能力較強的孩子也會為了一些大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變得情緒低落:

比如別的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彩筆畫畫,他的彩筆卻因為媽媽走得急落在家裡,儘管老師說通了同伴借給他用但還是覺得心裡不痛快;

比如小朋友都在玩沙包,自己的沙包卻遲遲未做好;

比如說好爸爸來接的卻因為爸爸臨時有事而讓鄰居代接;

更具代表性的是孩子之間的爭吵,“某某打了”、“誰搶我東西”等,

有的家長一旦聽到孩子諸如此類的哭訴,就一蹦三尺高,一副“不打還”不罷休的架勢,不良情緒傳遞給孩子以後,他們也會表現出一種悲悲切切的可憐狀,更加對幼兒園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如果家長了解到孩子在園有吵架、或者被訓斥等事情要向老師諮詢清楚再作處理,更應該直面孩子之間的爭吵是一種很平常的事情,是一種特殊的交際方式,不必大驚小怪,這也是家長對孩子也是對教育負責任的一種正確態度。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輕易許諾,更不能言而無信,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如果兌現不了,應及時給孩子解釋,並作自我批評,讓孩子從內心理解和原諒父母,否則孩子會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影響在園的情緒。總之,讓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情,是孩子快快樂樂上幼兒園的關鍵所在。

有的家長作為“過來人”或許會發表這樣的感言:儘管在入園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也非常配合老師的工作,怎麼孩子們還是表現出種種的不適應呢?其實仔細想想就該釋然,即使是大人換了環境也會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低落,何況孩子呢?

所以孩子短期的不適應是正常的,只要家長能夠放手、放心,只要教師具備耐心,愛心,就一定能儘快地幫寶貝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順利度過入園關。

最後,我想對家長朋友們說:孩子是我們的希望,但卻需要放飛,就像風箏,只有把線放長,他們才會飛得更高、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