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和冥道衆生的分享

緣起

有些師兄私信我說,為什麼不天天更新覺品?

因為大覺師兄要有感覺才能寫啊,沒有感覺的時候也憋不出來啊。

另外就是有些經典的分享是有規劃的。壇經系列就是希望留給師兄們好好品一下的!天天更新,就沒有重點。

今天要更新,是因為有一些感覺,緣起是在冥界中,大概江蘇的一個法師帶著幾十個弟子到我這裡,要聽我分享一些法義,說到這裡,有點小尷尬,因為按照他們的規矩,講法之前要先供奉一下佛菩薩,他們請了千手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讓我給開光,還要唱誦版的,我當下就懵了,因為我真的不會,唱誦是我們華人的發明,佛那個時代可沒有唱誦,這個法師帶來的居士都替我著急,因為她們都會,很尷尬。

Anyway,佛法的主題不是這些儀式化的東西,更不是這些著相的東西,否則他們的師父就不會帶著她們來找我。

所以今天,就把和她們這些鬼道眾生分享過的內容寫一下啦。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和冥道眾生的分享

無所住的心是什麼心

對於金剛經中的這句經典,我們常規的理解,就是不執著,不住,不care。但是真的這個簡單嗎?

不要忘了,六組惠能就是到了這裡開悟的。所以這個重要節點,我們還是要好好研磨一下的。

在這裡,大覺師兄先提出常規理解的三大弊端:

  1. 不執著 很容易導致做任何事情都半途而廢,因為你不夠執著。計劃與規劃總是不能實現,當然也包括菩薩道。
  2. 不住 過去就讓它過去,貌似很灑脫,但是沒有過去的大數據,沒有過去歷代上師的努力,我們能有今天的勝利成果嗎?一個曾經犯過嚴重錯誤的人,基本上還會重複犯錯很長時間。所以能就這麼過去嗎?
  3. 不care 如果什麼時期都不care,家庭責任誰來盡,父母,孩子誰來照顧,師父誰來供養,三寶誰來護持

所以沒有正確的知見,很容易變成一事無成,不負責任的人。簡單的說是與菩薩道相反的人。

所以隨緣不等於半途而廢,心無所住不等於不執著。

正見

所謂正見,就是佛的見地,佛眼觀十方法界是什麼樣子,雖然我們做不到,但是我們可以給自己洗洗腦,佛的見地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所有相,即是真實。

也就是說一切相都是假象,就如同十方世界都在上演大片一樣,雖然很精彩,有喜劇片,也有恐怖片,但是都是假的。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和冥道眾生的分享

但是如果你要行菩薩道,你就要在裡面認認真真的扮演一個角色才能讓裡面的眾生都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作這個事情是要執著的,行菩薩道是要目標明確的,如一眾生未成佛,誓不於此取泥洹。這個還不是一般的執著,這個是一個大規劃,大目標,要非常非常的執著才能完成的。

只不過,當你度盡眾生的時候,你不會認為有什麼眾生真的被度了而已,因為眾生與我們自己本來是一體,被度的只是大片中的芸芸眾生而已。

所以,無所住是基於假象的一種根本見地,你不是認為大片是真實的吧。那麼第二點也同樣重要,就是生其心!

貴在生心

我們很多師兄都修禪定,安那般那法門,要心無雜念,經過幾年實戰,結果你們當然也知道了。

大覺師兄對鬼道眾生也用特別嚴厲的語氣,重複了六祖惠能的話,一身臭骨頭,何來立功夫!

待著不動不是讓你們變成呆子,木頭,石頭,即便你們的覺知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也不是就是呆在那裡不動,如同阿羅漢一樣。

佛在法華中告誡我們,一切生命最後一定會歸於佛道。六祖也說,自性是活潑自在,任運往來的,你枯坐在這裡,眾生誰來渡!

菩薩道是妙運其心,善巧方便的去利益眾生,不是一味的枯坐,菩薩道是夾心巧克力,你喜歡巧克力,那麼就先給你巧克力,就等於一口咬下去的時候,發現內核裡面原來是一顆大榛子,大榛子就是我們的真心,但是沒有外層的巧克力,就不能吊到你這條大魚啊!

所以,行菩薩道為了眾生,要足夠執著,要足夠有辦法,要足夠智慧,要會依據眾生的喜好,設計魚兒,釣大魚。所以是目標明確的,是絕對有招兒的。總之一句話,你是我的菜。所以我的心為你們而千變萬化無所住,因為你我本是一體,無二無別,我即是那個為你而活的NPC,有夠執著,有夠負責!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和冥道眾生的分享

至此,鬼道眾生開始鼓掌,大覺師兄見好就收,否則再搞一個什麼收尾儀式,就又尷尬了!

法師最後送一偈子:

楊枝輕點法雨燻

枯坐十年再逢春

大悲任運善巧便

即是自在無住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