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請別老想著「請教」別人,能夠幫你的只有你自己

李鎮西:請別老想著“請教”別人,能夠幫你的只有你自己

今天壓題圖片上的老師,是我最近在外面講學愛講到的唐燕老師。十多年前我剛當校長時,她來給我訴苦,說班上有不少調皮學生她管不住。我和她談心:“我恭喜你有了這麼多的科研課題——你遇到的所有難題,都是你的科研課題。你在工作中會肯定會遇到困難,但這些困難的最終解決,只能靠你自己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的智慧,這就是成長。”記得那次談話後,唐燕很少來向我“請教”,她當然也遇到過不少困難,但他很少來找我;後來他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教育智慧……

今天之所以想到唐燕老師,是因為最近(特別是我推出“新班主任的第一次”系列文章後)越來越多的老師在網上向我“請教”各種問題,鋪天蓋地,五花八門,且不說我沒有精力一一回答問題,就算我有這個精力,我的解答並非幫助提問者,而是害了這位老師。因為動輒就“請教”別人,實際上是放棄了自己的主動成長! 試想,如果當年唐燕動不動就來“請教”這個怎麼辦,那個怎麼辦,他能有今天的成長嗎?

更何況,很多問題我是無法回到的,我兜裡並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因此,恕我不解答任何“疑問”。請理解!

在此,重發我以前發過的一篇文章——

最好的請教對象是自己

常常遇到許多年輕的和不年輕的教師向我寫信請教:“李老師,我班一個男孩老愛遲到,怎麼辦?”“李老師,學生厭學怎麼辦?”“李老師,如何管理班上的紀律?”“李老師,班上兩個孩子早戀了,我該怎樣引導?”“李老師,我班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下降了,我該怎麼辦?”……

最初,我特別認真而吃力地給老師們做解答。認真,是因為我不能辜負老師們的信任;吃力,是因為我也未必有什麼良方。更多的時候我只能原則性地說一些諸如“分析原因”“加強溝通”“增強信心”“嚴格要求”“及時鼓勵”的話,說到最後,我自己都覺得是套話了,連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

不是我敷衍老師們,是因為我實在無法用一己的教育方法將所有的教育難題一網打盡。三十多年的教育實踐告訴我,教育沒有萬能鑰匙。無論多麼正確的教育原則,都無法破解一個又一個具體的教育難題。而且,越是具體的教育難題,其破解方法越具有“唯一性”,因而是無法複製的。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某一教育真理,用在這種情況下是正確的,而用在另一種情況下就可能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種情況下甚至會是荒謬的。”

比如,該如何轉化一個行為習慣差、成績不好的孩子?這個問題看起來是一個普遍問題,因為“後進生轉化”是一個永恆的教育課題,但實際上具體到某一個孩子,則無法用一個教育公式去“轉化”。這個孩子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性格特徵、學習基礎等等因素,都是唯一的,對他的轉化方式,也只能是“私人訂製”。我們的教育思考必須“縱橫交錯”——從縱的方面說,要追溯這個孩子發展到今天的種種複雜的原因;從橫的方面說,要理清這個孩子“當下”種種千絲萬縷的聯繫。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找到轉化的有效途徑與科學方法。而這一切,顯然不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我能夠代勞的。

所以,每當有人向我請教類似的問題,我總是誠實地回答:“我沒辦法。因為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你只給了我一個孤立的教育現象,我確實沒辦法。但是,如果我在你的班上,如果長期和孩子相處,我一定會有辦法的。”

幾乎所有老師都知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道理,因此教育沒有萬能鑰匙是一個教育常識。但有人偏偏一遇到難題便想找“萬能鑰匙”,便想到請教“名師”。這反映了一個令人憂慮的可怕現象——教師隊伍中懶於思考的人不少。教師過去被稱作“人類靈魂工程師”(這個稱呼在今天看來是否恰當暫且不論),那麼“人類靈魂工程師”本人的靈魂應該是富有生命活力的,而“活力”的重要標誌之一,便是思考。虛心好學,當然是一個年輕老師的美德。但所謂“虛心好學”更多的是指勤於閱讀,善於觀察,勇於探索,富於思考,樂於研究。動輒便“請教”則不是“虛心好學”,是自動放棄了思考與研究的權利,而放棄了思考與研究,便中斷了教師專業成長至關重要的路徑。

還是以轉化後進生為例。迄今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個老師靠請教獲得“靈丹妙藥”因而轉化後進生成功的例子。相反,幾乎所有善於轉化後進生的老師都善於研究的思考者,他們因此而成長最快。因為把難題當課題是最好的教育科研,而在班主任工作中,最大的難題莫過於轉化後進生了。通過對後進生的觀察、研究,我們對教育的認識會更加深刻,我們的教育智慧會更加豐富。在這過程中,年輕教師想不成長都十分困難。

對自己教育對象的思考與研究是別人無法代替的,與其求助於人不如求助於己。最好的“請教對象”是自己。

李鎮西:請別老想著“請教”別人,能夠幫你的只有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