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亡了300多年十三陵丝毫无损,为什么清朝刚亡所有的皇陵都被盗?你怎么看?

百读者


感谢@头条家的史先生 邀请

其实,明朝十三陵之所以能够得到比较好的保护,与满清的入关是有很大关系的。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自缢煤山,立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灭亡。

但凡改朝换代,少不了的是对前朝宗室的杀戮,同时也会对其皇陵、宫室进行破坏,此为毁其宗庙,从象征上摧毁前朝在百姓心中的统治地位。而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本就对故明可以说是深恶痛绝的。因此,如果让他坐稳了天下,很可能也会向当年项羽那样,一把火烧了紫禁城,然后挖了明皇陵......

可惜,他没这个时间和机会,因为他连屁股都没坐稳就被吴三桂引来的清军给打得一败涂地,得到北京短短一个多月就又被迫放弃了。李自成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了。

作为北京城的新主人,满清入关可是打着为大明复仇的旗号进来的。而且,多尔衮清晰的认识到,要想在中原立稳脚跟,要想一统天下,就必须收服汉人的心,收服广大故明旧臣的心。

因此,满清对明皇陵和紫禁城等明朝的统治象征都加以保护。这样一来,既能消除明朝旧臣、百姓对满清的戒心,又能标榜自己作为明朝的继承者。所以,在满清统治者的保护下,明皇陵得到了极大的保存。

但到了清末就不同了。清朝的灭亡还参杂着一些民族矛盾在里面,当时广大革命党进步人士,都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号召下,发动一次又一次武装革命,最终将满清政权各推翻了。

汉人重新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当然不会对过去“残暴”统治自身两百多年的满清带有什么好感和惋惜。因此,那时候能尽量做到避免汉人对满人的大规模报复行为,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指望民国政府保护皇陵?

再说,这民国比清末还乱,到处都是军阀混战,北京城也几经易主,根本保护不了清皇陵。

可惜的是,明皇陵在异族统治时的清朝避免了被破坏,却躲不过后代的某个无耻文人!


这些历史要读



首先纠正一点,清朝的皇陵并没有都被盗,明朝的十三陵也有被盗的,也是有损失的。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大一统王朝,也是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但是两个朝代灭亡以后帝陵的待遇却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这的确有些让人不得其解。


其实原因很简单的,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大概说说。

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明朝灭亡以后是大一统的清朝,而清朝灭亡以后是民国乱世。二是明清帝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有着很浓重的民族色彩,这也是其帝陵保存情况差别太大的的原因。

下面具体剖析一番。

一、后继朝代的稳定与否

1644年李自成灭明,在明朝灭亡之后,清军趁乱入关,这样一来天下就有四方势力了:李自成之大顺、张献忠之大西、南明小朝廷、清庭。

当时各方势力混战的割据状态其实是很短的,因为在清军入关的同年就先后攻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还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第二年在1645年就攻入了南京,消灭了南明最强大的弘光政权。

也就是说到了1645年各方势力其实已经分出了胜负,虽然南明在明朝灭亡以后算上台湾明郑时期一共存在了39年之久,但并没有固定疆域固定都城。


一般来说,除了元朝太过野蛮以外,大一统王朝基本上对前朝的帝陵都是保护的,以示正统延续,说白了就是为了名声。

加上明亡以后并没有长时间的乱世,所以清朝身为后继者,对于活着的明朝皇族是大力绞杀,对于明十三陵和明孝陵这些死物,自然是高调保护,用以收买人心。

像入关的第一年,当时清庭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就遣大学士冯铨前往南京明孝陵祭告。(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之后清朝统治稳固以后,康熙与乾隆南巡之时都前往明孝陵行大礼祭拜过。

清朝就不一样了。

清朝灭亡以后就是民国,民国什么最出名呢,除了民国大师,也就是民国乱世最为出名了,乱世之中军阀割据,不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党政府都对地方军阀达不到行之有效的控制。


可以说民国乱世的局势就是当时的政府就是最大的军阀,是其他军阀的盟主,大家表面上臣服你,意思一下就得了,在地方也是各自混战各自为政了。

而这种乱世之下,清朝的帝陵自然是不可能幸免于难了。


二、不得不提的民族色彩

明清革鼎不是一次普通的改朝换代,而是一场民族战争。

可能很多人会说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以有些汉人不平衡之下会过度渲染这种民族之分。

其实并非如此,所谓的民族之分早在关外努尔哈赤时代就开始了,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就是这种民族之分的体现之一,并且在关外大肆屠杀汉人。

清军入关以后更是实行七项恶政,其中的跑马圈地是大大损害了汉人的利益,剃发易服的政策更是引起了强烈的满汉矛盾。

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前明使当时的汉人无比怀念,而当时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地位更是超然,成为了诸多汉人心中的圣地。

在这种情况之下,康熙为了缓解这种民族矛盾,南巡时行大礼祭拜明孝陵,还写了治隆唐宋的高度评价,乾隆南巡时亦是如此。

明孝陵隐然成为了缓解民族矛盾的好地方。(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于是这种历史背景下,清朝皇帝自然是有做足了功课,于是明朝的帝陵都是被保护的不错。

到了民国乱世,随着清朝灭亡,汉人的民族意识又达到了一个高潮,所以明帝陵自然继续地位超然,一般军阀也不会轻易动明孝陵的。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觉得当时民国是囊中之物,所以也没有急匆匆的大挖明清帝陵了。

清朝当时的历史背景就不一样了。

清初入关以后就制造了民族之分。

清末面对西方列强更是割地赔款无数,不只是开了百年国耻。同时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清庭是无所不用其极,国库银子不够,就靠压榨百姓来还赔的款。

可以说清末清庭是臭名昭著,犹如过街老鼠一般,在加上遇上了胆大包天的东陵大盗孙殿英,只能自认倒霉了。

当然清朝的帝陵并没有全部被盗。

最后再说说为什么说明朝帝陵并非是毫发无损呢和被盗过呢。

首先明朝帝陵的地表建筑被毁过,比如说清末太平天国起义时,清军与太平军大战之中,明孝陵的地表建筑也被损毁了大部分,可以说是几经战火几经重建。

还有明帝陵被盗事件就是建国后的郭沫若与定陵……此处省略一万字。


宋安之


明朝灭亡时北京先后被李自成和清军占领,不管是哪支军队都不好去挖,加上明13陵在北京周边,民间的盗墓贼没有太大的机会,因此,在清朝建立后,明13陵幸存了下来,清朝皇帝为了笼络人心,甚至维修和保护明13陵。

第二陵暮防盗措施好,经考古挖掘的明定陵来看,明朝皇陵墓地曲折埋葬地宫入口也深,明定陵入口就深达27米,相比清朝皇陵地宫入口不到十米左右,很容易就被找出来,而且工程量也不用太大,挖掘难度相对是盗墓贼首选。

第三陵暮的知情者都已去世,有清朝的保护民间的盗墓贼无从下手,到清朝灭亡后知道明朝皇陵地宫入口的人都已经去世了,清朝皇帝却并没有,在挖慈禧的陵暮时就里通过知情者找到了地宫入口,可以说

不费吹灰之力。而13陵就隐蔽多了,据考古挖明定陵时,找到金刚墙就找了一年时间由此可见,明13陵幸存下来有时间原因和自身原因。


百读者


明朝的灭亡,到清朝的确立,中间经历的时间非常短。也就是说,天下动乱的时间,特别是明皇陵所在的地区,动乱时间非常短。

一些对皇陵动了心思的人,还没有动作呢,但清王朝就建立。清朝统治者为了收服天下民心,或者是其统治更加顺利,阻力更小一点,他们就会加强对皇陵的保护。

因为在封建统治时期,对皇陵的保护或者对盗墓者的制裁都是非常严厉的。所谓掘墓者见棺流,见尸者死。

而清朝灭亡之后,中华大地经历了长时间的军阀割据,帝国主义的入侵,所以时间非常长,一些军阀或者别有用心者为了,得到其陵墓中的巨额宝藏,就会铤而走险。

权力一旦形成真空,就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各个军阀为了充实自己力量,扩大地盘。挖坟掘墓的有之,出卖国家利益者有之。

所以当天下大乱的时候,不光活着的人难受,连死的人他们也会感触到,天下正在动乱。



躺着看驴


实际上,以中国的少数民族满洲族为领导民族建立的大清帝国的终结,并不是由于财政枯竭,民不聊生,而是由于大汉族主义甚嚣尘上,清政府持续的维新变法,导致了统治阶层,社会的精英阶层的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才导致了离心离德,各个地方分离倾向明显增强,本来无比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才逐渐失效,逐渐被瓦解。

不得已,末代清帝选择了将大清帝国国家的权利和平移交给了中华民国,换取了民国政府对皇室成员的供养和保护。

而中华民国,实际上是汉族为主导的政权,大汉族主义确实是占主导地位,因此,清朝皇帝的陵寝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大汉族主义者毁坏清朝皇帝的陵寝被当做是革命,进步的行为,确实是历史的悲哀。


沈阳杨艺


关于明皇陵未被盗掘而清皇陵被盗这种现象的出现,个人认为有诸多综合因素使然。

明清皇陵都是有十分复杂防盗设施的皇家园杯,历史上大规模盗掘皇陵的如秦朝灭亡楚汉相争时项羽带大军挖掘秦始皇陵和唐代黄巢起义军挖掘乾陵等,都是动用数万大军挖掘皇陵尚不可得(项羽盗掘秦陵现在只知其烧段了部分兵马俑,尚无证据证明项羽大军进入始皇陵墓室),像明清皇陵这样大规模的墓葬一般盗墓团伙是无法盗掘的。


明十三陵

首先,明朝灭亡后,清朝皇室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也为了收买天下汉族臣民的人心,他们是不敢大规模挖掘明皇陵的,尽管清代皇室在修复、建造紫禁城的时候也曾派人去明十三陵拆除部分地面宫殿建筑,取其良木用来修建紫禁城宫殿,但其行为也是秘密进行的,他们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行此苟且之事的,所以,在清朝统治时期,明十三陵基本没被毁坏盗掘。

清西陵


其次,到1912年清帝退位,袁世凯称帝失败病亡,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这时,中国民众受孙中山同盟会宣传影响,认定满清统治者为“鞑虏”,大汉民族主义宣传深入人心,加上军阀各自为政,无统一管理约束,1928年,孙殿英借剿匪为名,盗掘了清西陵。

孙殿英图

不得不说,尽管臭名昭著的孙殿英也要顾及影响,没敢盗掘汉族朱明皇帝的陵慕,但他盗掘清西陵的罪恶行径,使数目庞大的国宝文物流失已足以把他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淡漠青衫51055


明皇陵被清政府严格的保护,尤其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清朝皇帝对朱元璋都很恭敬,清朝始终有军队驻守明皇陵,而民国却没有保护过清皇陵,这是层次问题,清政府把明朝皇室都派去守陵了,而且隔三差五的还对明皇陵进行修缮,满族其实并不算什么侵略,满族受皇封驻守东北,努尔哈赤的父亲爷爷都是明朝皇帝册封的将军,都是战死的,努尔哈赤起兵说的也是反明,而非攻明,这是有本质区别的,他是造反不是入侵。满族作为少数民族,朝廷打压,我就造反这有什么不对?所谓官逼民反,民国为了反清忽悠老百姓卖命,搞出来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来有说要五族共和建设中国,这里面中华和中国的区别就大了,中华是指中原,而中国那就要含有新疆,西藏,蒙古,东三省等等清朝所有的领土都是法理意义上的中国,你要说中华那就是你要搞独立,搞分裂,只建设中原地区,而不是整个中国,


18847067308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崇祯和溥仪的对比。明朝末年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在煤山上吊,临死前崇祯留下圣旨,说道:任贼分裂吾尸,勿伤我百姓一人。溥仪呢呵呵 偷皇宫文物,与张勋二次复利,勾结日本分裂东北,在东北溥仪曾说过: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掠夺多少资源,杀多少百姓,不让我当皇帝 我就不甘心。这就是区别,在明朝百姓被当作皇帝的心头肉。在清朝老百姓猪狗不如,命如草芥。如果是你面对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你会怎么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