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日愛國名將,卻培養了一大批漢奸頭子!周恩來很欣賞他!

馮玉祥,安徽巢縣人。一直以來他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他歷經晚清、民國兩個時代,曾為民國時期的一大軍閥。

他是抗日愛國名將,卻培養了一大批漢奸頭子!周恩來很欣賞他!

一方面他的西北軍曾培養出了眾多抗日名將,如宋哲元、張自忠等。作為民國時期軍事實力集團首領之一,鼎盛時期他的兵力多達50萬人,這些兵力是馮玉祥縱橫馳騁的家底。馮玉祥就是依靠這些王牌部隊逐步崛起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馮玉祥和他的西北軍,卻會發現一個近乎黑色幽默的事實:在民國的各個派系中,西北軍中投日變節的將領最多。

據統計,1939年至1945年,至少有99名國府高級將領投降日偽。如果按照其出身的政治集團劃分,西北軍的漢奸將領最多,達46人,排在第二的是東北軍,只有11人。而且西北軍的漢奸將領中名將眾多,如門致中、石友三、郝鵬舉、公秉藩、孫良誠、孫玉田、張嵐峰、吳化文、孫殿英、龐炳勳等。軍銜最高的為上將孫良誠,任冀察戰區副總司令兼遊擊總指揮,三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巧的是,汪偽政府偽軍規模的迅猛發展恰恰是從1942年孫良誠變節開始。然而,他自己也以“倒戈將軍”而聞名於世。他的每一次倒戈,都與中國近代歷史密切相關。透過他的倒戈,我們可以更好地釐清晚清至民國以來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他是抗日愛國名將,卻培養了一大批漢奸頭子!周恩來很欣賞他!

一、清末民初倒清馮原為清軍陸軍的第20鎮(師)第三營管帶。1911年12月下旬,他與同盟會會員王金銘等商討反清舉義之事。1912年1月,王金銘率灤州(今河北唐山)新軍宣佈起義,通電全國,宣佈獨立,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後推舉王為都督,馮為參謀總長。八國聯軍侵華後,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雖然進行了預備立憲,但是皇族內閣的設立讓更多的人投向革命陣營。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形勢遍及全國。馮及其軍隊雖隸屬於清軍,卻深受革命思想影響。灤州起義由此而爆發,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但卻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滅,此次變節,沒毛病!

二、北洋時代倒袁1914年,馮任袁世凱的陸軍第14旅旅長。9月任陸軍第16混成旅旅長。1915年奉命率部入川與護國軍作戰,他卻暗中與蔡鍔聯絡,於次年3月議和停戰,後被免職。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然而,革命果實卻迅速被袁世凱竊取。袁繼任臨時大總統後,遷都北京。此後,他從臨時大總統變為正式大總統和終身大總統。革命黨人發動了二次革命以反對袁世凱的獨裁,革命卻最終走向失敗。1915年,他尊孔復古,建立帝制。梁啟超等人在辛亥革命後本是袁世凱的追隨者,但對袁世凱稱帝極其不滿,故而轉向反袁之路。梁啟超的弟子蔡鍔深受其影響,後在雲南統一各派力量,宣佈雲南獨立,組成討袁的“護國軍”,護國運動由此開始。它最終推翻了“洪憲”帝制,袁世凱也在人民的唾罵之聲中病死。倒段1917年7月馮率舊部參加討伐張勳 辮子軍有功,復任北洋新軍的第16混成旅旅長。9月,孫中山舉起護法大旗,段祺瑞派馮所部開往福建,與孫中山麾下的護法軍作戰。馮玉祥深明大義,公開通電全國,主張罷兵息爭,南北議和。

他是抗日愛國名將,卻培養了一大批漢奸頭子!周恩來很欣賞他!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內各派系、政治勢力的矛盾開始激化。以黎元洪為代表的總統府和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所發生的“府院之爭”最為典型。1917年,張勳以調解二者矛盾為由,公開上演了復辟的鬧劇。黎元洪在這場鬧劇中被趕出總統府。段祺瑞眼看黎元洪已被驅逐,隨即便通電全國宣佈討伐張勳。此後,段祺瑞重新上臺執政。他拒絕恢復《臨時約法》與國會,這遭到了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反對,護法運動由此開始。倒吳(吳佩孚)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任直系第三軍總司令。趁直、奉兩軍在山海關等地激戰,他率軍返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囚禁總統曹錕,推翻直系曹錕政府。

隨後他宣佈脫離北洋軍系,改編所部為“國民軍”,電請孫文北上。這直接導致了山海關一帶的吳佩孚大敗。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先後爆發了直皖戰爭和兩次直奉戰爭。1920年,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和以吳佩孚、曹錕為首的直係軍閥,為爭奪北京政府統治權在京津地區發動戰爭。直奉聯盟對陣皖系軍閥,段祺瑞最終下臺,直奉軍閥控制北京政府。之後,直系與奉系矛盾尖銳,先後爆發了兩次直奉戰爭。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由於馮的臨陣倒戈,致使奉系大勝,遂控制北洋政府。而此時的孫中山提出了“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以反對北洋軍閥統治,這得到了馮的極大擁護。故而,在北京政變後,他積極邀請孫中山北上。

他是抗日愛國名將,卻培養了一大批漢奸頭子!周恩來很欣賞他!

倒北洋1926年9月,馮在內蒙古的五原城內舉行了誓師授旗典禮,宣佈成立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並就任聯軍總司令。在誓師大會上還舉行了易旗儀式,他將五色旗更換為青天白日旗以歸順國民黨。他當場宣佈:為表明國民軍忠於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決心出師北伐。國民軍全體將士加入中國國民黨;並鄭重地向全國發出誓師宣言,隨即率部參加北伐戰爭。1925年,國民黨召開了“一大”,國共合作正式形成。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起於廣東。馮擁護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積極參與和支持北伐。馮的五原誓師,在中國的大西北率先舉起了武裝討逆的火炬,這對於剛從廣東起事的北伐戰爭,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援。至1927年,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三、國民黨統治時期倒共馮在國民大革命時期,與蘇聯及中國共產黨有著密切友好關係。1927年4月,馮先在鄭州與汪精衛會面,後在徐州與蔣介石會面,最終選擇與南京政府合作,並開始清除內部的中共勢力。1927年北伐戰爭取得了節節勝利。但由於容共的問題,國民黨內部產生分裂。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於4月18日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至此,寧漢正式分裂。之後,馮選擇了南京國民政府。由於國民黨右派的叛變,國共友好關係走向破裂。他跟隨蔣介石政府,於是便在其軍中展開了“清黨”工作。倒蔣自1947年起,馮在美國公開抨擊國民黨的獨裁,並以親身經歷,撰寫《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對蔣的專制獨裁統治進行批判。

他是抗日愛國名將,卻培養了一大批漢奸頭子!周恩來很欣賞他!

1948年7月,他自美國乘輪船途經黑海回國,在途中因輪船失火而遇難。抗戰勝利後,中共為建立一個獨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而積極奔走。重慶談判和1946年初召開的政協會議,給人們帶來了希望。然而,隨著內戰準備工作的完成,蔣介石便開始對中共發起全面進攻,內戰正式爆發。有鑑於此,馮多次在公開場合揭露蔣介石的獨裁統治。1948年,中共的戰略反攻使敵我力量發生了重大變化。為此,中共開始準備與國民黨進行戰略決戰。此外,中共開始籌備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工作。應中共中央的邀請,他從美國趕赴回國,卻在途中不幸遇難。

對馮玉祥的個人評價歷來都是眾說紛紜,有人稱讚其為愛國將軍,也有人斥其為徹頭徹尾的軍閥,現在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馮玉祥的九次變節。不過綜合來看,除了第一次國共分裂倒共產黨讓人不齒外,馮玉祥的其他選擇大多都順應了歷史和時代的發展,他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為自己選擇了一條最有利的路。

他是抗日愛國名將,卻培養了一大批漢奸頭子!周恩來很欣賞他!

周恩來總理曾稱“馮玉祥將軍為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將是永垂不朽”,倒也能客觀的評價馮玉祥這位“倒戈將軍”的一生,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