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周恩來:歷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記憶」

「紅色記憶」周恩來:歷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記憶”

周恩來早在童蒙時代,就史書不離左右。到南開中學後,開始涉獵西方思想家盧梭、孟德斯鳩等的經典著作。走上革命道路後,他以歷史作為革命武器,領導文化界積極開展鬥爭。歷史學家侯外廬曾回憶說:抗戰時期在重慶,周恩來“把我們一群渴望為抗戰出力,有志於研究而困難重重的學術工作者組織起來……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學風正派、方向明確、大家同舟共濟、人人腳踏實地的研究環境。”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致力於傳承和發揚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他說:“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歷史,就會成為一個愚昧的民族。而一個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的。”1959年4月29日,他發表《把知識和經驗留給後代》的講話,強調“我們要把自己所掌握的歷史遺產貢獻出來”。1971年4月20日,接見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領導小組成員時指出:要多出歷史書,“不講歷史、割斷歷史怎麼行呢?中國人不講中國歷史總差點勁”。

在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筆下,周恩來渾身散發著中國古典文化氣息,“他的教養,來自孔子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和‘人上人’應具有的品德、智慧、尊嚴、寬厚、仁慈、決心、剛毅”。周恩來的讀史狀態同樣令人頗多感慨。1973年3月26日,他在送給毛澤東的一個報告中說:“凌晨讀《史記•汲黯、鄭莊列傳》及太史公曰云雲,深有所感,愧未能及。”要知道,兩週前他剛剛寫了治病請假報告。作為日理萬機的國家總理,在病重體衰之際依然堅持讀史,一句“愧未能及”,足以見出周恩來以歷史先賢為標尺磨鍊和提升品格修養的不倦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