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故事」周恩來、鄧穎超:不爲親屬謀特殊

在淮安周恩來故居北側剛落成的鄧穎超紀念園內,陳列有一封半個多世紀前鄧穎超寫給周恩來的姨表妹陳繡雲的一封信。從這封短信中,我們可以看到周恩來、鄧穎超為端正黨風、弘揚正氣而對自己親屬嚴格要求;讓人深刻體會到鄧穎超遵照周恩來的意思,對陳繡雲字字深情、句句厚意的親切教誨

在介紹這封信之前,得先說一說這封信產生的一些背景。

陳繡雲,系周恩來十四姨娘的女兒,和周恩來是嫡親姨表兄妹。她比周恩來要小十多歲。1908年,周恩來生母、嗣母相繼去世後,淮安周家家道敗落。年僅十歲的周恩來不得不拖著兩個弟弟生活。兩年後,周恩來離家赴東北讀書,兩個弟弟無人照管,只好將6歲的小弟弟恩壽送到十四姨娘家,請十四姨娘代為撫養了兩年。周恩壽8歲時才又返回駙馬巷周家,與八嬸等一起生活。因此,周恩來的十四姨娘家對於周恩來來說,有代他哺育弟弟的恩惠,這已遠勝於一般的親戚關係。

建國後,陳繡雲主動與周恩來取得了聯繫。周恩來因為工作忙,無暇回信。鄧穎超按照周恩來的意思給陳繡雲寫了一封回信。陳繡雲拿著鄧穎超的信到上海找到中共中央華東局民主婦女聯合會,請求安排工作。婦聯便把她介紹到淞江縣人民政府。淞江縣人民政府經過核實,確定陳繡雲是周恩來的姨表妹,加之新政府也確實需要用人,就安排她在縣文教科做“社教”工作。那時的“社教”並不是後來的“社會主義教育”,而是指掃除文盲等成人的社會教育。

建國初,掃除文盲的工作面廣量大,要經常下農村,陳繡雲自恃周恩來是其表哥,不肯下鄉。既然陳繡雲不願下鄉,地方領導就調她到淞江縣印刷廠做統計工作。她又因業務不熟,不想幹這種工作。1951年8月,鄧穎超到上海治病,陳繡雲得到消息後,去鄧穎超的住地看望並向鄧穎超“訴苦”,提出要去北京找表哥給自己安排一份好的工作。鄧穎超告訴她:“你表哥非常忙,平常我要見他都很困難,你就不要去了。”

鄧穎超勸她先回淞江,有些問題以後再答覆她。這就產生了鄧穎超給陳繡雲寫的如下這封信:

繡雲表妹:來滬以後,因病不能同你詳談,曾託胡耐秋同志告訴你一些獨立奮鬥的意見,希望你採納。解放了,我們不僅是在政治上從舊的統治下翻了身,我們還需要從思想裡用自己的努力掏出那些舊社會帶給我們的渣滓,只有那樣,我們才能真正的變成新社會的主人。從你的來信和言談中,使我們感覺到你缺乏一種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自信心,仍然存在有依賴的思想。這必須認識是舊社會留給我們的壞東西,必須要勇於拋棄它,你才能獲得在新社會里開闢你自己前途的力量與勇氣!

上海正在為了抵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之封鎖實行精簡、節約、疏散……等六大任務,這個方針你一定會在報上看到,因此,找事情是非常困難的,況且人民政府的用人,主要依靠他自己的工作表現,只要他工作努力,吃苦耐勞,工作效率高,群眾關係好,則不管他是誰,都將得到人民政府的器重;相反,則不管誰的“情面”去“提攜”也是沒有用的。這種作風是我黨長期堅持的優良傳統,特別是我和你表哥現在的工作崗位,更不能因親故而違反原則。特告你。

對於你的工作意見,我意以去蘇北生產或從事義務工作為宜,現人民政府正有組織地在進行,望你注意讀報,直接前去接洽。

陳繡雲收到鄧穎超的信後,並未完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仍然沒有好好工作。淞江縣印刷廠的領導就又調她到食堂搞伙食工作。因廠大人多,眾口難調,這項工作比原來工作更辛苦。陳繡雲主動提出離職,意仍在利用自己的特殊關係讓領導另行安排工作。淞江縣人民政府為慎重起見,就把有關陳繡雲的材料全部上報周恩來,包括鄧穎超給陳繡雲的這封信。周恩來接報後,大為震怒,明確指示:

一、予陳繡雲開除;二、給予勞動改造;三、擬登報聲明與她脫離親戚關係。

當淞江縣人民政府將周恩來的指示件抄給陳繡雲看了之後,她這才真正認識到,想利用親戚關係攀附表哥這棵大樹完全錯了,便再去找婦聯,一再檢討錯誤,要求重新給予工作,結果未能如願。她後來報名支邊,得到批准後去了甘肅,直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退休。

要指出的是,周恩來的三點指示是基於當時的時代背景。如“開除”問題,那是因為我們國家剛剛建立,希望各方面人士參加工作,誰如果自己提出不幹革命工作,那就意味著是對人民政權的一種牴觸或對抗,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改造”問題,並非是現在司法內容上的“改造”,而是要他的表妹在艱苦的勞動中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觀;至於周恩來“擬登報聲明與她脫離親戚關係”則是周恩來明確向陳繡雲和自己的所有親屬表明:我們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我周恩來的親戚不能指望我的蔭庇去向人民討價還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