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睡覺時間就要上廁所,喝水,聽故事?「入睡拖延症」要怎麼破

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發現,一般總是晚睡的孩子,會有愛哭鬧、性格懦弱、缺乏主觀性、意志力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英國最新的研究表明:

睡得晚或睡覺時間不規律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降低其反應、閱讀和算術等能力。

據最新睡眠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8年,中國人均睡眠時長已由8.8個小時降至6.5個小時。現在,很多80、90後父母都有“晚睡綜合症”,不知不覺中,這種習慣也慢慢滲入了孩子的生活中。這種習慣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寶寶,容易造成寶寶“入睡拖延症”。

什麼是入睡拖延症

先解釋一下拖延症吧。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一到睡覺時間就要上廁所,喝水,聽故事?“入睡拖延症”要怎麼破

入睡拖延症簡單的說就是明明很困了,就是拖著不睡。很寶寶一到睡覺時間就開始各種花式拖延時間:

媽媽我要上廁所,

媽媽我想要喝水,

媽媽我要聽故事

……

總之就是睡覺時間一到,就開始找各種藉口,拖延睡覺的時間,為此,很多媽媽頭疼不已。

寶寶晚睡危害多

晚睡錯過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影響孩子的身高。

晚睡影響孩子思維能力和記憶

晚睡的孩子容易肥胖

晚睡傷害寶寶心臟,引發孩子心血管疾病

晚睡的孩子會經常性的感冒

晚睡還會刺激荷爾蒙的分泌,影響腦下垂體對性荷爾蒙的正常調節,導致寶寶性早熟。

一到睡覺時間就要上廁所,喝水,聽故事?“入睡拖延症”要怎麼破

如何克服寶寶“入睡拖延症”?

想要寶寶發育好,首先要保證寶寶充足的睡眠。媽媽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寶寶早睡的同時提升寶寶的睡眠質量呢?

1、要督促孩子早睡,首先就要自己做出榜樣

孩子好習慣的形成,說到底父母的引導是關鍵。在一個家庭裡,孩子從生下來開始,行為習慣無不受著照顧他起居生活的那個人的影響。

很多父母晚上做事拖拖拉拉,或者忙於工作,沉迷於追劇,一時之間忘了安排孩子。如果父母準時給孩子洗漱,講睡前故事,然後準時熄燈睡覺,孩子也會認真地做。

家長應該先改變自己,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先放下手頭的事情,陪伴孩子入睡。如果孩子已經有了晚睡的跡象,可以採漸進方式,例如原本晚上陪孩子到十一點,先提早到十點,再慢慢往前提早。

2、營造出濃厚的睡眠氛圍

睡覺一小時前讓孩子的狀態逐漸接近安靜平和,不要讓孩子接觸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

如果孩子年齡小,可以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聽一些舒緩放鬆的音樂來輔助睡眠,起到安撫孩子的情緒的作用。營造一個安靜平和的睡前環境,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安靜下來以後就該睡覺了。

一到睡覺時間就要上廁所,喝水,聽故事?“入睡拖延症”要怎麼破

3、不要困了才睡,而是規定時間必須睡

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誤區,覺得孩子一直不睡是不是不困?孩子玩累了不用哄自然就會睡了。但其實,在孩子睡前不適合太過亢奮,這樣不僅僅孩子很難入睡,即使入睡了,也不容易進入深入睡眠。孩子會做夢甚至說夢話。

孩子自己很難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必須要大人進行協助。

大人定下一個時間表,讓孩子到點就去睡覺

比如每天都是8點起床,中午有較短的午睡時間,6點之後和孩子玩耍,晚上10點開始讓孩子睡覺。時間久了漸漸地就會培養孩子的睡眠習慣,孩子的睡眠時間也就固定了。

4、睡前陪伴

為什麼那麼多的孩子拖著不睡,求著媽媽再講一個故事呢?原因很簡單啊,她沒和我們膩夠啊,沒得到滿足啊。

如果我們下班後能專心陪伴寶寶,哪怕只有一個小時,做做遊戲,讀讀書,孩子也會感到極大的滿足。前提是不看手機,專注當下,全身心陪伴。

一到睡覺時間就要上廁所,喝水,聽故事?“入睡拖延症”要怎麼破

俗話說“早睡早起身體好”,睡眠是寶寶健康發育的生理基礎,爸爸媽媽都應該幫助寶寶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讓寶寶更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