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爲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人不重,入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夫人莫不願人之服己也,乃有不欲服而人服,益欲服而人愈不服者,無它,以其自高自大,而不肯低其心下其氣也。試觀江海為百穀之所歸往者,以其能下之故,所以為百谷王。設江海如百穀之自處於上,百穀雖有歸往之勢,奈彼無容受何?是以聖人早見及此,欲上人必以言下之,如堯之諮於四嶽,舜之詢於四門——舉凡教條號令,事事訪於臣鄰而不自高其智,此所以愈下而人愈上也。

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欲先人必以身後之,如禹皋伊旦,雖屬先知先覺,而在在讓人以先,自處以後,此所以愈後而人愈先也。惟其自處於下與後,雖居帝王之位,而無震懾之威,所以不重也。掌神靈之統,而無凌厲之氣,所以不害也。故天下樂推而為先,絕無厭惡之心焉。《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斁。庶幾夙夜,以永終譽。”此豈有它哉?以其不爭人上不爭人先,而人自上之先之,服教畏神,沐恩戴德之不已,又安忍爭上爭先,而與聖人角勝競長也哉?

此喻煉丹之學,始以神火下入丹田,然後火蒸水沸,水底金生,長生之藥始得而有。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原是完完全全;自有生後,氣質拘之,物慾蔽之,所得於天之元氣,悉散漫於一身屍氣之間,不能薈萃一區者久矣。今欲攢簇五行,和合四象,會於中宮,歸於玄竅,其必萬緣放下,一私不起,垂簾塞兌,以目視鼻,由鼻對臍,降心火于丹田——不過片響工夫,即見玄關竅開,一陽來複,周身之氣,自然齊集丹田,融融洩洩,樂不可名。但觀照之初,火不緊則金不出礦,火太猛則又燒灼精血,窒窒靈機。

惟有不粘不脫,若有若無,而下丹田之氣自躍躍欲動。此猶江海之能下百穀,百穀所以歸往。聖人能下天下,天下所以歸心。夫人一身,心為至大至貴,百體皆小焉賤焉者耳。太上故以江海之大、聖人之貴喻心,百穀之小、萬民之賤喻百體,喻下田。修道者亦當以下為本,以賤為基,而不自處於高於貴,庶低下於人,所成自易。若論凡人,原以神為主,氣則隨之動靜,所以生男育女,而有生有死。

至人則以氣為主,而神則聽之轉移。《悟真》雲“饒它為主我為賓”是。大修行人,於氣機之動,逆施造化,顛倒乾坤,一聽其上下往來,歸爐封固,再候真信,循環運轉,全不以神為主持。但觀真氣之沖和,逆施倒行,功成九轉,丹熟珠靈,豈不高高乎在上?赫乎居先,而為萬夫之仰,天下之觀者耶?惟其處下居後如此,則一片活淡之志,謙和之心,所以無傾丹倒鼎,汞走鉛飛之害,故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以共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