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戒不掉的馋~这才是地道西安人的深夜食堂(下)

西安旧事



讲述你不知道的西安故事




三十年戒不掉的馋~这才是地道西安人的深夜食堂(下)



东新街夜市红火的时候,站在解放路向东一眼望不到头,一度一直延伸到尚勤路以东工商银行门口。如果是现在,你一定会赞叹“厉害了,我的东新街!”永兴坊的走红,谁又能说不是东新街30年的铺垫呢。言归正传,我们接着往下捋。

老马家炒菜砂锅的后边还有丹家泡馍扯面、马家炒面等,东新街来得早的换的也快。后来,李家包子、郑家包子卖出了名堂,即买即食非常便捷,常常要排队,有些出租司机常常光顾,就凭快捷好吃有家的味道,还不耽误拉活。那时一个素包子一毛,牛肉的二毛,人们常常一买一袋子。经过30多年发展,郑家包子如今进店经营,生意持续不衰成了响当当的老字号,有人长期出差,回来后一定要跑到东新街买包子吃。


三十年戒不掉的馋~这才是地道西安人的深夜食堂(下)




三十年戒不掉的馋~这才是地道西安人的深夜食堂(下)



三十年戒不掉的馋~这才是地道西安人的深夜食堂(下)



再有刘家丸子烩菜,东新街时在尚家蒸饺前边,移到尚俭路在民生823斜对面,现在东新街尚俭路十字西南侧。老板叫刘光辉,他家烩菜应该算升级版的二代,不是一锅烩出来,而是烩好后汤菜分离,吃的时候浇汤,算是讲究的。我去糊涂砂锅拍照,巧遇刘老板夫妇在此用餐,见证了东新街老人(经营者)之间的融洽。一来二去,又回到过去东新街夜市的话题中。


三十年戒不掉的馋~这才是地道西安人的深夜食堂(下)


刘家丸子烩菜刘老板夫妇

东新街老尚家蒸饺、王小木蒸碗等算是比较精细的吃食了,让吃惯了面食、炒菜的人不仅换了口味,还爱上东新街。如今老尚家不仅卖蒸饺,还卖炒菜、海鲜、烧烤等,东新街的融合创新一直没有停止。

那时人们特别爱吃甜食,一碗老李家八宝稀饭让人想起“我们的生活比密甜”。沙玉萍牛肉馅饼的生意也很好,是晚餐标配,有的人吃着烤肉都要买牛肉馅饼做搭配,喝酒的更是把它当成下酒菜,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么!

东新街尚俭路十字西南角的马路边上,有个李家自制花干夹馍,五毛一套,在当时很是火爆。夜幕下一辆三轮车、一个老汉,偶尔有他女儿来帮忙,是东新街最灵干的营生。李家的花干夹馍很香,花干自家卤制,豆香浓郁没有别家那种碱味,特别好吃。再后来,尚俭路十字西南角留下了王家桶子鸡,马路对面是张家烧鸡。我从小就吃张家烧鸡,对老味特别钟情,因此为张家专门写了一篇,这里不再赘述。


三十年戒不掉的馋~这才是地道西安人的深夜食堂(下)



上述为清真品牌,路北汉族的经营以烤肉居多,我想和它的简便有关,有点名头的是郭老大烤肉,常常没有凳子,而烤肉摊也是最容易引发打架斗殴的地方,大多数烤者均临危不惧见惯不惊,往往一地鸡毛后一扫了之。孟家汽锅长寿麻食也是名号,在花样美食序列中留下美名。诸如油泼面、肉夹馍、李莲贵熏肉大饼、水煎包、馄饨粉等走马换将应有尽有,让东新街夜市在不长的时间里栖身全国十大夜市之列。

东新街夜市最鼎盛的时期为上世纪1988年——1998年这十年,最多时经营户逾千,日接待(顾客)量过万,不少外地游客频频光顾。1999年城市管理提升,占道经营进店,东新街马路市场被取缔,一部分迁移到东新街尚俭路以北。由于马路狭窄经营户将三轮车停放马路中间,加之卫生较差,后来民乐园地区拆迁改造,东新街夜市遂分崩离析。


三十年戒不掉的馋~这才是地道西安人的深夜食堂(下)



作为全国十大夜市之一的西安东新街夜市,其火爆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引导有着直接关联,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人们蠢蠢欲动的致富愿望有关,夜市的兴起更是让周围星落棋布如众星拱月的餐饮店(摊点)给西安人留下深刻印象。

那时,解放路北侧有曲江春(陕菜店)、民乐园餐厅、西安烤鸭店,南侧孙家泡馍、老万兴川菜、一品香砂锅、涮锅楼、山城火锅、云南过桥米线,东一路一真楼泡馍、京豫餐厅、老马家泡馍馆、铁头米皮,尚勤路上刘家杂肝汤、吕家杂肝汤,尚俭路小五牛肉面、砂锅聚,福寿手工面等,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态势。


三十年戒不掉的馋~这才是地道西安人的深夜食堂(下)



东新街的锦祥清真海鲜酒楼曾引领一时,后来转成炝锅鱼而火爆西安。东头狗子包子也是一绝,常年一个小店打天下,后来的忘不了小龙虾,打开围墙让食客犹如置身街边……特有的市场条件造就群众喜爱的品牌,也让许多陕西品牌销路大开。

三十年戒不掉的馋~这才是地道西安人的深夜食堂(下)


据说,当年汉斯啤酒厂周转资金吃紧,凡经销商必须先行支付10万元。街头零售小店根本没有资本,是东新街夜市的经营者和汉斯共同撑起了这个陕西本土品牌,东新街夜市干啤销量一度占据西安市场三成以上份额,为区域第一,夜市为新城区的财税贡献也不可小觑。


三十年戒不掉的馋~这才是地道西安人的深夜食堂(下)



如今,夜市进店经营环境得到提升,原龙宫承继东新街夜市衣钵,名曰食上东新街,每天千余种小吃演绎着舌尖上的故事,也将夜市变为全天候经营。东新街街上,依然秉承夜市传统,每当华灯初上立马热闹起来。

餐饮店有马老虎炒菜烤鸭店、铁家炒菜、郭老大烤肉、张家烧鸡、老尚家炒海鲜烧烤灌汤蒸饺、王家桶子鸡、金家桶子鸡、香满江、小双烤肉、郑家包子、板筋王阿Q龙虾、陈家烩菜、老白家龙虾王、郑家包子、老罗家炒菜海鲜打边炉、老徐家夜事等,这些餐饮店新老交织,推陈出新,常常被抖音、头条,占据着融媒体前列,如果没有好的味道和稳定的品质,是不会长期受到人们关注与喜爱的。


三十年戒不掉的馋~这才是地道西安人的深夜食堂(下)



如今,东新街夜市已经成为西安一块金字招牌,被外迁的经营者纷纷引用,昭示自己的正宗。老麻家烩菜一度搬至东关南街,后移至太华路华润万家广场南侧。经过30年市场检验,老麻家烩菜频频跃上头条,以其料真、味好(一直不变)、有点麻而著称。不日,麻小麻烩菜装修后将在太华路薪火相传,推出第三代烩菜系列。有意思的是,新造7米的牌匾两侧写着:原东新街第一烩菜、老号名吃麻家正烩,足见东新街已经深入到这些经营者的骨髓之中。

东新街夜市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烤肉(肉食)、甜食等粗放式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以打边炉、炒菜等注重精细化的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以精细化全面提升为主,注重养生、新品研发和环境打造的快速发展阶段,都在与时俱进,主动迎合市场让经营在起伏中找到最佳支点。


三十年戒不掉的馋~这才是地道西安人的深夜食堂(下)



长安君曰:如果说东新街夜市是一棵大树,那么众多的经营者就是这棵大树下的乘凉者,它造就了无数个勤劳致富的百万富翁,也毁掉了一部分自做孽者,让其妻离子散;本文中提及的几位为数不多的坚守者,不仅见证了东新街的兴衰,也用勤劳与坚守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无疑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和东新街不应该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而应该被真实的文字记录,笔者见证并聆听了那些旧事,以此为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