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故事——朱熹談「格物致知」

本期儒家故事的主要人物為【朱熹】

儒家故事——朱熹談“格物致知”

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註》,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儒家故事

朱熹談“格物致知”

儒家故事——朱熹談“格物致知”

南宋初年,出了一個儒學宗師朱熹,把從周敦頤、二程到楊時一脈相承傳授下來的學問作了一次集大成的總結。朱熹是徽州婺源(在今江西)人,宋高宗紹興十八年中進士。以後,他有意模仿孔子,一面在地方上做官,一面教授門弟子。

宋孝宗即位後,很想有一番作為。為改變半壁江山、積貧積弱的局面,他平反了岳飛的冤獄,追封岳飛為王,並下詔廣開言路,要天下的讀書人直言不諱,指出朝廷政治的弊端,規劃恢復中原的大業。朱熹因此上書,堅決主張抗金建國。並認為要完成恢復大業,必須請皇帝首先完成自己的修養。

儒家故事——朱熹談“格物致知”

門弟子問:“先生在上書中所說皇帝的修養,有什麼特點?”

朱熹道:“皇帝的修養當然不同於一般人, 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你們也應該做到,就是要先做格物致知的功夫。從宇宙之大到民蟲之微,都要清楚地看到大義的存在,才能夠面對這個世界,來規劃自己的事業。”

門弟子說:“格物致知,不就是二程先生和龜山先生傳下來的道理嗎?可是格物是什麼,致知是什麼,兩者哪個在先,哪個在後,我都不清楚。”

朱熹道:“大程明道先生(程顥)說‘格’就是到,‘致’就是得。致知在格物,意思就是先用心思到具體的物,然後才能得到知識學問。因此格物在先,致知在後。但若是探究大道並把它落實到物上,那就更可以窮盡大道的奧妙。”

門弟子問:“先生的話我懂了。但是可格的事物千姿百態,種類無限,所要致的知也要有那麼多嗎?”

朱熹道:“卻不是的。小程伊川先生(程頤)說孟子認為‘萬物皆備於我’,是因為人生本來有良知良能,可以與萬物相當。天地有個心,人也有個心,天地之心和人的心其實是一個東西。如今天格上一物,到達天地之心而落實到自己的良知良能;明天又格上一物,到達天地之心而落實到自己的良知良能。時間長了,格的物多了,自己的良知良能就可以大部分甚至全部被開發出來,到那個時候,就得到了知。”

儒家故事——朱熹談“格物致知”

門弟子說:“聽了先生一番教導,我明白了格物致知原來是一種極大的功夫,只格一物、二物是得不到真知的。”

朱熹說:“不錯,但物總得一個個地格。楊龜山先生說:‘學習開始於致知的願望,完成於得知的成果,致知的手段是格物。天下的物,多得格不勝格,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遍格萬物。因此他格物的時候,絕不能讓心思隨物流動到十萬八千里外;要隨時內向反省,才能越來越明白心裡的良知而做到萬物皆備於我。’”

門弟子問:“致知就是致良知,我懂了。但是天下有千萬人,每個人有一個良知。若是人人格物致知,得到良知,這良知不太多了嗎?會不會引起爭論和混亂呢?”

朱熹道:“千萬人有千萬心,千萬心所不同的,是它們的慾望;至於被這些慾望包在裡面的良知,人人都是一樣的,就是個‘仁’字。因為天地、日月、宇宙都只是一個,它的大道也只有一個,這個大道到人的心裡,就是個‘仁’字。所以通過格物致知逐步除去蒙在心上的人慾,‘仁’也就是良知自然會顯露出來。”

儒家故事——朱熹談“格物致知”

門弟子聽了朱熹的話,仍然有些不明白,見案頭上有一方新硯臺,就請先生以硯臺為例,做一次格物致知的示範。

朱熹笑著說:“好,就來格這個硯臺。”

他拿起硯臺反轉過來叫門弟子看:只見磨得鏡面一樣平的硯臺底上有一個大螺殼印子。門弟子奇怪地問:“這樣大的螺,一定是生活在海里的,怎麼鑽進石頭裡去了呢?”

朱熹道:“這就是了。硯石是從山上採來的,說明這山千萬年以前曾經是海底。這螺兒活著的時候,鑽在海底的泥土裡;海底上升變成山,泥土乾硬變成石頭,這螺不就到了石頭裡了嗎?到此我們格物的功夫算是完成了,然後來致知:既然山、海那樣看起來永恆的巨物,都可以互相變化,那麼世界上還有什麼不能變的?所以《詩經》裡說‘天命無常’。這個無常的天命感動到人的內心,就使人常處憂患,兢兢業業,小心翼翼,認真對待周圍的一切,這就悟出了個‘敬’字, 進入了良知‘仁’的境界。”

門弟子感謝說:“先生的意思,我理解了。要是人人都能像先生那樣下功夫修養,天下還愁不太平嗎?”

儒家故事——朱熹談“格物致知”

好了,奇點書院本期的儒家小故事到這就講完了,您有什麼收穫和感想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一起分享哦,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個小故事吧。

熱門儒家故事

奇點

書院

奇點書院在於提供知識分享和讀書、學習交流的平臺,每週分享讀書感悟、體會心得,每週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分享,每天都能遇見新的自己!期待分享下一本好書的心路感悟吧!

除了讀好書,我們還會有不定期的小故事、小知識、小新聞、小感悟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哦。也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把你們的故事和感悟發來在這個知識社群裡跟大家一起分享哦!

奇點書院將為大家提供更為豐富的內容,大家多多支持小編喲。

有意一起加入我們的小夥伴可以留言聯繫小編或者投稿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