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被「詛咒」?

文 / 鑑車哥


吉利被“詛咒”?


吉利的冰與火之歌

2018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吉利絕對是個神一般的存在。

2018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共銷售新車75.8萬輛,截止8月底時突破百萬大關,達101萬輛(含領克),同比增長41%,成為截至目前唯一年度累積銷量過百萬的自主品牌。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請看下面這張圖表。前十大汽車廠商中,要麼已開始下滑,要麼增速是個位數,唯獨吉利以47.2%的增長一騎絕塵。


吉利被“詛咒”?


(因統計口徑不同,具體數字會出現誤差,但不影響整體對比)

值得一提的,吉利的狂奔是在市場整體萎靡的情況下取得的。

2018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銷量同比僅增長4.6%,到8月時,進一步下滑至2.6%。受大環境的拖累,中國自主品牌更是一片哀嚎,據8月份汽車品牌銷量數據顯示,在43家錄入數據的中國品牌中,有33家出現銷量下滑。其中,8家下滑幅度超過40%,17家下滑幅度超過20%。

在逆風中狂奔還能跑出博爾特的成績,把對手們甩得拿望眼鏡都看不到,此刻,鑑車哥真得想說句“厲害了,我的“舒服哥”!”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獎盃”,在買賣自由的市場中,吉利銷量一騎絕塵的背後恰反應出中國民眾對這個自主品牌及其產品發自內心的接受,既沒覺得吉利品牌丟面,也沒覺得吉利車不行。

而且不同於那些高度依賴明星車型的自主車企(如哈弗H6之於長城),吉利的產品系可謂多點開花,

如1-8月,帝豪家族貢獻38.7萬量,佔比37%;博系家族貢獻20.7萬輛,佔比20%;遠景家族貢獻20.5萬輛,佔比10%;再如其去年剛新發布的高端品牌——領克,今年前8個月累計銷量達7.2萬,勢頭一路走高。

這些都表明,中國吉利作為自主品牌一哥的地位已經獲得事實上的承認。

然而較於其汽車銷售市場的熱火朝天,吉利的股價就有點慘不忍睹了,較於今年初,吉利的股價已經攔腰斬。


吉利被“詛咒”?


一個產品銷售量和利潤都蒸蒸日上的車企,股價卻是江河日下、一瀉千里,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吉利被“詛咒”?



經不起推敲的解釋

對於吉利業績大增、股價大跌的原因,鑑車哥特地查閱了一些財經人士的分析文章,綜合起來,他們找出的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嚴重依賴SUV,增長前景堪憂;其二,供應商的指責引發對其現金流和質量的擔憂;其三,迴歸行業平均的估值修正。


但在鑑車哥眼裡,這三點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一、非SUV車輛銷售佔比高達60%,再者來講,SUV市場整體下滑並非意味著吉利的SUV也一定下滑。

新浪財經根據其中報數據(吉利SUV車型銷量31.8萬輛,佔比42%)指出吉利嚴重依賴SUV,存在銷售結構存隱患。對於這一點,你也可以完全理解為轎車銷量仍高達60%,況且相對於長城這些自主品牌,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合理了。

即使退一步來說,SUV市場整體下滑也並非意味著吉利的SUV也一定下滑。

如今年上半年,SUV市場銷量同比增長6.3%,較去年16.8%的同比增速可謂是暴跌,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吉利的SUV取得了78%增長。

只能說,這個理由有點杞人憂天。

二、“壓榨供應商利潤”之說僅能說明吉利不厚道,但不能證明吉利不行了。

吉利汽車發佈半年報不久,“吉利發佈半年報:淨賺66.7億元,同比大增54%”的文章快速成為熱點,吉利下游供應商在留言區就不斷抱怨吉利壓低供應商產品價格、拖延貨款。


吉利被“詛咒”?


此事一度鬧得沸沸揚揚,以至成為投資者看跌吉利的理由,原因是“因為吉利對於上游供應商成本壓縮的太厲害,供應商為了賺錢,所以肯定對於產品的質量會有所下降。”

但據某業內人士表示,“整機廠拖欠供應商貨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吉利的回應也很淡定:大家都是在按照合同做事,零部件企業也要分解主機廠的成本壓力,在成本壓力下尋求技術進步有利於整體行業競爭力的提升。未來吉利整體方向不會調整,繼續優勝劣汰,繼續靠規模和增量來控制成本。

這件事兒,只能說明吉利做得不地道,但要上綱上線到吉利車的質量問題,就太小題大做了。

另一方面,2018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的應收賬款及票據驟增73.4%、應付款則增加34%,現金淨流入則大減48億元,因此有投資人士得出其存在現金流隱憂的問題。

鑑車哥不否認,現金流指標是汽車製造廠商最為重視的指標之一。但話又說回來,以吉利今天的江湖地位,你覺得李書福會存在因現金流而渴死的可能麼?

所以,這個擔憂也就想象一下而已。

三、PE是否高估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若非要以行業均值來框個體就未免刻舟求劍。

2017年,吉利汽車的全年淨利同比增長100%,外加港股市場的牛市行情,吉利的股票實現“戴維斯”雙擊,股價一年漲了2.42倍,市盈率(PE)一度高達21.5倍。

然而,翻過年,吉利的股價突然就痿了(現在動態市盈率約8.5倍)。


吉利被“詛咒”?


對於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吉利汽車這樣的估值是去年股市在比較狂熱的時候才產生的,成熟的香港股市一般給予製造業的公司市盈率在5-10倍之間,所以,現在股價下跌也是一個估值重新修正的過程。

但眾所周知,PE更多是由市場環境來決定,其高低與否決於投資者對企業增長前景預期及企業發展有沒有更多想象空間,而不是行業均值。

比如美國亞馬遜的市盈率更是高達151倍,市場也沒得它高得離譜了反而繼續再買進。再比如,港股的比亞迪市盈率長期是長城、廣汽、華晨等汽車的幾倍,主要比亞迪的新能源業務賦予了它更多的想象空間。


吉利被“詛咒”?


所以,拿估值修正這事兒也是經不起推敲的。

事實上,吉利早就展現出逆風奔跑、撞破行業天花板的實力。中國汽車市場銷售放緩並不是近兩年才出現的事,但就是在行業放緩的背景下,吉利開始了爆發,而且勢頭是越來越猛。


吉利被“詛咒”?


再退一步來講,即使未來出現存量博弈、大魚吃小魚的局面,已經位居頭吉利也是處於有利的一方。

一句話,未來等待“舒服哥”是星辰大海,吉利還是值得看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