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microRNA,能否进入机体?真相令人吃惊

转基因食品microRNA,能否进入机体?真相令人吃惊

转基因食品能不能食用,我们至少就要考虑以下问题:

第一,转基因食品的成分,包括哪些,这些成分和普通食品是否一致;

第二,这些成分进入动物体内,是否分解,分解产物是否和普通食品一致;

第三,这些成分及其分解产物是否会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

第四,这些成分及其分解产物是否会被人体吸收;

第五,这些成分及其分解产物是否影响人体代谢组反应;

第六,这些成分及其分解产物是否影响人体蛋白质组反应;

第七,这些成分及其分解产物是否影响人体基因组表达;

第八,综合以上研究内容,初步判断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microRNA,能否进入机体?真相令人吃惊

现有研究已表明:

转基因食品和普通食品的成分是不同的,不仅是转入的目的基因不同,还会导致转基因食品和普通食品microRNA存在差异。此外,转基因食品和普通食品的lncDNA,lncRNA是否有差异,这些差异是否会产生后续影响,目前未见更深入的研究。

转基因食品成分及其分解产物对肠道菌群产生的影响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转基因食品引起的肠道微生物影响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机体健康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转基因食品microRNA,能否进入机体?真相令人吃惊

那么,​转基因食品的microRNA、lncDNA,lncRNA能否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进而发挥作用?目前来看,是有可能的。​

2016年,一系列独立的研究开阔了跨界调控的领域。有两项研究再一次确认了植物miRNA能够被动物所吸收。Chen等人研究了油菜花粉中的植物miRNA,发现在喂食油菜花粉的小鼠血清里检测到了高表达的MIR166a和MIR159。而Yang等人的结果则为MIR2911的吸收提供了解释。Chiara Pastrello等人在人血清里检测到了来自甘蓝的植物miRNA,并且为它们寻找到了众多可能的靶基因。另外一项基于西方人群的研究发现:在西方人群的血清中检测到植物MIR159的存在,支持了上述Chen等人的结论,并且其含量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进程负相关,这提示了MIR159可能在人体发挥抑癌miRNA的功能。在小鼠体内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猜想:喂食的MIR159能显著抑制小鼠异种移植的乳腺癌的发展。作者进一步探究MIR159的抑癌机理。他们发现:血清中的MIR159主要位于外泌体中,并且能够抵抗高碘酸钠的氧化,表现出相当的稳定性。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在西兰花里发现了高表达的MIR159。而西兰花又是广泛被接受的抗癌食物,这项研究无疑为西兰花的抗癌机理提供了一种解释,也为植物miRNA跨界治疗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18年 自然杂志发表 寄生植物菟丝子miRNA调节宿主植物靶mRNA的机制研究

2018年1月3日,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MicroRNAs from the parasitic plant Cuscuta campestris target host messenger RNAs”的文章。

菟丝子是寄生植物,它们从寄主植物的茎中获取水分和养分,并通过被称为吸器的结构与其宿主交换其他物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MichaelAxtell及其同事报道了吸器是如何介导菟丝子的寄生。菟丝子在感染宿主植物的同时在其吸器中累积许多miRNA。这些miRNA然后转移到宿主,在那里它们通过产生次级小干扰RNA和mRNA切割来沉默靶标mRNA。作者还鉴定了菟丝子miRNA靶向的宿主蛋白,并提供证据表明通过miRNA的种间转移对宿主基因表达的这种调节不限于一个宿主。

食物miRNAs跨胎盘操控胎儿基因表达

2017年8月,张辰宇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PLOS Genetics发表研究文章:Plant microRNAs in larval food regulate honeybee caste development。蜂粮里的植物miRNA通过抑制蜜蜂幼蜂的卵巢和整体的生长发育,使之成为工蜂。这与之前认为蜂王浆中含有特殊物质让幼蜂发育成蜂王的认识恰好相反。

这些最新的文章已经显示microRNA可以跨物种传递。microRNA的跨界调控现象,是一项振奋人心的发现,同时也是一项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它既开拓了microRNA的功能,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领域刚刚起步,目前依然存在很多的未知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哪些物种间还存在怎样的跨界调控关系?转基因植物中哪些microRNA能够被人所吸收?吸收过程的细节如何?转基因植物microRNA何以能抵抗人消化道的极端环境?吸收的部位发生在哪里?什么蛋白参与了吸收过程的调控?被吸收后的转基因植物microRNA如何能够被其他蛋白所结合?又如何进入循环系统?是否需要一定需要外泌体的包裹?这些转基因植物microRNA的目的地有没有器官特异性?转转基因植物microRNA能否参与其它生理病理过程?对于营养与烹饪而言,哪些转基因食物中有哪些microRNA还能有作用?另外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跨界调控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开发有何提示和警示?科学家们任重道远,只能继续负重前行。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转基因植物的microRNA可以跨物种转移进入机体,发挥作用。但目前从未有转基因食品microRNA种类进行研究、没有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没有对其跨物种转移进行研究。即第四,这些成分及其分解产物会被人体吸收;但安全性不明,机制不明。

这种连最基础的研究都不做的东西,就可以有某种货色催促上市,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而这种货色是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没有的,可以吠出”小DNA“的东西。当然,凡是上过初中的人,都知道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小D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