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牛肉羹”,不一样的别致味道,传承着相同的美食情感!

泉州牛肉羹是泉州小吃中受人喜爱的一种。与有些商家用机器代替人工搅拌牛肉的做法不同,数十年来,泉州商家一直保持着用人工抓打、搅拌牛肉,让食客品尝到牛肉羹最原始的鲜美口感。它属于跟泉州咸饭最搭的美食,只要经常看到咸饭的餐厅,都一定显眼的看到牛肉羹的位置。

泉州“牛肉羹”,不一样的别致味道,传承着相同的美食情感!

牛肉羹意义有一段属于自己地方特色的传说,相传泉州牛肉羹的问世,与800多年前的南宋名臣陆秀夫有关。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降元,并与元兵一同追杀文天祥等人。 四月宋瑞宗死后,陆秀夫等人拥立年仅八岁的赵昺为帝。

为逃避元兵追杀,他们时而居住在船上,时而上岸觅食,处境十分狼狈。一天,陆秀夫带着幼帝潜入法石山讨食,荒野里只住一户人家,父女相依为命。家中唯一一条老耕牛几日前被元兵宰杀,只剩下一张牛皮和四个牛蹄。无奈之下也必须想办法果腹。

泉州“牛肉羹”,不一样的别致味道,传承着相同的美食情感!

陆秀夫只得与那父女一齐用刀将牛皮上残留的肉屑一点点地刮下来,将刮下的牛肉放入沸汤中煮熟,并随手加入一些海盐和姜末,不料竟香气四溢,令幼帝饱餐一顿。第二年,宋元两军决战,宋军大败。陆秀夫背着幼帝投海,南宋灭亡,但是美食被民间保留下来。

经过漫长的岁月里,由陆秀夫和那农家父女共同制作的牛肉羹,经农家父女改进后,在闽南一带流传了下来。到了明代,随着番薯从吕宋引入福建,番薯粉替代绿豆粉成了制作牛肉羹的主要原料,并延续至今。牛肉羹几乎属于闽南地区最普遍的美食。

泉州“牛肉羹”,不一样的别致味道,传承着相同的美食情感!

在福建的晋江牛肉羹、石狮牛肉羹都属于硬羹,牛肉切成薄片和着地瓜粉、食盐、味精、陈醋搅拌均匀,浸十几分钟,然后下锅,在散上姜丝,调上味道,等沸腾后就可出锅,牛肉软嫩,汤汁鲜美。是爱美女士的首选佳肴!基本上只要是闽南人,从小孩到老人,都有吃过无数次的牛肉羹,甚至远在外地的闽南人都怀念不已!

泉州“牛肉羹”,不一样的别致味道,传承着相同的美食情感!

牛肉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而脂肪含量却很低,中医认为,牛肉具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的功效,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该季节的补益佳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