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問題測試你是否足夠高效|職場


三個問題測試你是否足夠高效|職場


本文約1600字,建議閱讀時長2min

作為一名時間管理教練,我知道你能用無數種方法回答這個問題。我也很清楚,效力具有個體差異,一個人在作為某種特定角色時,處於某種特殊環境中的最大產出效能也許會與他人相差甚遠。而這些差別來源於雙方的固有能力,經驗水平,整體狀態和心理訴求。

為了進行這一討論,我將“足夠高效”的定義縮小到,你能夠在個人的巔峰狀態中達到工作的要求。思辨過程如以下流程圖,並且我們將一步步回答一系列的問題。到終點時,你將能對自己做出更加清晰的總結:你已經足夠高效還是仍有改進空間。


三個問題測試你是否足夠高效|職場


第1問

我達到預期了嗎

如果將“足夠”定義為“如期達質量”,那麼最主要的本質問題就是你是否達到了工作的要求。

對於有著清晰工作邊界的人,回答這一問題可能不難:你達到項目里程碑了嗎?你在一定時間內回覆客戶了嗎?你完成銷售指標了嗎?

而如果你的工作範圍不那麼清楚,回答這一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思索你的主管是否告訴過你,你在某些地方存在完善空間。

如果在你最核心的工作職責上答案是“是的”,你就是個足夠高效的人了。你尚有餘力,但你已經不需要更努力來達到預期了。

如果答案是“否”,移步下一問。

第2問

這些預期是我自己設定的

而非別人要求的嗎

嚴以律己是一項正面的品質,但你也許會發現自己處於極強的壓力中,又或者你的工作時長遠超你所願,而你完成的預期其實對他人而言並不重要。這樣一來,你的積極品質就變成消極的壓力源了。

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要嚴肅自問:我的高校是否是別人根本注意不到的?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很可能已經足夠高效了。與其不斷苛刻自己,不如反思一下你是不是該降低預期,到一個你能進行管理而他人也能與之協調的層次。

如果答案是“否”,別人確實很在意你的工效,請繼續。

第3問

我是否能自主進行時間管理

並且合理運用高效工具

一旦你自我界定為“無法達到對工作職能至關重要的預期的人”,你就需要評估你是否能自主進行時間管理,並且合理運用高效工具。

讓我們深入問題的兩個方面。

第一部分:我是否能自主進行時間管理

在我看來,這是在問你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分配你的時間和精力,包括區分主次,做規劃,設定邊界和在工作中專心致志(提示:如果你沉迷於社交媒體和查郵件,你就無法專注)。

這部分的核心是你與時間建立關係的戰略。

第二部分:我是否能合理運用高效工具

我認為,這是要求你運用一切可用的工具來實現效率,待辦清單、郵件清洗系統比如“理智盒子(SaneBox)”都是很好的工具。

這部分則是關於你的時間管理戰術。

如果對上面兩問你都能信心十足地回答“是的”,那麼我會說在你現有的技能配置中你已經夠高效了;而若是對一個及以上的問題答了“不”,那你就還沒實現當下環境中的最大化產出。

如何才能足夠高效

走到流程圖底部的你,應該已經得出了自己還不夠高效的結論,那麼是時候評估你的表現以決定下一步怎麼走了。

一種可考慮的方法是重新設定預期。如果你感到對時間有自主權也會使用工具,但還是擔心自己無法達到預期,那就去和你的上司進行溝通。列出你手中的不同項目及其截止日期和你的工作計劃、時間寬裕程度,看看能否獲得工作職責的重新分配。要是你的上司想要一個簡單易行的資源分配計劃,“float.com”這樣的工具能派上用場。

另一個方法是磨練你的時間管理能力。如果你不做計劃、不區分任務主次,也不在一天中規劃出一定的專注時刻,同時你的工作要求任何一種形式的主動性,我98.2%可以確定你的效率被浪費了。至於如何獲得所需幫助來提高效率,那是你的責任。

效率工具的應用同理,如果你不會利用工具,哪怕只是讓你保持條理的紙面工具,那麼很可能錯過一些事情和浪費時間。我建議你先在這些地方改變,然後再去調整你的預期。

如果你一直在疑惑自己是不是足夠高效了,這個方法能幫你從時間管理的角度尋找答案,我希望你的答案能夠讓你長舒一口氣,或者能讓你更有動力進行改進。

★作為一家研究驅動的諮詢式精品投行,菁財資本主要為大消費及智慧物流等成長期優秀創業公司提供賣方常年財務顧問服務。秉承“以行業最頂級的服務,服務行業最優秀的創業者”的理念,憑藉對行業現狀和前景的獨特理解、強大的研究諮詢定價能力、精細化的服務管控力以及優良的品牌信譽度,已服務眾多優秀創業公司。關注“菁財資本”,歡迎更多的創業公司與我們鏈接,實現產業與資本的協同作戰~

★版權聲明:本平臺文章的著作權均為相關作者享有,任何機構、單位和個人未經授權,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等任何使用,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