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他人很有耐心,而对父母就容易生气发火的真正根源

孩子对他人很有耐心,而对父母就容易生气发火的真正根源

孩子对他人很有耐心,而对父母就容易生气发火的真正根源

文字:宝妈育儿超越自我(家庭教育案例随笔)

原因一:孩子有时并没有意识到家长的苦心

相对亲子关系,孩子往往对父母之外的人,也就是对“别人”更有耐心,也不会轻易发脾气。因为,彼此不了解,相处融洽的最美就是距离,要想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就需要通过恰当沟通来完成。

孩子面对父母,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耐心就很有限。因为,孩子认为家人最了解自己,所以,就应该理所当然的支持自己,并答应自己所要求的物欲或其他事情!一般来说,确实越亲近的人,越应该相互理解和支持,不但亲子之间应该这样,夫妻之间也应该这样,但现实总是会给理论常识开出不大不小的玩笑!亲情之间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彼此常常在第一时间就觉得:“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了解我呢?别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懂呢?”......彼此都很强势的心境,就会很容易滋生矛盾和激化矛盾。

所以,夫妻之间如果有个很要好的朋友时常疏导彼此的想法就不容易闹离婚;亲子之间如果有个优秀的老师真正起到易子而教的效果,就不会导致家庭教育失控!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家长从小溺爱孩子,造成孩子不懂感恩,没有责任感,他就不会体谅家长爱他的苦心。如此的家长对孩子爱的越深,孩子就会越不自爱,这时候即便采用易子而教的教育方式,孩子往往也不会领家长的情,甚至觉得是家长借用其他人(老师)来控制自己!!!从我疏导并经历的诸多案例总结出,家庭教养好的孩子,往往会全力配合老师。从小被娇宠溺爱的孩子,往往对家长的依赖心理极强,他们之所以不愿配合老师的教育,很多是处于一种情绪上的挣扎,更多则是对家长的另一类反抗或纯粹就是做给家长看的,这就是家长溺爱的孩子,孩子需要从精神上所要付出的蜕变与自我超越,这个过程的过渡有的时间会很短,有的会很长,甚至,孩子的心智畸形从此会与家长的关系冷若冰霜,关于对他的爱与不爱,孩子已经习惯抱怨和责怨的矛头,都会箭指家长!

孩子对他人很有耐心,而对父母就容易生气发火的真正根源

原因二:面对亲人的要求和期望,孩子感受到的压力会觉得更大

相对于亲情之外的人来说,孩子面对父母提出的要求和期望,他往往会感受到的压力更大。

因为,我们家长很在乎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恰恰失去了独立做人和独自做事的思考空间,仿佛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长。孩子的这种思维一旦定势,就逐渐会形成了逃避压力和摆脱压力的思想。在父母面前,孩子不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属于自己成长的责任,这就好像在事情一开始,就预订了结果,家长越是希望的,孩子内心就越逆反。

随着年龄的长大,由于孩子的内心缺乏足够的动力,家长表层所给孩子的压力,其实就不是真正的成长压力了,而是孩子时常为了摆脱这种压力而转化成了畸形的心智,这种心态随着逐渐积累和叠加,孩子就容易形成易怒和暴躁的性格。到了一定程度,亲子之间的矛盾随时都会变成争吵,孩子心中的火焰一点就着,甚至那种要死要活的心态瞬间就能爆发出来。

所以,家长过度的说教和唠叨,只能使问题发展的更严重,旧问题还没有解决,新问题接二连三的出现,反而越积越深,孩子暴躁的性情就越加频繁的爆发并形成教育的恶性循环。

为此,针对类似的孩子,我在调整其心智的过程中,往往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后,通过精神上的激励,把他认为的某种压力转化成一种人人向往优秀的心理动力!关于这些内心的微妙变化,而我们家长更善于唠唠叨叨与不厌其烦的喋喋不休,说的很多,往往还说不到点子上或无法触及孩子的内心,甚至,你越说孩子越无动于衷或直接恶语相向!

孩子对他人很有耐心,而对父母就容易生气发火的真正根源

原因三:面对父母,孩子往往存在放肆性。

家庭教育中,特别是亲子关系,这是一个相对拥有太多爱和包容的环境,爱和包容一旦做的过了头,就变成溺爱和迁就了。

这些在溺爱与迁就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很脆弱。因为他们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太会站在自身之外考虑对方的感受。如此心境下,无形中在遭遇各种挫折的机会就很多,挫败感就会不断增加,甚至会出现自卑和自我封闭的心理。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了一些压力,又没有办法发泄出来,也就只好到家中对父母进行宣泄了。这种现象,也是孩子对待家人的依赖,甚至在性格上所存在着放肆性!

但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宣泄并非是通过有条理和秩序的沟通实现的,孩子的这种不自信和自卑的发泄,甚至是一种无理取闹,飞扬跋扈。如果家长顺应着他,他就会蹬鼻子上脸,得寸进尺;如果家长不顺应他的情绪,孩子就会萎靡不振,性格隐晦,其无欲无求的精神状态就是这些孩子的最大特征!

如果家长硬性教育这些孩子,家庭教育的冲突和矛盾就会愈演愈烈,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就毁在了孩子的放肆性情上。所以,孩子幼儿时期和小学时期的养成教育是重中之重,甚至是后天无法弥补的,我在我的文字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人生中有两件事情不能等待,一是尽孝,二就是教子!

孩子的心是花园, 思想是种子,花园里既可为繁花似锦, 也可能会杂草丛生。 所以,请家长要随时问问自己,你已经在孩子的心灵花园里种些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