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記者|黃 祺

“做個B超檢查”——這是我們在體檢或者診斷疾病時,最熟悉不過的一句話。 不過,你要是以為超聲只能做個簡單的檢查,那就錯了。

腫瘤、腦部疾病,在這些目前難治的重大疾病上,超聲就是一匹“黑馬”,顯示出獨特的優勢。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說起超聲在腫瘤治療上的應用,目前最為成熟的,是海扶刀。 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胡兵介紹,去年5月,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進行了一臺不同以往的腫瘤切除手術:沒有手術刀,沒有創口,看不見血,隔著患者的肚皮,子宮肌瘤就被“燒死”了。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患者是一位患子宮肌瘤的病人,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的腫瘤。

“海扶刀”其實並不是一把真刀,它的原理是將低能量的超聲波準確聚焦於目標,超聲波轉化成高溫,瞬間將靶點組織的溫度升高到65℃以上,起到消滅腫瘤的作用。高溫效應使肌瘤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阻斷肌瘤血供,使肌瘤組織失去活性、並最終被機體吸收。這個過程,被稱為“原位消融”。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六院的這把“海扶刀”還是上海本土企業自主研發的高科技產品,並已接到國外訂單,出口海外。目前除了在婦科領域,“海扶刀”還在骨腫瘤、前列腺腫瘤、胰腺癌、膀胱癌、纖維肉瘤等腫瘤類別中發揮作用。上海部分三甲醫院也在開展相關臨床應用。 除了利用超聲的高溫,超聲在腫瘤治療上的另一種“操作”看起來更加神奇。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超聲科副主任鄭元義告訴記者,超聲造影技術,可以增強化療效果,“助攻”癌症的治療。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超聲微泡造影劑是一類能顯著增強超聲背向散射強度的化學制劑,最初是用來提高檢查效果的,造影劑的主要成分是納米級的微氣泡。後來有人想到,這些微氣泡,也許可以像“小船”一樣承載化療藥物,在氣泡爆破的一瞬間,將藥物“擺渡”到腫瘤細胞深處。由此,利用超聲波和超聲造影劑傳遞和釋放靶向抗癌藥物、精準殺死癌細胞的技術也逐漸在臨床上得到了應用。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和腫瘤一樣,腦部神經系統的疾病,是醫學尚未攻克的難關。比如帕金森病,這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多發於老人,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老齡化社會的一大挑戰。

過去,醫學上用電流刺激來治療一些神經系統疾病或者精神疾病,超聲波也可以刺激腦神經,那麼它是不是也可以用來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呢?循著這個思路,一家總部位於以色列的Insightec公司,開發了超聲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技術系統,並在臨床試驗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據外媒報道,兩年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該公司用於治療特發性震顫患者的這項技術,但尚未批准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使用該系統,目前正在進行3期臨床試驗。試驗由Insightec資助,由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和馬里蘭大學醫學院領導。

“如果超聲技術可以治療帕金森,那麼它是否可以應用到抑鬱症的治療上?”鄭元義教授認為,這樣的好消息是一個信號,預示著超聲技術在腦部疾病的治療上將開啟新的時代。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痛風診斷,多了一隻眼


事實上,超聲技術在醫療中的應用,已經遠遠超過我們普通人的想象。

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常常有代謝疾病科的醫生需要鄭元義的幫助——一些症狀不典型的痛風,需要超聲技術的進一步診斷。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如今,痛風已經是一種高發疾病,特別是城市居民中,痛風從一種老年人常見疾病,擴展為更多年輕人也會患上的疾病。

臨床上醫生們發現,一些病人出現了關節疼痛、紅腫的症狀,但化驗結果顯示尿酸指標並不高,如果按照傳統的診斷標準,無法確診痛風。同時,痛風的症狀又很容易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其他的關節疾病混淆。

這時候,超聲的鑑別診斷就有了優勢。鄭元義介紹,超聲可以檢查出患者關節滑膜中的尿酸鹽結晶體,一旦直觀看到典型的結晶體,將為痛風診斷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現在,超聲診斷痛風可以與核磁共振達到類似的效果,但超聲檢查費用更低、排隊時間相對短,成為患者更加願意選擇的檢查手段。

最近,鄭元義教授還在做一個臨床研究。他發現,有一些年輕患者因為感覺渾身疼痛到醫院看病,各種生化指標均正常,醫生難以找到疼痛的病因。通過超聲檢查,醫生從患者關節內發現了痛風的表現。鄭元義正在尋找全身疼痛和痛風之間的關係,尋求其中的規律。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最親民又最具潛力

由於肥胖和II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明顯增長趨勢,脂肪肝或將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中國居民第一大肝臟疾病。過去,醫生通過超聲圖像來判斷病人是否存在脂肪肝及其變化程度,定性化的檢查帶有很強的主觀因素。為了更精確診斷脂肪肝以及肝硬化等疾病,六院醫院超聲醫學科通過對肝組織彈性的檢測實現精確數值化定量診斷。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胡兵主任介紹,六院醫院超聲醫學科引進了肝組織彈性檢測技術,無創定量診斷肝臟纖維化和脂肪變性。相比此前只能通過圖像靠經驗進行定性診斷的超聲檢查,不僅實現了以精確數值顯示定量診斷,而且只要脂肪變性超過10%即可診斷出脂肪肝,真正實現了脂肪肝的早期篩查與診斷;超聲還能有效鑑別進展期纖維化,使患者避免肝活檢檢查,從而有效減少其併發症和經濟上的損失。

如今,由於綠色、無創、實時、動態的優勢,超聲技術還應用於心血管疾病的實時監測、腦卒中血管的早期篩查、早期發現等方面。

隨著技術的發展,超聲也越來越“親民”。鄭元義介紹,已經有公司開發出手機大小的掌中寶超聲設備,待這種超聲掌中寶價格下降後,它將給更多的患者帶來福音。“比如小寶寶打吊針,血管細,護士扎針比較困難。如果在超聲引導下穿刺血管,成功率會大大提高,這樣小寶寶就可以少受點苦了。”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超聲人才緊缺,綠色技術未“老”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作為中國內地超聲醫學的搖籃,今年9月,中國超聲醫學迎來60週年。

醫學上最早利用超聲波是在1942年,奧地利醫生杜西克首次用超聲技術掃描腦部結構。距離這一次開創性的應用十多年後,超聲技術正式在中國的醫院裡得到應用。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草坪上的一塊大石碑,鐫刻著原衛生部部長錢信忠的題詞:“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中國超聲診斷髮源地”。1958年9月,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安適、周永昌等醫學前輩,創造性地將工業用A超運用到醫學診斷中,成功檢查癌腫250例,並於1958年底宣告超聲波探測癌腫獲得成功。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這一年,後來被確定為中國超聲醫學的元年。

經過60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是超聲診斷裝機量最大、受益人群最多的國家,超聲專業醫生也是醫學影像學科所有執業註冊醫師中醫師最多的學科。

與兒科面臨的情況類似,超聲科醫生需求量大,但由於過去工作辛苦、收入相對低等因素,人才流失較為嚴重。

根據2017年國家衛計委年鑑資料,截至2016年底,超聲註冊醫生12萬多。雖然超聲科醫生是所有影像科醫生中人數最多的,由於超聲需求量更大,現有的人才還是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我們估算國內超聲醫學專業人才,目前至少有10萬人的缺口。”


腫瘤、腦病診治,來了一匹“黑馬”


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胡兵說:“希望超聲科醫生緊缺的情況,能夠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讓這個綠色的醫學技術,能夠更好地為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