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線物流打造優勢,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這兩天,馬爸爸辭去阿里CEO去做老師這一新聞想必刷爆了各位物流人的朋友圈。正應了一句話:我把你當商人,你卻要去做老師。馬雲在人生的巔峰時刻毅然選擇急流勇退,看似可惜,實則順勢而為,以退為進,乃大智慧也。回到物流行業,現在正是行業勢頭向好之際,很多人張口閉口都是投資,眼光永遠瞄準的是擴張。但,想要在紅海市場中贏得話語權,又談何容易?

中國物流市場最主力的運輸方式,首當其衝肯定是公路運輸,它承擔著70%以上的流通運輸任務,而在公路運輸中,專線又是物流運作的的主要形式。從單一專線到區域專線,從專線聯盟到專線集群,圍繞著如何提升專線的競爭力,物流人不斷進行新模式的嘗試和探索,這其中有很多問題還是值得探究一番。

產品還是渠道?

很多專線物流企業會糾結這樣一個問題,我是專注於產品還是渠道呢?一般而言,渠道專線是以市場為導向,產品專線則是以客戶為導向,導向不同,發展路徑也迥異。

假如說你的定位是做產品,就要圍繞產品的特色打造核心優勢。首先要從客戶的需求出發,進行個性化服務,提升客戶的體驗,從而贏得市場認可,獲取利益。然後,搭建價值和服務體系。產品專線的基礎是客戶和人才,客戶營銷和人才建設羽翼豐滿之後,接下來可以考慮拓寬發展線路,比如說做輻射到整個地區乃至全國的專線。

專線物流打造優勢,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如果你定位為渠道專線,那麼市場、客戶等要圍繞著“場地”和“車”來走。渠道專線,首先運輸量是有保障的,這也是業務規模積累的基礎。而後,企業通過運力積累將價值轉移到車輛,規模更大的時候,就要轉移到承接資產的場地。因此就渠道型專線而言,車隊的資產管理與建設,推動人、車盡其用。

要不要買車?

專線物流必須要有車,不然怎麼開展業務?與其說買不買車是選擇題,倒不如說它是一個判斷題,它取決於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是否想要在市場分一杯羹?毋庸置疑,車輛數量也是專線車隊組建的重要先決條件,很多企業會增加車輛的保有量來加速專線的規模擴張,以此來應對可能將面臨的風險,可以理解。

專線物流打造優勢,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當然,買車肯定要考慮到購車成本,眼下營改增在行業內全面展開,進項稅缺口需要車輛消耗的增值稅兩相抵扣,同時後期還牽涉到發票結算等問題,買車在增持資產的同時無形中也降低了成本,所以專線增加車輛,只要在可承受範圍之內,沒有問題。當然,後期車輛的集約化管理和高效調度也需要提早做好功課。

大票貨還是小票貨?

做物流,肯定不會嫌自己的業務大,但是衡量企業物流網是否能支撐得住,這才是重點。像很多物流企業的網絡規模比較龐大,網點密度相對也區域分散,大到成噸的貨物,小到包裹信函,但是假如超出了這個物流網絡的運營體系,可能就會失衡。挑戰總是與機遇共存,找到優勢,借力打力,才能在行業內形成自己的優勢。

專線物流打造優勢,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專線物流從單線到形成區域網絡,每一步確實不易。從運營者的角度來看,行業壁壘和專線門檻越來越高,同時也更復雜,這對專線的場地選擇、組織管理、信息管控以及網絡佈局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資金的支持和時間的檢驗,對此,一定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另一方面,客戶的要求也更多樣化,理解和滿足客戶訴求,定製個性化、差異化服務,才能增加專線品牌的粘性,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同時,以三方物流企業為服務切入點,讓他們成為專線品牌的宣傳口,讓博弈對立轉化為合作共贏。

做專線,最為難得的一個品質,我認為應該是沉穩,沉得住氣,穩得下心。運輸行業沒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馬雲說:“我這輩子做了很多職業,但是我做的最好的還是老師”。物流人,不管你中間輾轉了多少行業,歷經了多少磨練,希望你做的最好的還是物流。為此,同志還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