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給孩子的心靈留下傷痕,父母的5種行爲最傷孩子

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最早的課堂。

知乎上有個熱帖——“小時候父母的哪些行為你長大後覺得不合適”,將近8000人在帖子下面寫出了自己的答案,帖子的總瀏覽量近四百五十萬次。

帖子裡描述了各種各樣的家長行為,這些行為中,有不少是家長無意間的所為,但因長期持續的、不正確的表達方式或行為方式,給孩子心裡留下了一生無法抹去的傷痕。

請不要給孩子的心靈留下傷痕,父母的5種行為最傷孩子

如果你也曾在孩子面前做過下面這些事,請從今天開始停止!

貶低愛人

朋友小羽是一個內心非常敏感的人,她說她童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小時候寫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她寫道:我的爸爸非常厲害,他能修燈泡、會做數學題、還能掙錢,我將來也要成為爸爸這樣的人。

可是媽媽看到作文,卻一臉輕蔑,透著譏笑的口吻對她說:“掙錢少,脾氣大,沒一點用的男人,沒啥可‘吹’的。”剛進門的爸爸聽到這些話,立刻回懟媽媽,你有啥本事,整天就會嘰嘰歪歪,連個飯都做不好,還有臉挑別人。

這種事在她的原生家庭時有發生,對她的創傷非常大,她不理解為什麼至親之間要相互貶低、詆譭。時至今日,她只要聽到別人對她稍有負面評價,內心都像針扎一般難受。

朋友說,自己活得一直很分裂,很糾結,父母的言語使她常常不知該如何自處,她不想成為媽媽那樣的人,也不想嫁給爸爸那樣的人。

《奇葩說》辯手姜思達在一期訪談節目中也提到類似經歷。講起那段經歷,25歲的姜思達在鏡頭前淚流滿面。他說,那段時間是他世界觀崩塌的時候,他不知道該去相信誰,不知道還能去相信誰。

請不要給孩子的心靈留下傷痕,父母的5種行為最傷孩子

一個內心對世界失去信任的人,活得會有多痛苦。成年人之間,是非,對錯,都與對孩子的愛無關,無論愛不愛對方,都不能否認對方身上的閃光點,更不能否認他們對孩子的愛。

請不要給孩子的心靈留下傷痕,父母的5種行為最傷孩子

不要讓另一半,以一個“惡人”的形象出現在孩子面前,不要去打破孩子心中的父母形象,否則,長大後他會懷疑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缺點,與其盯著別人的缺點指責,不如學會去欣賞他人的優點。

尤其是在家庭中,伴侶的優點應該成為你的驕傲,成為孩子仰望的光芒。

嫌棄出糗的孩子

知乎網友講過一個故事:她上初中那年,有一天晚上來大姨媽了,弄到了床單上,她趕緊起來收拾。媽媽起床看到她正在收拾“殘局”,沒說話也沒幫忙,只露出了一臉嫌棄的表情,而那個表情,她至今還記得。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認為來月經是件羞恥的事,直到今天,每次月經都沒有準時來過,一直是推遲狀態。

孩子出糗時,父母嫌棄的樣子,是對孩子自尊的一頓暴擊。

有人說,人最難以釋懷的,不是傷心事,而是尷尬出糗的經歷,每次想起,都羞愧無比。孩子年少時,本身自尊心就強,內心較脆弱,出糗時自己內心已經很不安,再被最親近的人嫌棄,那一刻的心情可想而知。

請不要給孩子的心靈留下傷痕,父母的5種行為最傷孩子

輕視孩子物品和願望

小時候,我非常討厭表弟來我家玩,因為每次他要走時,媽媽都會塞給他一件我的玩具。

事後我常跟媽媽抱怨,我不想把玩具給弟弟,媽媽聽了就會責備我不懂事,說什麼“不就一件玩具麼”,又或者“你都不喜歡玩了”,來搪塞我,她覺著送個玩具都是很小很小簡直不值得一提的事兒,根本不用經過我同意,更不會去考慮我的感受。

請不要給孩子的心靈留下傷痕,父母的5種行為最傷孩子

那種感覺,就好像自己不被尊重,不被善待了一樣,而父母強行拿走玩具的行為,就好像是一種“背叛”。

孩子的世界很小,一顆小螺絲可能就代表了一個故事;一粒石頭子,在孩子眼裡都有可能是一種經歷,一種寄託。父母對孩子物品的輕視,同時也是對孩子願望、自尊的輕視。

記得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在商城看到一個洋娃娃,我很喜歡。那段時間我剛和媽媽分床睡,很想要一個娃娃陪著我。可是媽媽卻一臉鄙視地說:你都多大了,還玩這個,玩點益智的吧,於是轉身給我買了一套益智拼圖。

時至今日,那種願望不被尊重的、“媽媽不懂我”的感覺,依然存在。以至於現在出去買什麼挑什麼,我常常沒有主見。

不會平衡子女間的關係

小說《無聲告白》中,一個家庭有三個子女,排行老二的莉迪亞,最受父母喜歡,父母把所有的愛與期待,都給了她。另外兩個孩子,心裡或多或少因為不被愛而有一些陰影。

尤其是老三漢娜,她最喜歡待的地方,是在家裡的餐桌,因為坐在那裡就不會有人發現她。

在姐姐莉迪亞離家出走的晚上,她明明聽見姐姐偷偷走掉的聲音,卻什麼也沒有說。她想的是,是不是姐姐走了,自己就可以得到父母的愛?就可以每天吃飯時坐到離媽媽最近的地方?就可以被爸爸媽媽溫柔地召喚?

請不要給孩子的心靈留下傷痕,父母的5種行為最傷孩子

做父母的,經常會不經意間,因為出生順序、性別、身體狀況而對子女產生“一碗水端不平”的情況。這會讓少愛的那個孩子很受傷。他們看到的是,爸爸媽媽不是不會愛孩子,只是不愛自己而已。

兄弟姐妹本是手足,如果父母會平衡關係的話,手足就能協調行動,反之,手足只會離心。

父母停止成長

董卿說,初為人母的那段日子,她有點迷茫,“我的時間全部被孩子佔據,人也變得瑣碎平庸。”她回憶說,那是一段特別艱難的日子。後來,好朋友的一句話點醒了她:“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句話喚醒了董卿,她說:“我應該很努力地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他對於你有愛也有尊敬,他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我不想放棄我繼續成長的可能,我不想因為他我就變得止步不前了。”之後,她製作出了好評如潮的節目——《朗讀者》。

然而,現實中能夠像董卿這樣想的人,少之又少。我們見過的大多數成年人的生活方式是,有了孩子之後,因種種原因,已經停止了自我成長,柴米油鹽,衣食住行,佔據了生命的全部。

請不要給孩子的心靈留下傷痕,父母的5種行為最傷孩子

孩子在不斷成長,父母卻停在原地,這讓兩個“世界”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孩子跑著跑著,抬頭一看,父母未在前方領路,反而不停地在背後“指指點點”。孩子最怕的家長,就是自身已經放棄了成長,卻沒有放棄管教。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父母時常掛在嘴邊的話,無意中的行為,都有可能成為孩子一生的桎梏。

毛姆曾在《刀鋒》裡說:一個人是他所經歷和信仰的一切的總和。而家庭行為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之強,勝過後天的一切經歷。

人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但一旦成為父母,希望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生活,已經進入另一個維度,那裡的小生命,等待我們滋養,別讓我們無意中的言語、舉止,給孩子帶去一生的陰影。

作者:妙黛,一手抱娃,一手工作,用心寫作的職場媽媽,一個集正經與逗比,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90後姑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