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加德:雷曼兄弟事件十年之經驗教訓與未來挑戰

拉加德:雷曼兄弟事件十年之经验教训与未来挑战

金羊毛工作坊

投資者的私人訂製

拉加德:雷曼兄弟事件十年之经验教训与未来挑战

來 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原標題:雷曼兄弟事件十年——經驗教訓與未來挑戰

拉加德:雷曼兄弟事件十年之经验教训与未来挑战

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提交破產申請之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一名交易員:接踵而來的全球危機將會是對我們這個時代具有決定意義的時刻(圖片:Nancy-Kaszerman/ZUMAPress/Newscom)

時至今日,全球金融危機仍然是我們這個時代具有決定意義的事件之一。它會給經歷過這次危機洗禮的一代人留下永恆的烙印。在危機過後,普通民眾實際工資持續停滯不前,卻不得不揹負沉重的經濟成本,對銀行全身而退、銀行家有罪不罰的狀況怨聲載道。這正是全球化遭遇、尤其是在發達經濟體遭遇強烈抵制以及民眾對政府和其他機構信任減退的關鍵原因之一。

從這個意義上說,全球金融危機給世界投下了長久的陰影,沒有跡象表明這一陰影會在短時間內消散。不過,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閉(我曾經稱之為“難以置信”的時刻)十週年到來之際,我們可以藉機評估過去十年間的危機應對情況。

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事件引發了金融體系中更大範圍的擠兌,最終導致了系統性危機的爆發。總共有24個國家深受銀行業危機之害,其中多數國家的經濟活動至今仍未迴歸正軌。有研究表明,這次危機的發生將使普通美國人一生中的收入減少70,000美元。此外,各國政府仍然感到經濟拮据。發達經濟體的公共債務增長幅度超過了GDP的30個百分點——部分原因在於經濟疲軟,另一部分原因在於刺激經濟的努力,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救助瀕臨破產銀行的行動。

如今回顧,壓力點似乎顯而易見。但在當時,它們卻不太明顯。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未能預見此後發生的事。這是群體思維方面一個發人深省的教訓。

那麼,所謂的壓力點是什麼?最為核心的是金融創新,它的發展遠遠超越了監管。金融機構(尤其是美國和歐洲的金融機構)瘋狂實施了一系列不計後果的冒險行為。這些行為包括:減少對傳統存款的依賴而更多地依賴短期融資;大幅降低貸款標準;通過暗中證券化的方式將貸款剝離資產負債表;以及更普遍地將活動轉移到金融部門內監管較少的隱蔽角落。例如,2006年,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份額達到了全部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40%,而這一比例在20世紀90年代初幾乎為零。

反過來,銀行業和金融服務全球化的推進又導致這一危機迅速蔓延,險象環生。歐洲各家銀行成為了美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主要買家。與此同時,隨著借款成本的下降,引入歐元之舉導致大量資本流向外圍。銀行為此類資本流動提供了核心資金,這是產生金融波及效應的另一個渠道。此外,全球化下的監管套利(金融機構有能力遷往對自身更有利的管轄區域,因而能夠要求放鬆監管)也助長了這一問題。

如果當初針對這些危機前風險採取的政策應對措施不足,那麼我想說,後來針對危機的即時政策應對措施令人印象深刻。以二十國集團為代表的各大經濟體的政府在全球層面開展了政策協調。出現銀行問題的各個國家採取了諸如資本支持、債務擔保和資產購買等措施,限制了遭受重創的金融部門拖累實體經濟。各家中央銀行大幅下調了政策利率,隨後又通過非常規貨幣政策駛入了若干未知領域。各國政府通過種種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支撐了需求。

基金組織也發揮了自身的作用。我們動員成員國大幅增加我們的資金資源,從而得以向遭受危機衝擊的國家貸款將近5,000億美元。我們還史無前例地向這一體系注入了2,500億美元的全球流動性。我們對貸款框架實施了現代化改革,以便更加快速和靈活地應對各國需求——包括向低收入國家提供零利率貸款。此外,我們還對宏觀經濟學進行了認真的反思,以更好地解決我們的所有疏漏問題,包括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種種複雜關聯問題。

在全球範圍內採取集體行動的背景下,所有這些政策相互結合、共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最壞情景的出現。這並非十拿九穩的事——直到雷曼兄弟事件爆發之後,我們才真正開始定睛凝視這個深淵。難以置信,但確實如此……

政策還糾正了導致危機爆發的各種錯誤。銀行資本和流動性狀況的健康程度大大提高。表外實體縮減並被納入了監管範圍。大銀行面臨著更為嚴格的監管,槓桿率降低。次級抵押貸款發放基本停止。大量場外衍生品被轉移至中央結算。

這些都是好事,但還不夠好。許多銀行(尤其是歐洲的銀行)仍然疲弱。銀行資本或許應當進一步增加。隨著銀行規模擴大、複雜性提升,“大到不能倒”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在如何處置、尤其是跨境處置瀕臨破產的銀行方面,至今仍然沒有取得足夠進展。不少模稜兩可的活動正在轉向影子銀行業部門。除此以外,持續推進的金融創新(包括源於高頻交易和金融科技的金融創新)給金融穩定性帶來了更多挑戰。此外,最令人擔憂的也許是政策制定者正面臨著行業要求撤銷危機後監管的重大壓力。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領域,即文化、價值觀和道德領域,尚未出現較大改變。正如我先前所說,金融部門如今仍然將利潤看得高於長期審慎,奉行短期主義而置可持續性於不顧。只需想一想自雷曼兄弟事件發生以來的諸多金融醜聞,就能明白這一點。道德之所以重要,其原因並不單純在於道德本身,還在於道德喪失會導致明顯的經濟後果。良好的監管雖然能夠發揮巨大作用,但是卻無法面面俱到。必須以金融機構的內部改革作為監管之補充。

在這一背景下,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擴大金融領域的女性領導權。這麼說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擴大多樣性總是能夠使思維更加敏銳,從而減少群體思維的可能。第二,這種多樣性還提高了謹慎性,減少了引發危機的魯莽決策。我們自己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董事會女性成員比例越高,則穩定性越強。我曾經多次說過,如果是雷曼“姐妹”而不是雷曼“兄弟”的話,那麼今日世界的面貌定然大大不同。

那麼,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十週年後的今天,我們的處境如何?大致情況是這樣的:我們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但是進展程度仍顯不足。金融體系變得更加安全,但安全係數不夠高。經濟增長已經出現回升,但並非所有人都增長的好處。

節外生枝的是,目前的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改變,對國際合作的承諾正在逐步消失;然而,阻止全球金融危機演變成另一場“大蕭條”的正是國際合作本身,這一點不無諷刺。不妨想一想二十國集團、金融穩定委員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戮力同心、攜手共進的其他主體在過去十年間所發揮的作用。事實上,國際合作在應對二十一世紀挑戰方面的重要意義是這次危機留下的持久經驗教訓之一。

眼下,我們正面臨新的危機後斷層線——包括金融監管可能撤銷、過度不平等帶來不良後果、保護主義和內向型政策實施,以及全球失衡加劇。我們用以應對這些挑戰的方式將判定我們是否已經充分內化吸收了雷曼兄弟事件的經驗教訓。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已經過去十年時光,這次危機真正留給後世的經驗教訓也仍然無法充分評估——因為它還在繼續書寫。

END

拉加德:雷曼兄弟事件十年之经验教训与未来挑战

更多金融市場分析,歡迎點擊

“閱讀原文”,加入我的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