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拍的不是清朝規則,而是蒙古規則

清宮劇拍的不是清朝規則,而是蒙古規則

現在我們打開電視機,那每個頻道熱播的,那就應該屬於各種各樣的清宮後宮電視劇了。這其中包括努爾哈赤,還有現在熱播的關於乾隆皇帝還有雍正皇帝的劇集。在這當中,我們是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清朝後宮規則,或者是清朝後宮的後宮爭鬥的一些電視內容。比如說我們在看到一些電視劇中會有那樣的一個故事內容,在接待蒙古國是者的宴會上,皇帝的后妃和公主們將會出席這次宴會。而且面對蒙古使者提出的難題,后妃們也會化解這些的難題。

除此之外,然後就是關於各種各樣的清宮後宮的鬥爭內容了。比如,在生下龍子的時候,也就是生下皇帝繼承人的時候。后妃們會用各種各樣的陰謀手段,來讓已經懷孕的宮廷貴婦不會生下孩子。

清宮劇拍的不是清朝規則,而是蒙古規則

除了這些女人戲以外,自然還有一些男人戲在熱播。就比如說《雍正王朝》,現在大概還有人會在為其中的一個最為關鍵的內容在討論吧。那就是康熙為什麼在老八、老四、老十三之間會難以抉擇?你說到這個問題大概還會有人想到中國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度了。按照這個道理來說。康熙就應該選擇他的大兒子繼承皇位才對。

說起來的話,請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是我們認為的他們會以滿滿族的一些生活習性來管理自己的部族。也就是說他們會以滿足的生活行為方式來管理中國大地。起碼在清朝初期,比如說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建立後金的時候,他們在一些生活行為上,其實更接近於是蒙古人。

清宮劇拍的不是清朝規則,而是蒙古規則

就先說這個清朝初期的一個現在人一直很感興趣的話題。那就是孝莊和多爾袞的關係了。關於這兩個人之間的曖昧關係,其中最讓人覺得是否真的存在了一個關係。那就應該是孝莊是不是曾經真的下嫁過的小叔子多爾袞了?也就是孝莊是不是真的和多爾袞有過一段夫妻關係。如果按照蒙古習俗來說的話,弟弟可以在哥哥去世的時候,將寡居的嫂子娶過來,和嫂子結為夫妻關係。同樣的,在在滿族人建國的初期,也就是在後金時代。其實是比較流行於這個傳統的,在滿族人眼中,為了不讓自己的家族財產流失,所以在家族中的一些女性失去丈夫的時候,就比如說是兄弟之間。

弟弟必須娶嫂子,雖然說這可能發生一夫多妻制的情況。但就滿族人來說這是非常必要的。

清宮劇拍的不是清朝規則,而是蒙古規則

而在多爾袞娶嫂子以前,也就是皇太極在世的時候,皇太極曾經做過一件讓多爾袞刻骨銘心,而且終身難忘的事情。皇太極為了自己繼承父親的位子,將多爾袞的生母也是阿巴亥活活逼死。當年未成年的多爾袞,就那樣看著自己母親被皇太極殺死。皇太極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如果我們參考後來康熙時代發生的事情,那就不難發現這又是一個蒙古習俗了。

在蒙古人傳統中,在財產分配的問題上,蒙古人一般流行“幼子守灶”的傳統。也就是說,一旦家族有好幾個孩子的話,一些比較早出生的孩子,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比較大的孩子們出門去成立家庭,也就是分家過各自的生活。當那些長大成人的孩子出去以後,父母們就會留下一個小孩子,也就是幼子了。這個孩子會繼承家裡的所有財產。也就是說,父母將會把除了哥哥們帶走的一部分財物以外,會把餘下財產全部交給這個孩子。在父母百年的前後,這個留在家裡的孩子,會盡到贍養父母義務和處理父母的後事。在一般情況下,留在家中的這個孩子,會是正妻所生的小兒子。努爾哈赤在他的第一任正妻去世以後,續絃的妻子,那就是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了。

清宮劇拍的不是清朝規則,而是蒙古規則

在當時,阿巴亥就是努爾哈赤的正室妻子,雖然皇太極他們幾個當然也是努爾哈赤的孩子,但就像上文說到的,此時的皇太極他們幾個已經長大成人,而且是可以馳騁疆場的戰士了。但,按照習俗來說的話,他們幾個就要分家過了。也就是說按照習俗來辦的話,後金大汗的位子,也就是將來皇帝的位子。是不可能在皇太極他們幾個兄弟之間挑選的。如果選擇的話,那也只能選擇阿巴亥生的那幾個小孩子了。同樣的道理,在後來的康熙時代也是類似的情況發生,雖然康熙他是有太子在位的。按照太子在位這一條來說,將來的皇帝繼承人當然就是太子了。可是,在康熙晚年的時候。康熙曾經兩度廢了自己太子。而空懸著的儲君之位,自然會讓其他孩子們產生這個錯覺,是不是將要重現,之前滿族人繼承皇位的原則了呢?那就是不有長子繼位,而選擇幼子來繼位?

然後,我們再看清朝皇帝的後宮生活。開頭說的皇后一些賢內助的事情,幾乎是人人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比如為丈夫排憂解難,會見外國使者。怎麼看都應該是一個妻子所應該盡的本分。

從理論上來說是對的,在蒙古習俗中,也是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比如說在丈夫會見客人的時候,妻子是不需要躲到有暗處的。

清宮劇拍的不是清朝規則,而是蒙古規則

可以坐在幾個男人的中間,聽男人們對一些事情發表男人的看法,自然的,在男人們說的時候,妻子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再比如,蒙古軍隊行軍作戰的時候。也就是出外打仗的時候,他們妻子是可以跟隨自己丈夫的,她們會為自己的丈夫在出徵的時候準備一日三餐,還有洗刷自己丈夫換下的衣服。是盡到了一個妻子應該做到的本分。看到這裡,我們會認為清朝在初期學習的蒙古的一些習俗。那清朝的后妃,會和蒙古女人一樣幫助自己的丈夫做一件件丈夫認為應該完成的事情。

清宮劇拍的不是清朝規則,而是蒙古規則

但實際上,清朝在入關以後,其實就是開始了一種後宮不許干政的規則制度。也就是說,清朝其實是不允許後宮的妃子對朝廷大政發表任何意見的。

清宮劇拍的不是清朝規則,而是蒙古規則

不僅如此,在一些重要的外交場合,就更不允許自己的後宮妃子出來拋頭露面了。就好比說,會見請朝學習的蒙古使者。我們如果去看清朝留下來一些關於會見外國使者的畫卷,不難發現的一個地方,那就是在那些關於皇帝見蒙古使者的重要場合之中。如果說在那些畫中,皇帝是畫中最顯眼的角色,那皇帝周圍的人就會有些渺小了。但就在皇帝的周圍,是沒有一些清朝後妃存在的。也就是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些正式,隆重的場合,只許皇帝出席這個場合。而就像皇后這樣級別和皇帝一樣的人,還是不許出現在正式的場合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