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考試,94道簡答題匯總,考前衝刺必備!


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考試,94道簡答題彙總,考前衝刺必備!


1.素質教育觀的內涵(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創新為重點)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

2.新課改背景下的評價觀

評價目的是促進發展

評價內容多元化

評價方式多樣化

評價主體多元化

更注重評價過程(許三多過目不忘 內元 方樣 主元)

3.學生觀 (王官人差錢)

學生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多看優點學會讚美)

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性

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相信學生多期望)

學生的成長需要人文的關懷(愛護尊重,講民主)

4.現代教師觀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與學生關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學與研究關係,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教學與課程關係,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

學校與社會關係,教師應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二)教師教學行為觀點的轉變

在對待師生關係上,強調尊重讚賞,民主,互動,教學相長

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啟發

在對待自我上,新課改強調反思與終身學習

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5.教學觀 (人生過客)

教學是課程創生和開發的過程

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教學過程重於教學結果

教學更關注人而不只是科學

6.近代教育特點

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

教育的世俗化

重視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7.20世紀後的教育特點

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終身化

8.課題選擇的原則

教育性

實踐性

可行性

適宜性

倫理性

9.查找文獻資料步驟

確定檢索的關鍵字

確定查找文獻的範圍

進行初步查閱

修正關鍵詞和文獻範圍

對文獻進行歸類和初步分析

10.行動研究的步驟

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

設計研究方案

研究實施與資料收集

總結與反思,確定下一步研究問題

整理和分析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11.古代教育的特徵 (等升內地房租)

強烈的階級性和等級性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

教育內容形式單一

身份地位的象徵性

教育方法是崇尚書本,要求學生死記硬背

教育組織形式是個別教學

12.近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相比呈現哪些特徵

教育同生產勞動從分離走向結合

教育的日趨普及性和專業性

教育的科學化水平日益提高(分結普科)

13.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決定受教育者的權利

決定教育目的

(零售木頭)

14.教育的政治功能(人民思輿)

教育能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人才

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

教育通過傳播思想形成輿論作用於一定政治經

15.經濟發展(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結構的變化

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內手結構規速)

16.教育的經濟功能

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途徑

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最有效形式

教育進行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手段

(嘮嗑技術(勞科))

17.為什麼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培養人的活動

學校教育是通過專門訓練的教師進行,效果更好

學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響學生髮展各種因素

(母雞組團鑽孔)

18.學校教育的獨特功能 (速時開範)

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作出社會性規範

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及時和延時價值

學校教育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功能

19.個案研究步驟

確定個案

收集個人資料

分析整理資料,尋找解決方案

方案實施

撰寫研究報告論文

20.個案研究報告寫作

基本資料

個案背景

個案內容

梳理和分析

感想與啟發

21.敘事研究步驟

發現研究問題

尋找敘事對象

蒐集故事

撰寫故事即具體的敘事過程

分析故事,撰寫研究報告和論文

22.實驗研究的步驟

實驗設計

實驗實施

整理和分析

撰寫實驗報告

進行擴大實驗或重複實驗進一步推廣驗證

23.如何撰寫實驗報告

題目

引言

實驗方法

實驗結果

分析討論 結論

24.文化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文化知識制約教育的內容和水平

文化模式制約教育的環境與教育模式

文化傳統制約教育的傳統與變革

25.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

教育的文化改造功能

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教育的文化創新功能

26.學校文化的特性

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

學校文化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

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

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縮影

27.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順序性(循序漸進)

階段性(分階段,年齡)

不平衡性(關鍵期)

互補性(長善救失)

個別差異性(因材施教)

28.影響學制因素

生產力和科技發展

社會制度

人口

年齡特徵

外國學制

29.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加強學前教育及其小學教育的銜接

提早入學年齡,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

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終身教育體系

30.二十字方針

優先發展(戰略地位 優戰)

育人為本(根本要求 育求)

提高質量(核心任務 高任)

改革創新(強大動力 改動)

促進公平(基本教育政策 公策)

31.教師職業素養

思想道德素養

知識素養

能力素養

心理素養

身體素養

32.課堂教學過程

課堂規則的制定與執行

吸引學生注意力

教材呈現

課堂練習

家庭作業檢查

教育策略的運用

33.新手到專家的成長途徑

加強理論學習,優化知識結構

借鑑他人經驗,加快自身發展

參與行動研究,提高自身素養

反思教學經驗

34.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基本理念:師德為先,學生為本

能力為重,終身學習

基本內容:專業理念與師德,

專業知識,專業能力

師德為先:

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依法執教。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能力為重:

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研究小學生,遵循小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35.課程計劃的構成

指導思想

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及說明(核心)

課時安排

課程開設順序和時間分配

考試考查制度和實施要求

36.課程計劃的指導意義

指導和規定課程與教學活動的依據

制定分科標準,編寫教科書設計其他教材的依據

37.課程標準的構成

前言

課程目標

內容標準

實施建議

附錄

38.課程標準的指導意義

是國家對個門學科的教學

提出的統一要求和具體規則

是國家對學校教學實行領導的一種工具

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

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39.課程實施的結構

安排課程表

確定並分析教學任務

瞭解學生

選擇並確定教學模式

單元和課進行規劃

組織並開展教學活動

評價

40.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

學習材料的性質

識記材料的數量和學習程度

記憶任務的長久性和重要性

識記的方法

時間因素

情緒和動機

41.遺忘的原因

消退說

干擾說

壓抑(動機)說

提取失敗 同化說

42.提高記憶效果的方法

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

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學習材料

用多重信息編碼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重視學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43.學習動機的功能

激發功能

指向功能

維持功能

44.內部學習動機(歸興目效)

歸因信念的訓練

激發興趣,維持好奇心

設置合適的目標

培養恰當的自我效能感

45.外部學習動機 (漂亮的外表總是讓人反覆期望)

表達明確的期望

提供明確的及時的,經常性的反饋

合理運用外部獎勵

有效的運用表揚

45.簡述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0-2歲)

前運算階段(2-7歲)

具體運算階段(7-11.12歲)

形式運算階段(11.12歲以上)

46.簡述前運算階段兒童認識發展特點

出現了語詞或其他符號,開始出現表象和形象

泛靈論: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不守恆

自我為中心

思維不可逆

47.埃裡克森人格發展階段

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

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

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

勤奮感對自卑感(6-11歲)

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

親密感對孤獨感(成年早期)

繁殖感對停滯感(成年中期)

自我整合對絕望感(成年晚期)

(信任主動給勤奮的人,自我親密繁殖自我)

48.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

語言智力

邏輯-數學智力

視覺-空間智力

運動智力

音樂智力 人際智力

自知智力(語數要空運,音樂人要自知)

49.心理輔導的途徑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

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教育

個別心理輔導或諮詢

小組輔導(2課2活2輔)

50.心理健康的標準

對現實的有效知覺

自知自尊與自我接納

自我調控能力

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人格結構的穩定與協調

生活熱情與工作高效

(現實接納自我親密穩定熱情)

51.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

語言信息的學習

智慧技能的學習

認知策略的學習

運動技能的學習

態度的學習

(加胭脂態運人)

52.奧蘇泊爾友誼學習的條件

客觀條件:學習材料本身有邏輯意義

主觀學習:學習者自身因素

有同化新知識的認知結構

有學習的心向

(主客才忍心)

53.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直接經驗(成敗經驗)

替代經驗 言語說服 情緒的喚起

54.學習動機(需要)的培養

利用人類原始的學習需要

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

互動關係培養學習需要

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

培養學習動機

55.學習動機的激發

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恰當的評定

妥善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

合理設置課堂環境,妥善處理競爭合作

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啟控評獎境結)

56.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問題特徵

已有知識經驗

定式

功能固著

原型啟發

情緒與動機

智力水平

57.意志的特徵

意志行動是人特有的自覺確定目的的行動

意志對活動有調節支配作用,

使人的行動能按設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

克服內部和外部的困難時

意志行動最重要的特徵

意志行動以隨意動作為基礎

58.人格特徵

獨特性

穩定性

整合性

功能性

59.人格影響因素

遺傳與生理

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家庭 自我

60.良好性格的培養

加強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

及時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

充分利用榜樣人物的示範作用

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

提供實際鍛鍊的機會

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1.氣質類型分類

膽汁質

粘液質

抑鬱質

多血質

62.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發現學習教學原則

動機原則

結構原則

程序原則

強化原則(冬姐逞強)

6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知識觀

學習觀

學生觀

教學觀

64.操作技能的培訓要求

示範與講解

練習:高原期

反饋(內部反饋和外部反饋)

穩定而清晰的動覺

65.科爾伯格(丞相遵循汽輪)

前習俗水平(懲罰與服從 相對功利)

習俗水平(尋求認可 遵守法規)

後習俗水平(社會契約 普通倫理)

66.皮亞傑(自己權利可爭取)

自我中心(無律階段2-5歲)

權威(他律階段5-8)

可逆性(自律階段8-10)

公正(10-12歲)

67.品德發展基本特徵(和諧分子)

逐漸形成和諧的道德認識

言行分化

自覺紀律的形成

68.品德的培養(說誰幫打群架有獎)

說服

榜樣

群體約定

價值辨析

獎勵與懲罰

69.德育規律

德育過程具有多種開端的

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

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統一的過程

組織學生的活動與交往對學生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是一個長期的反覆不斷前進的過程

70.德育原則

方向性原則

知行統一原則

尊重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

教育一致和連貫原則

因材施教

長善救失

集體與個別教育結合

疏導(循循善誘)

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結合

71.德育原則--長善救失要求

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學生

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引導學生自覺評價自己進行自我教育

72.德育原則--疏導(循循善誘)要求

講明道理,疏導思想

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73.德育方法-情感陶冶要求

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

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情境創設

與啟發說服相結合

74.德育方法-說服的要求

明確目的性

富有知識性,趣味性

注意時機

以誠待人

75.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多動症

學習困難

過度焦慮

厭學

強迫症

76.影響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

行為改變

行為演練

認知改變

來訪者中心

77.班主任工作內容-瞭解學生研究學生方法

瞭解方面:

個人,群體關係,學習和生活情境

方法:書面材料分析法

調查訪問法

問卷法

觀察法

78.班集體特徵

明確的共同目標

健全組織結構

共同生活準則和活動準則

平等,心理相容的氣氛

79.班級管理原則

方向性原則

全面管理

自主參與

教管結合

全員激勵 平行管理

80.班級管理模式

常規管理

平行管理

民主管理

目標管理

81.維持紀律策略

建立積極有效的課堂規則

合理組織課堂教學

做好課堂監控

培養學生的自律品質

82.課堂突發事件如何應對

忽略小

非言語警示或停頓

表揚

言語提醒

直接提問

批評與懲罰

83.班級突發事件處理原則

有效性

客觀性

教育性

可接受性

冷處理

84.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備課

上課

作業的佈置與批改

課外輔導

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85.教學的基本任務

雙基: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增強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世界觀

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86.上課的基本要求(一堂好課標準)

目標明確

重點突出

內容正確

方法得當

表達清晰

組織嚴密

氣氛熱烈

87.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

教師主導與學生的主動性結合

88.教學過程的結構

心理準備

領會

鞏固

運用

檢查

89.教學原則-直觀性的要求

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90.教學原則-啟發性的要求

教師應講的“少而精”,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

調動學生主動性

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會思考

91.教學原則有哪些?

直觀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

鞏固性

循序漸進

因材施教

理論聯繫實際

量力

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

92.講授法的要求

講授內容有科學性系統

思想性,啟發性,趣味性

講授的策略和方式

講究語言藝術

93.談話(問答法)的要求

要準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

要善問

要善於啟發誘導

要做好歸納小結

94.教學評價原則

客觀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

指導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