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魏忠賢就是被嚴重誤解的一位,東林黨人靠著一支筆桿子把魏忠賢寫成了大奸大惡,禍國殃民的大奸臣。但天啟皇帝臨死前卻對崇禎皇帝留下遺言“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崇禎皇帝在自殺前夕,也幡然悔悟,認為 “忠賢若在,事必不至此”。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魏忠賢之所以被傳得那麼壞,是因為魏忠賢把東林黨人得罪的太狠了,東林黨人鬥不過魏忠賢,只能在筆桿子上出氣,把魏忠賢魏忠賢要多壞寫多壞,傳於後世。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魏忠賢雖然和東林黨人政權奪利,但他是真正終於皇室的,比東林黨那幫嘴上說的好聽的文人強多了。魏忠賢掌權期間,沒做過一件對不起皇室的事情。崇禎皇帝繼位後,魏忠賢看出崇禎皇帝不信任自己,不顧屬下反對,主動提出告老還鄉,把權力交還給崇禎皇帝。是崇禎皇帝對不起魏忠賢,在魏忠賢已經交出權力,離開京城的情況下,派人把魏忠賢殺死。

反而是東林黨人,在大明朝最窮的時候還一毛不拔,拼命貪汙。崇禎號召百官募捐,魏忠賢帶出來的太監們都非常積極踴躍,有捐數千兩銀的,但文官集團貪汙了大量錢財卻只捐幾兩銀子,氣的崇禎大罵百官誤我。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魏忠賢不單忠於皇室,對農民百姓也還不錯,是個顧全大局,會做實事的人。在大旱大澇的災年,魏忠賢會安排賑濟災民,給災區減免賦稅,讓普通百姓能活下去。邊關軍隊缺糧餉,魏忠賢能夠積極籌措糧餉保證他們的補給,而且魏忠賢籌餉主要是在江南富裕地區進行,加徵的稅收也是針對工商階層。所以魏忠賢時期,遼東邊軍雖然連年征戰,但軍需卻從來沒有缺過,邊關防守還算穩固。而正是魏忠賢在江南“劫富濟貧”的行為損害了東林黨人的利益,讓東林黨人對魏忠賢更加恨之入骨。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明朝最後真是窮死的,連崇禎皇帝也只是一天三頓粥,錢都在外戚宗室和貪腐文官手裡。魏忠賢掌權的時候,明朝還不怎麼缺錢,供得起軍餉,振的起災民,邊關穩固,也沒有農名起義。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人一家獨大,崇禎皇帝根本壓不住他們。東林黨人雖然說起來一套一套的,但大部分都是吸血蛀蟲,中飽私囊,魏忠賢時期江南地區能上繳幾百萬稅收,東林黨掌權後上繳國庫的卻才幾十萬。邊關軍隊缺錢,他們就給農名加收重稅,李自成這幫農民就是給這些人逼反的。農民一反,明朝就更窮了,連邊關軍隊的糧餉都湊不出來。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

魏忠賢雖然貪權貪財,也打壓異己,但他掌權時期,既壓得住東林黨也壓得住外戚宗親,用他的霸道維持了大明的朝統治。魏忠賢頂多算是一個權臣,只是身為太監才顯得格外突出,如果他是皇帝,肯定能比崇禎做得更好。

魏忠賢死後,東林黨群魔亂舞,崇禎皇帝控制不住局面,明朝越來越窮,天下大亂,最後才給了滿人可乘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