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菜品篇: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原名為紅燒大腸,是山東省濟南市傳統名菜。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將豬大腸經水焯後油炸,再灌入十多種作料,用微火炮製而成。成菜後,酸、甜、香、辣、鹹五味俱全,色澤紅潤,質地軟嫩。

舌尖上的中國——菜品篇:九轉大腸

該菜品中的主要原料豬大腸和香菜營養價值極高,都是滋補養身的佳品。豬大腸又名肥腸,含脂肪等營養物質,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便秘等症。香菜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鉀、鈣和揮發油、蘋果酸鉀、甘露醇、黃酮類以及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等營養物質。

相傳,九轉大腸是清朝光緒初年,濟南九華樓酒店創制的菜品。開始名為紅燒大腸,後經過多次改進,紅燒大腸味道進一步提高。許多名人在該店設宴時均備“紅燒大腸”一菜。一些文人雅士食後,感到此菜確實與眾不同,別有滋味,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並稱贊廚師製作此菜像道家“九鍊金丹”一樣精工細作,便將其更名為“九轉大腸”。

舌尖上的中國——菜品篇:九轉大腸

製作方法

原料:

熟大腸750克,熟豬油、花椒油、清湯、白糟、鹽、味精、料酒、蔥、姜、蒜、香菜、醋、胡椒麵、砂仁、肉桂、豆寇各適量;

流程:

1. 將大腸切成2釐米的段,香菜切1釐米的小段;

2. 勺內加入清水,開後放入大腸餘透,撈出瀝淨水份;

3. 炒勺上火加熟豬油、白糖,將糖炒至發紅時,放大腸上色,下姜蒜未,烹上醋、料酒,加入清湯,開後下鹽、白糖、昧糟、三種藥材的一半;

4. 然後移至小火,燒至湯汁發濃時,加入藥材的另一半,淋上花椒油,出勺擺在盤內,撒上香菜段即成。

溫情推薦:

位於北京市東直門內大街5號的東興樓是魯菜的經典代表,位於濟南市經五路11號(近大緯二路)的聚豐樓飯店是魯菜的老字號。色澤紅潤,質地軟嫩,營養與美味的奇妙結合,您不容錯過!

更多精彩資訊盡在易廚鮮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