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謂的富養,其實是害了孩子

“錢可以再賺,女兒只有一個,從頭到腳都不能虧待!”

“對,一定要富養,物質上管夠,要不然長大後被一個包包,一顆鑽石,一輛跑車就給騙走了...”

“不過,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富養的公主們一般會愛上一無所有的窮小子或者帥痞浪子,她們覺得那些人好酷,好與眾不同哦,和外面的庸俗之貨一點都不一樣!

到最後也許一顆糖一朵花一句甜言蜜語就騙走了,還為別人買了跑車...”

天就是這樣被聊死的。

可是細想,女兒是我們的心頭肉,掌中珠,我們把她寵成公主模樣。童話故事裡的公主人畜無害,善解人意,擁有幸福生活和完美結局。

可現實呢?


你所謂的富養,其實是害了孩子



韓國三星集團是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商業帝國。

三星長公主——李富真更是舉世矚目,因為她有錢有顏有權有地位,氣質不輸給一線藝人,更配得上“完美”一詞。


你所謂的富養,其實是害了孩子


三星長公主李富真


可是集美貌、才華、富貴於一身的她卻愛上了她的保安,一個窮小子——任佑宰。

這就好像見慣了稀世珍寶的公主被第一次看見的塑料珠子給吸引了。

就這樣,“公主與窮小子”的童話上演了。


你所謂的富養,其實是害了孩子


李富真和任佑宰


跟偶像劇情節走向一致,兩人不顧父母反對,結了婚。

可是,婚後的任佑宰爛泥扶不上牆,酗酒成性,甚至開始家暴懷孕中的李富真。

不久,兩人開始分居,關係接近冰點。

2014年,李富真以性格不合為由提出了離婚。離婚官司打了三年,她獲得了兒子的撫養權,而前夫任佑宰獲得86億韓元的財產。

任佑宰不服,表示將繼續上訴,直至獲賠1.2萬億韓元,(摺合人民幣大約73億元)...

上訴的理由是:我脆弱的心靈在你們豪門的加壓下受到重創,必須賠償我的精神損失。

渣男的本性,在此刻暴露無遺。

一段本應被世人傳頌的童話徹底破滅,比戲劇還傳奇,比韓劇還狗血。

對於李富真來說,她無疑是富養的,她確實不會被富貴誘惑,可是她會被與眾不同的貧窮吸引。

一個富養的女孩,她不知人間疾苦,不知人心險惡,不知這個世界有陰暗,有骯髒,他們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很悲劇的是,找來的一般都是渣男。




一期電視調解節目上,一位15歲女孩控訴其遭到媽媽虐待。


你所謂的富養,其實是害了孩子


Nicolette與母親Nina


控訴的理由是:她媽把她每個月的零用錢從5000美元縮減到了1000美元。

她完全接受不了。

因為1000美元對於15歲的Nicolette來說,意味著要過“農民一樣的生活”。

畢竟她之前的畫風是這樣的:


你所謂的富養,其實是害了孩子


你所謂的富養,其實是害了孩子


你所謂的富養,其實是害了孩子


Nicolette的母親是富養女兒的典型代表,從小給予她最好的一切,女兒有專門的司機,保姆和教練,一櫃子私人訂製的衣服,哦還有,一張永遠也刷不爆的無限額信用卡......

節目中,她提出了一個要求,讓她母親買一輛23萬美元的奔馳 SUV給她當16歲的生日禮物,奔馳C根本看不上。

她說:“我是公主,我絕對值得擁有這輛車。”


你所謂的富養,其實是害了孩子



從小她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這次也不例外。節目中她極力要求母親繼續為她提供這種生活,因為這是她唯一熟悉的生活方式。

何其悲嘆啊!

心理學家Dr.Phill說:“只給予物質會損害孩子的價值觀,讓她覺得除了物質以外的東西就沒有任何價值,這樣過度放縱也是虐待兒童的一種行為。”

你所謂的富養,其實就是害養。



現實版公主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單純被富養的女孩,更容易愛上渣男;被物質喂大的孩子,更容易撐大欲望和虛榮心。

女孩,到底怎麼養?

看過一段話,深以為然:

“女孩要‘富養’的富應該是豐富的富。從小高雅藝術學一圈,運動項目練一個。青春期接觸各種叛逆文化,交往各階層人士,不要怕學壞。什麼都見過了,就不稀奇了。見有錢人不媚,對弱勢者不因同情獻身,遇精神領袖不亂追隨。至於學術神棍、樂隊青年和所謂獨立藝術家,搞得太爛姑娘根本不稀罕。”用金錢養女兒,是嬌養,用見識養女兒,才是富養。


我對女兒的富養更體現在精神層面上。

我給予了她滿滿的關注和愛,給她語言的鼓勵和行為上的榜樣;我帶她看盡世界的大街小巷,經歷酸甜苦辣和世間眾生相。

等她再大一點兒,

我要讓她知道空有美貌,沒有涵養和學識的加持,只會是一隻花瓶;

我要讓她自己創造幸福,而不依靠別人給幸福;

我要讓她追求自我實現和價值,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不附庸別人,過獨立、真實的人生.....

這就是我理解的富養的全部意義,與大家一起共勉。

溫馨提示:世界記憶大師網上免費公開課開始了,只要您認真聽課就能讓您或者您孩子迅速愛上學習,同時至少提高十倍以上的記憶力。機會難得。(感興趣的朋友留意下方評論區)【愛孩子,就讓他比別人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