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相互攻訐不休,8大自主品牌車企結盟求「自律」

10月29日,長城汽車、奇瑞汽車、比亞迪汽車、東風風神、華晨汽車、陸風汽車、寶沃汽車、東南汽車等8家自主品牌在上海發起成立了

“中國汽車行業自律聯盟”

各車企一致確認持續受到某品牌的黑公關攻擊,各車企都深受其害。大家一致認為,黑公關、黑媒體猖獗,已經形成有組織、有利益分工的黑色鏈條,嚴重侵害企業權益,廣泛誤導消費者,各車企呼籲政府和行業機構加大對黑公關、黑媒體的打擊力度。

車企相互攻訐不休,8大自主品牌車企結盟求“自律”

事實上,自主品牌之間通過媒體、公關等傳播渠道相互攻擊由來已久。一位資深媒體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每逢長春、蕪湖、保定、重慶、上海、杭州、廣州等地自主品牌新車上市,都會遭到它地自主品牌的“狙擊”,常年不休。

最近,長城汽車與吉利汽車之間的“黑公關”事件,更是將自主車企相互攻訐的情況推向臺前。

長城、吉利的“黑公關”事件

不久前,一張微信群名為“吉利汽車公關分群5”的截圖流出,其中一位掛有吉利汽車頭像的群友向其他人佈置任務,要求“每人至少準備 3個賬號,有關長城的評論全部開黑,有關吉利的帖子,2條吹吉利,1條黑國產(主要以長城為目標)……”此外,對於帖子內容的字數、方向,發佈人的獎勵等都有明確規定。

此圖一出,業內譁然。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原本各傢俬下做的事情被擺在檯面上,原本只可意會的事情突然如此赤裸裸……對於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來說,此事件的傷害性極其嚴重,不僅汙化了它們的品牌形象,更抹殺了它們近幾年設計、技術進步成果,讓消費者誤以為它們銷量提升的因素是用這種下作手段。”

吉利汽車方面對此反應極為強烈,隨即發佈聲明對此事嚴厲譴責。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召集集團法務、合規、公關係統工作座談會在總部討論近期網絡謠言和“車黑”問題,同時要求合規部門檢查相關部門的預決算及相關合同,表示,“如果發現你們幹了壞事,無論是誰,我一定會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至於長城汽車,則表示“長期以來,長城汽車遭遇了持續、大量的惡意攻擊和抹黑,由企業通過組織大量的文章及評論來抹黑長城汽車及旗下產品……我司嚴厲譴責這種無良行為,並將進一步採取法律行動,捍衛自己的權利。”

過去一週業內關於長城、吉利“黑公關”事件的討論有了結果。今日,杭州高新區(濱江)公安分局發佈警情通報,對“黑公關”事件已展開調查,抓獲嫌疑人寧某,“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另一個結果則是,今日長城汽車聯合其他7家自主品牌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汽車行業自律聯盟”,呼籲政府和行業機構加大對黑公關、黑媒體的打擊力度——“未來,‘中國汽車行業自律聯盟’將會通過建立投訴平臺、蒐集相關證據、展開案例調查、加強與媒體溝通,以及向行業主管機構和政府部門彙報溝通等方式,促進行業的自律監管和健康有序發展。”

“黑公關”何時能休

事實上,在各自主品牌成立之初,就存在車企相互攻訐的情況。

相對於發達國家市場,中國汽車市場起步較晚,自主品牌技術實力薄弱——各大自主品牌往往通過逆向其他產品來開發底盤,向“三菱系”在華公司購買發動機,向各大零部件商購買求購各種配置,再加上造型設計能力低下,早年各自主品牌的產品差距很難拉開,無法在市場上展現自身獨特的優勢。

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的瞭解程度也相對較低,即便是在當前市場,很多人還是在購買家庭第一輛車。由於消費者對汽車瞭解甚少、對品牌的忠誠度也不足,這就給自主品牌車企很多“活動空間”,可以在傳播上對消費者進行引導,很多消費者都是受車企“水軍”的影響才做出購買某一款車的決定。

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這種車企“水軍”分幾個檔次:

第一檔水軍多是車主本身及某個車品牌的粉絲組成,他們的言論多以粉飾自家品牌、調侃競爭對手為主,不構成攻擊性;

第二檔水軍則是由專業的公關公司運作,僱傭大量發帖人,常年盤踞在汽車之家、愛卡汽車等垂直網站論壇,攻擊競爭對手,引導消費者購買自家某款車型;

第三檔則是赤裸裸的“車黑”,或是自發興起,或是受僱於人,專門詆譭某家品牌及相關人,形成負面社會輿論。

奔馳、寶馬兩家公司經常會在特定的時間點相互致意,這讓中國汽車人羨慕不已;而自主品牌則往往選擇特定的時間點發動攻擊,讓人又無可奈何,甚至連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都有些無奈,“全世界有哪個國家的汽車工業像中國這樣吵鬧的?我覺得很無聊,我們一定要爭氣啊!”

成立“中國汽車行業自律聯盟”是朝解決問題方面前進的一步,不知“黑公關”何時能結束。

記者 張力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