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爲什麼」,家長該如何回答

面對孩子的“為什麼”,家長該如何回答


“媽媽,樹葉怎麼掉下來了?”

“媽媽,太陽去哪裡了?”

“媽媽,汽車為什麼不在樹上跑?”

當孩子問題多多的時候,起初很開心,耐心回答,這代表孩子會思考了呀!

時間長了,孩子們的各種稀奇古怪、循環反覆的問題,問的家長們內心開始凌亂、煩躁。

面對“好奇寶寶”的十萬個為什麼,每個爹媽都會有焦頭爛額想找救兵的時候,要怎麼應對才更好呢?

在此之前,我們不妨花點時間,先了解一下孩子們都愛問什麼。

2-3歲的孩子,更多是在問這樣的問題:

“汽車要開去哪裡呢?”

“小螞蟻爬到哪裡去?”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關注的問題是—這個物品、這件事情接下來怎麼發展,有什麼變化。孩子常常把自己的生活聯想到其他物品上面。

就比如講故事的時候,2歲左右的孩子關注的更多是小貓吃什麼?在哪兒睡覺呢?跟誰玩呢?這其實是孩子從“自己吃、睡、玩”的聯想發問。

3歲以上的孩子,更多問這樣的問題:

“汽車輪子為什麼是圓的呢?”

“為什麼白天看不到星星呢?”

當孩子到了3歲以上,開始關注事情的邏輯、因果關係。問題難度增加了,這其實是孩子思維能力、聯想能力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當他看到一個感興趣、有不能理解的現象,他會搜尋腦袋裡曾經見過的類似現象,對比、分析、提問。比如孩子見到船頭是尖尖的,可能想到同樣是交通工具的車,車頭為什麼不是尖尖的。

當然,孩子的腦洞可能無限大。該如何滿足他好奇的小宇宙。

滿足好奇心,一起找答案

孩子每天會有很多問題想要發問,當他說出一個之前都未曾問過的問題時,你要認真對待了,因為可能是他又發現了什麼新奇的事物,迫不及待想要探索。

這個時候,無論你多忙,都給孩子一點時間吧,告訴他答案,又或者幫助他找到答案,讓他解開心中的疑惑。

朋友說,有次她的女兒突然跑來問她:媽媽,為什麼螞蟻要排著隊走?

原來女兒在花園裡看到了一個隆起的蟻丘,很多螞蟻在洞口進進出出,覺得非常有趣,於是萌生了這樣的問題。

媽媽這麼回答:上次去春遊,導遊是不是叫大家都跟著走啊,不然會怎麼樣?

女兒大聲說:會找不到路,不跟著前面的,就找不到路。原來螞蟻也是怕迷路哦。

不急著給出直接的答案,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去找答案。

重複的問題,用孩子理解的話回答

孩子有時候會反覆的問你同一個問題,別以為是他故意這麼做,極有可能他是真的不記得答案了。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是需要重新回答,但不要再重複上一次的答案了。不妨換個說法,用童趣、詼諧、生活化的語言去告訴他,讓他對答案有更深刻的印象,以便於他記牢,那麼下一次他就不會再發問了。

比如孩子問:太陽去哪裡了?

簡單的回答:太陽下山了,回家了。

結合生活情境回答:因為太陽公公工作了一天,非常累,需要回家睡一覺。

融入孩子的世界,用他能更熟悉情境來解釋,加深他的記憶。相信效果比重複無數遍科學的說法要更好!

有時候,孩子不斷地追問,目的是為了獲得關注。

早上爸爸媽媽去上班,孩子不肯,於是問題來了。


“媽媽為什麼要去上班?“

“爸爸為什麼不陪我玩?”

如果你認真回答:諸如要掙錢買東西,會發現根本沒用。孩子會接著問:

“為什麼要掙錢?”

“不買東西可以嗎?”

無休止的追問,其實只表明孩子此刻焦慮的心。怎麼回答才能讓寶寶滿意呢?你可以幫他說出想說的話,“寶寶不想媽媽去上班是嗎?媽媽不在家,寶寶會想媽媽,媽媽也一直在想寶寶呢。”

好奇心需要呵護,愛提問是好事情。對於孩子一天100個為什麼,不用想著哪一個問題沒有回答好。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比答案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