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俠世界的悲歡離合歸於平淡!

據媒體報道,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今天下午(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歲。武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俠世界的悲歡離合歸於平淡!一個時代結束了!

武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俠世界的悲歡離合歸於平淡!

金庸小說裡最出彩的地方在於“大俠”的塑造,而這個俠又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型,像郭靖這樣為國為民的俠是“俠之大者”充滿了儒墨兩家的入世精神,而像楊過、令狐沖這樣的“遊俠”則是帶有道家氣質的逍遙之俠。除了這兩種俠之外還有“偽俠”如嶽不群,“無俠”如《俠客行》裡的石破天,“反俠”如韋小寶。

武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俠世界的悲歡離合歸於平淡!

《神鵰俠侶》可以說是一部愛情百科全書,裡面的愛情之美,愛情之壯,愛情之甜蜜,愛情之悲苦都寫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特別是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在曲曲折折之後最終走到了一起,在經歷血雨腥風的江湖後最終歸於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兩人為國為民後就告別群雄攜手歸隱。《神鵰俠侶》裡最感人的一段莫過於楊過與小龍女十六年後相見的那一剎那,經歷十六年的漫長等待,楊過成熟了,從一個玩世不恭的少年成為了一個真正懂得愛情的男人。

武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俠世界的悲歡離合歸於平淡!

《倚天屠龍記》裡的張無忌其實算不上一個合格的英雄。他既沒有英雄氣概,又沒有政治才能,在愛情上又是拖泥帶水,唯一的強處就是武功高強,可以說張無忌是政治與愛情上是無能的。這部小說最感人的不在於男女之間的愛情,更多的是在於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張三丰對張翠山,謝遜對張翠山父子,武當七俠間的兄弟情誼都在這部小說裡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張無忌雖不是英雄,但我們反而覺得他更為親近,更為可愛,因為他跟我們普通人一樣,有一樣的缺點,有一樣的無奈,他可以做我們的朋友,而且是那種善良的,又可以幫助我們的朋友。

武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俠世界的悲歡離合歸於平淡!

《天龍八部》是金庸小說裡篇幅最長的兩部小說之一,這部小說結構宏偉,人物眾多。刻畫最為顯著的還是裡面的三位主人公——頂天立地的蕭峰,痴情善良的段譽,渾金璞玉的虛竹。“天龍八部”在佛學上指的是世界上的芸芸眾生,而整部小說裡透露出一種“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思想,籠罩著佛法的無邊大超脫,而在每逢動人處,我們會感到希臘悲劇理論中的所謂的恐怖與憐憫。正好驗證了西方哲學中關於人類生存的荒誕性的理論。

武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俠世界的悲歡離合歸於平淡!

《笑傲江湖》中的“笑傲”指的是一種樂觀超越的態度,用這樣的態度來笑眼看人生,笑眼看江湖。小說裡面的主人公令狐沖是一個追求自由,追求個性解放的隱士。他雖然從小接受規規矩矩的教育,但不符合他的個性,所以他不自覺的喜歡結交朋友,喝酒,說話也很隨意,這才是他的本性。這部小說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反面人物的刻畫,通過反面人物的塑造來揭示人性惡的一面。嶽不群是一個偽君子,左冷禪是一個惡人,而東方不敗是一個病態的人,被政治虐殺了人性。反面人物的刻畫中還體現了金庸的人性觀: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相剋相生,又相互轉化的的人性辯證法。壞人並不是一直都壞,好人也會變為壞人,人是在逐漸轉變的,而這個轉變很大程度上又是權力對人性的腐蝕,這就體現出政治對人的束縛,道出了政治的可怕,可以說這部小說把專制體制批判到了極致,反而更像一部超越武俠小說的政治小說。這就是一部呼喚人類自由天性,批判人被政治異化的偉大政治寓言。

武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俠世界的悲歡離合歸於平淡!

《鹿鼎記》是金庸的最後一部小說,也是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說,這部小說與以往不同的是主人公並不是一位大俠,相反卻是一位不學無術、見風使舵、溜鬚拍馬的流氓無賴,如果一定要稱俠的話我們可以稱其為“反俠”。小說裡也刻畫一些英雄豪傑比如說韋小寶的師傅陳近南,但這些英雄都不能實現他們的胸襟和抱負,最終還落得了一個死不瞑目的下場,這就告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英雄主義,理想主義,堂堂正正的道德主義基本無用,而恰恰像韋小寶這樣的實用主義的人卻能飛黃騰達。這部小說裡的主人公除了韋小寶外,還有一個人物那就是康熙,康熙是作為一個正面人物來渲染刻畫的,他是一位精明強幹,寬厚仁慈的君主,他與韋小寶之間不是簡單的君臣關係,不是簡單的敵我關係,也不是簡單的兄弟關係,而是這幾種關係的交叉綜合。康熙與小寶其實反映出人的兩面性,康熙雖然是一位精明的君子,但他不自由,康熙遇到小寶其實對他來說是一種人性的解放,他可以肆無忌憚地罵出一句“你爺爺的”,而到其他場合又得恢復那副正襟危坐的樣子。所以他羨慕小寶那種自由隨意的生活。而韋小寶則表現出人的低層狀態,他羨慕那種正直高尚的人。這也反映出人性的兩面性,而這兩面有時又是很矛盾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身不由己。在這部小說裡也蘊含著深刻的批判思想,那就是對中國社會體制與國民性的批判,這一點繼承了傳統的五四精神與魯迅精神,除了國民性批判外,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對中國知識分子的一種反思,為什麼那些正人君子,風流才子在事業愛情上不能成功,而像韋小寶這樣的流氓無賴卻能一統天下,事事如意,很典型的就像《書劍恩仇錄》裡的陳家洛,先失去霍青桐後失去香香,該愛的不敢愛,該爭取的不敢爭取,最終是一無所有,而像韋小寶這樣的人死皮賴臉的卻都能得到。這也說明了我們民族缺乏那種銳氣,那些朝氣,那點血氣。這就告訴我們做人要有一點決斷,有一點擔待,有一點倔強。

武俠的泰斗金庸逝世,武俠世界的悲歡離合歸於平淡!

金庸的小說其實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在每個主人公身上都能找到相應的傳統思想烙印。金庸的早期作品中體現了儒家的入世精神。這個時期的作品裡描寫的主人公多是年輕氣盛,為國為民,建功立業的俠之大者。如陳家洛,袁承志,郭靖。這也與我國50年代的國民面貌相契合,那個時候新生的共和國正充滿了無限的活力與朝氣。而到六十年代,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失誤與曲折,也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與反思。人到中年的金庸這個時期的作品透露出道家與佛家的思想。這個時候的主人公也不再一味的為國為民,他們會把個人追求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楊過,張無忌都是這樣,他們最終選擇了歸隱,離開了那個血雨腥風的江湖,留下了仍然充滿了苦難的世界。金庸後期的作品卻又充滿了佛家的冤孽思想,《天龍八部》就是最好的體現,每個人都是有冤的,每個人都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蕭峰曾發過誓不再殺人,卻在聚賢莊一戰中枉殺那麼多英雄豪傑,段譽與好幾個女孩情愫朦朧後來卻發現都是他妹妹,而立志要當一個好和尚的虛竹卻破了各種戒律,這裡也恰好與西哲里人類生存荒誕性的思想不謀而合。佛學裡認為練武功只是為了更好的修習佛法,就如“過河拆橋”一樣,武功只是那個橋而已,一味的追求武功反而會喪失人生的目標。就像鳩摩智一樣,最後在“枯井底、汙泥處”被廢武功後終於大徹大悟,最後成為了一代佛學大師。其實整部《天龍八部》就是一部研究佛學的經典之作。處處散發著佛學的思想光芒。

金庸小說裡的愛情也是寫的十分深刻,愛情之深,愛情之廣,愛情之奇都寫得淋漓盡致。他把愛情上升到宗教的程度去拷問愛情本身。“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我們是不是與小說裡的主人公有一樣的感受呢?

圖文來自網絡,有侵權第一時間聯繫作者修改或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