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堯舜禪讓」背後的謎團,是公道的高尚情懷,還是虛僞的粉飾?

說起中國歷史的開端,必從三皇五帝講起。"堯舜禪讓"充分體現了我國公社時期的民主和人性的光輝,禪讓的方式不以個人意志為要點,堯舜經過長期的考驗,不傳位給自己兒子,卻使有德者居之,體現了"以人為本,任人為賢"的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歷史課本教給我們的,真實情況也是這樣的嗎,在我國曆史上真的存在這樣一種"胸懷天下"的禪讓制度?

探究“堯舜禪讓”背後的謎團,是公道的高尚情懷,還是虛偽的粉飾?

引起我關注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名曰《遠別離》,其中有這麼一句"堯舜當之亦禪禹,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或言堯幽囚,舜野死。"

探究“堯舜禪讓”背後的謎團,是公道的高尚情懷,還是虛偽的粉飾?

堯被舜囚禁了,舜被禹放逐了,多麼有趣的說法。其實早在諸子百家時期很多大學問家就提出了疑問。荀子在《正論》就指出堯舜禪讓是假的,只有不動腦子的人才會相信這種說法。而荀子的學生韓非子不僅不承認有"禪讓"這回事,還認為舜和禹是弒君謀逆拿到的王位置。

探究“堯舜禪讓”背後的謎團,是公道的高尚情懷,還是虛偽的粉飾?

司馬遷在《堯帝紀》中說在最開始堯請大家推舉賢人,大家第一個推舉是堯的兒子丹朱,說明其賢能,但是又在結尾處說,堯知到他兒子丹朱白搭,把天下給他等於害了天下人,於是把王位給了舜。這兩段的相互矛盾的記載疑點重重。不過舜在掌權以後,立刻除去了堯在位時的共工、鯀等一干重臣確有其事。在戰國時期魏襄王墓裡發現的一本《竹書紀年》中寫道堯年老後,就被舜給囚禁了起來,並且把堯的兒子丹朱也給關起來了,他們父子倆再也沒有見面。

探究“堯舜禪讓”背後的謎團,是公道的高尚情懷,還是虛偽的粉飾?

《史記》說,舜年老後在南巡途中不幸病死,但《竹書紀年》卻說大禹治水後掌握了權利,為報舜殺自己父親鯀的仇恨,趁舜年邁體衰,將其放逐。舜死於今天的湖南,也有娥皇女英"湘妃斑竹"的傳說。

探究“堯舜禪讓”背後的謎團,是公道的高尚情懷,還是虛偽的粉飾?

據傳曹魏篡漢後,魏文帝曹丕在漢獻帝禪讓時說出自己感受,居然是一句"舜禹受禪,我今方知。"偉大領域毛主席晚年讀到《三國志 魏書》的時候,特意在底下批註了六個大字"堯幽囚,舜野死"!歷史的真相已經隨著秦始皇焚書坑儒讓我們看不清楚,但是歷史的真相不管你的看法如何都不會發生改變,歷史自有公論,公道自在人心。

探究“堯舜禪讓”背後的謎團,是公道的高尚情懷,還是虛偽的粉飾?

各位對堯舜禪讓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