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身是否「溼氣重」?

溼氣重,現在已經成了又一個爛大街的詞。市場上也出現了非常多的祛溼的產品或者保健品。就拿產品來說,很多的人都知道,夏天熬點紅豆薏米湯。問他幹什麼?祛溼!為什麼要祛溼?他說因為我"溼"重。怎麼知道你是"溼"重?現在有好多地方可以查到溼重的表現,有非常多的人可以把這個表現隨口就講出來。像頭皮出油多、面部出油多、排便粘、排便後馬桶衝不掉、疲憊身重、舌肥苔厚等等能說出一堆的東西。很多患者跟我描述的溼重的詞彙比我還多。我們不能說人們有這個觀念不好,但是不能太過。

如何判斷自身是否“溼氣重”?

我們先說"溼"是什麼?中醫認為自然界的組成是由風、寒、暑、溼、燥、火六氣組成,在天為氣,在地成形。溼氣是組成自然界所有物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體到一個人身上,這六氣必須要有,而且處在一個均衡的狀態。只有當溼氣太重的時候,我們才能說這是"溼"。這才由一個正常組成部分變成邪氣,即中醫所強調的太過和不及。如果說太過了,這人就溼氣重;如果說不足,這人基本上就表現為陰虛的狀態,就是溼氣不夠,一般會比較消瘦。

如何判斷自身是否“溼氣重”?

正因為溼氣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們不能把溼氣當作一種十惡不赦、壞得不能再壞的東西,它是很正常的東西。但是,中醫又把溼氣作為邪氣之一,治療溼氣很麻煩。中醫形容"溼氣黏膩,溼性重濁。"黏膩是指粘到身上輕易不會去掉,比如風溼、類風溼都不是很容易治的病。溼性重濁的人會感覺自己身體很沉重,不想動。

如何判斷自身是否“溼氣重”?

溼氣可以和其他邪氣相互協同,使人發病。比如可以和"風"相結合,出現風溼病。可以和"風、寒、溼"組合導致類風溼。還可以和"熱"相結合,組成溼熱。還可以和"寒"組合成寒溼。但是這些病的類型分辨是不容易的,中醫治病現在最大的難點,就是怎樣去辨症。這些症不是系統學習過中醫的人,是很難辨別的。所以我們不要認為"溼"是個萬惡不赦、必需要去掉的東西。感覺有問題找中醫去辨別一下,不要自行判斷,更不要自行用藥或保健品。

如何判斷自身是否“溼氣重”?

簡單的說,吃點祛溼的東西,比如夏天吃點紅豆薏米粥,作為食品吃是沒多大關係的,但是千萬不要長期去吃,因為你不知道自己身體現在是不是存在"溼"。也不知道是單獨因為"溼"出現問題,還是和"熱、寒、風"等組合出現的問題。所以,我反覆強調,當覺得自己身體出現問題,需要調整時,就近的找個中醫大夫給辨別一下,聽聽他的主意,接受中醫大夫的指導,別給自己當大夫,別自己調理身體。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叮噹國醫“,搜索張玉林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