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明白這5個社羣運營方案,就夠了

做運營的人普遍都有一段被蹂躪的經歷,做社群運營的人估計更是五味雜陳。最虐心是明知道很多不合理,但是自己又沒有更好的方案。今天我就把話題聚焦在社群運營。我總結下做社群前應該思考的5件事?

能明白這5個社群運營方案,就夠了

一、社群定位

這是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應該考慮的事情,但是我發現很多人都會在微信上問我一些問題:推拉,怎麼做微商啊 !怎麼做社群啊

是的,大多數人都在考慮怎麼做的事情,之所以會這麼問,是因為他內心是懵逼的,沒有頭緒,歸根結底是他還沒搞清楚為什麼要做,不知道他想要做的事是一件什麼事情,所以我建議,如果當你遇到一件從沒做過的事情,首先問自己3個問題:1、我希望實現什麼目標,2、我希望為我的目標對象實現什麼目標,3、這件事值不值得做,最後最關鍵的問題是: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該怎麼做。

詢問自己這些這些問題有2個重要的原因。首先,這些問題的答案能幫助我們明確方向,其二,它能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目標對象是誰並且專注於目標,更重要的是問完之後我們可以知道為了達成這些目標我們需要做什麼,當我們知道了要做什麼的時候,接下來怎麼去做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嗎?

比如我是做智能服裝電商的,我想吸引更多的人安裝使用我們的APP;我想通過我們的智能服裝推薦APP,來幫助不知道怎麼穿衣服、買衣服的人,找到適合並且ta喜歡的衣服;因為這個需求是存在的,而且國人對於自身形象也越來越重視,肯定會有不錯的前景,所以這件事情是值得去做的。因此智能服裝推薦項目的定位就是:幫助女性用戶降低服裝購買決策成本(省心、省時、省錢)

社群也是一樣,你為什麼要做這個社群,它能為你帶來什麼價值,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去完成這個目的;如果決定做,你能為社群成員提供什麼價值,為了實現你的目的和給社群成員持久的輸出價值,你要做什麼。

二、目標用戶

在有了清晰的定位之後,你應該就知道了你的目標用戶需要的是什麼,還是拿智能服裝匹配舉例,假設你不知道怎麼穿好看又適合自己,那麼首先你就需要有人告訴你什麼樣的衣服適合你。什麼樣的人有這種需求呢?因為信息的不平等,不是所有人都對搭配有研究,即使有研究,也不專業,所以幾乎所有人都需要形象指導,但是這個說了等於沒說,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數據分析進行目標用戶篩選

上面4張圖是我們目標人群的畫像(數據來自百度搜索指數),從圖中我們很容易看出,搜索“服裝搭配、穿衣助手、穿衣搭配技巧”的人中,20-39歲之間的人群比例超過了70%以上,也就是說最需要形象指導的人群,年齡段在20-39歲之間; 在性別比例這一塊,男性對形象等關鍵詞的搜索量在60%左右,也就是說,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形象指導;從最後一張圖中可看出,沿海、發達地區的人群,對形象的在意程度明顯高於欠發達地區。

目標人群屬性

a、年齡:20-39歲

b、性別比列:60左右男性,40%左右女性

c、地域:沿海、發達地區

到這裡還沒完事兒,定位目標人群,就好比是在追一個女孩子,你瞭解了她的名字、年齡、哪裡人等等,這些都是基本信息,但是你瞭解她的興趣愛好嗎?她喜歡吃什麼,有什麼忌口,閒暇時間都喜歡幹什麼?如果你都不知道的話,還怎麼找到共同話題聊下去呢,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分析用戶屬性,原理和泡妞策略相同,下篇文章細聊,這裡不寫了。

三、社群推廣

這裡說的推廣其實更多的是推廣渠道的選擇,而渠道又分內部渠道和外部渠道。我之前在一家母嬰特賣公司做過新媒體,這家企業有自己的網站和APP ,這其實是很好的資源,因為做電商,所以光一個網站就有很多的流量供你使用,就看你有沒有挖掘能力了,更關鍵的是溝通能力,因為在公司內部也是存在資源競爭的,你要這個流量入口,運營部也要、市場部也要,而且很多流量活動是要技術支持去完成的,所以我還得說服技術,能不能拿到這個內部資源,就看你的協調溝通能力和人際關係了,下面我就來羅列下我爭取到的幾個資源入口

2、網站首頁banner圖活動展示

(點擊跳轉抽獎活動,微信公佈獲獎名單)

4、我的優惠券頁面展示

5、物流查詢頁面二維碼展示

6、客服客戶端窗口二維碼展示

(現在是休息時間,關注微信享移動客服)

8、發貨確認短信展示

9、售後服務卡二維碼展示

10、APP免費試用活動

(APP參與試用,微信發佈獲獎名單)

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每一個資源展示位,對應的文案几乎都不同;其實就是根據不同的用戶場景設置不同的誘餌來吸引用戶,也就是說:從和用戶相遇(訪問)、相識(逛)、相知(查看)、相愛(支付)、產生愛的結晶(售後)的整個過程中,我們都可以進行推廣。

通過這一系列公司內部資源位推廣,微信粉絲每日新增關注達到了每天2000+的量級,所以如果你擁有公司內部資源,千萬別放棄,這部分用戶往往瞭解、體驗過產品,相對來說粘性和質量都會比較高。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資源可用,資源匱乏才是家常便飯,所以我們必須努力的尋找外部資源進行推廣。

對於外部推廣渠道選擇3要素:

1.渠道與用戶、社群定位的關聯性

2.渠道內的潛在用戶存量

3.渠道內潛在用戶的活躍度

結合三要素,根據上文智能服裝推薦的例子,我選擇了幾個推廣渠道

1.QQ群推廣

2.豆瓣推廣

4.微博推廣

5.大姨媽社區推廣

6.美柚社區推廣

7.貼吧推廣

之所以選擇這7個渠道,是因為它們都可以基於用戶興趣愛好去將用戶分類,也就是可以很好的將渠道和用戶關聯上,同時這幾個渠道的用戶量與活躍度就不用說了,都擁有上億的用戶。

QQ群:可以通過關鍵詞篩選出與服裝搭配相關聯的QQ群,比如服裝搭配群,美妝群,健身塑型群,減肥群,瑜伽群。。。

貼吧和豆瓣:豆瓣有豆瓣小組,也是基於用戶興趣愛好分類,通過小組,我們可以找到服裝搭配以及其衍生小組。

公眾號:公眾號的內容,決定了它的定位,所以如果你發的是服裝搭配的內容,那麼吸引來的也是對服裝搭配感興趣的人。

微博:微博跟公眾號類似,靠內容吸引,但我現在其實有更好的方法做微博推廣,在此不表。

美柚與大姨嗎:男同胞可能不太清楚,但是女孩紙應該都知道,這兩款APP裡其實都有社區板塊,跟貼吧差不多,所以它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至於怎麼做推廣細節執行,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裡講到,在此不贅述。

四、社群規則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規矩,江湖規矩很多都是約定俗成,社群也是如此,建社群時,一定要確立明確的社群規則。早期規則的制定對於社群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合適的規則能形成良好的社群氛圍和文化,提高社群行為的效率以及給社群帶來更多趣味。

有了規則,社群文化就會自然而然的在這個框架下自發生長,規則是可制定可以說出來的,但文化無法制定,只會根據你的社群屬性和制定的規則自然形成。規則是死的沒有樂趣的東西,而文化是活的,文化是規則帶來的結果。我曾經在自己的社群裡建立了一套自己覺得簡直完美的社群規則,很華麗,但是並沒有什麼卵用,到最後已經將社群簡介和社群規則融合成了3句簡單的話,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這是哪裡,是幹什麼的,社群裡都是些什麼人。

下面是我在一個社群裡發現的一個比較有趣的社群文化現象,這個社群的成員99%是地方公眾號的運營者,覆蓋全國180多個城市,這些運營者的總粉絲之和超過2個億,從我進入這個群已經有2年半的時間了,期間經常舉辦線下運營實戰經驗沙龍。像這樣優秀的社群,門檻肯定比較高:“一二線城市粉絲數必須大於等於20萬,三四線城市粉絲8萬,需要有團隊有營收,並且進群后不提供任何服務,大家自己交流進步,入群費3000,進群后要發3波紅包,分別是200元300元500元”

之所以說比較有趣,是因為進群發3波紅包這個事,不發紅包,不準過關,進群必備被艾特被刷屏。然後這個並不是群主設的規定,而是成員之間相互連接交流後自然產生的東西,這就是文化,是這個社群的特色,我們可以叫它進群儀式感,也是一個社群的門檻。

說到門檻,它也是社群規則的一部分,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建個群,然後到處去丟二維碼、到處拉人,然後這個所謂的“社群”就成立了。這樣做的原因無非就是因為找不到社群的種子用戶,所以隨便拉人充數,不求質量,覺得只要有人了就好,反正群主可以踢人。但往往這樣去做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個月後,成為一個死群、沒人說話、到處是廣告;這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

其實只要我們明白設置門檻的目的,就可以很清晰的知道你到底要什麼樣的人,根據過往的經驗我總結了下,設置門檻的目的不外乎是找到:1、同一個維度的人,2、擁有共同興趣點的人。這兩個點怎麼理解,不僅僅是同好那麼簡單,打個比方,某個群裡都是做新媒體運營的同學,但是有的人擁有幾千萬粉絲,有上百人的團隊,月營收過百萬,有的人卻剛入門,每天都在為內容、粉絲、閱讀量操心。你能說這2類人同好不一樣嗎?關鍵問題在於,他們不在一個層次,也就是不同頻。因為不同頻,所以在交流上也不會有共鳴、2者的需求都不一樣,還怎麼交流?如果你發散一下,就會發現,某些領域的大牛,在進入某個層次比他低的社群后,往往出現2個情況:1、退群。2、潛水不說話。

五、社群結構

從整體上看,社群結構可以分為社群“管理結構”和“社群屬性”結構 ,也就是要把管理人員和不同的社群成員進行分類, 這樣才能構建社群的架構,一家公司,有CEO、有總監、經理、組長、普通職員,然後公司又分為市場部、運營部、技術部、客服部。。。一個好的社群也是一樣,單個社群內有人員分工,多個社群之間也要做區分,有輕必有重。當然,不同的社群,管理結構完全不同,不同的社群屬性,充當的角色和作用也不同。社群的分工和分類,因群而異,所以這裡無法給出一套社群結構公式。

當我們在聊社群結構的時候,更多是針對管理型社群而言的,因為對於大多數社群來說,它們一般都是領導型社群,沒有什麼複雜的社群結構,往往就是一個群主作為社群領袖,正是由於這樣,一般領導型社群的規模都比較小(規模小不代表影響力小,社群成員背後的力量不可小覷),畢竟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移動社群破除了時間的約束,讓每個人在7x24的時間內發生連接,這也就意味著社群管理者要花比過去更多的時間用在人員管理上。對於想把社群規模做大做好的同學,就必須要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社群管理當中來,但並非每個人都能管理好一個社群,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社群管理人員的結構進行設置。

根據以往的經驗,我認為關於社群管理員有3點非常重要

1、管理員的選擇

說到管理員的選擇,最重要的是這個人必須有責任心,有了責任心,即使沒時間或者不懂社群都沒關係,因為他有責任心,到最後總會把社群管理好。其次是要有自己的特長,因為要服眾,所以必須得有拿得出手的絕活兒,三是要對社群有清楚的認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配合運營人員做好一系列的社群運營事宜,包括社群危機的處理。

2、管理員管理機制

設置管理機制的目的是為了激勵管理員更好地協助運營社群,但任何事情都有其2面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必須要設置合理的利益分配,比如管理員可以拿到社群的銷售提成,或者可以免費享受一些社群產品、服務等。假如社群管理員吸收了社群人脈後,自己佔山為王的事情不是沒有過,如果社群裡都是你的客戶,這是很可怕的,他們比競爭對手更可怕,因為他幾乎知道你的一切,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最好是要建立一些風控機制,並且想辦法如何提升管理員的忠誠度。

3.角色分工

針對不同社群,需要的管理角色也不同,但是一般都會有幾個基礎崗位:比如社群小秘書,負責社群通知、活動內容的編輯與發佈。活動策劃:針對產品和熱點、節日策劃活動,起到活躍用戶和轉化的目的。秩序維護者:負責監測社群廣告、處理成員矛盾、正向引導社群交流的方向等。

下圖是本人公司去年的一個女性社群項目,當時我做了一些管理結構和社群屬性的架構規劃,現在看來其實存在蠻多問題,不過還是發出來給大家看一下,參考價值也許有的吧,不過不建議照抄照搬!

除社群管理結構之外,我們更用該從社群成員屬性的角度,將社群進行分類運營。我見過很多社群,但是這些社群全部都是一個樣子,沒有側重點,這樣做,對於社群運營效率來說沒有半點幫助,因為沒有分類,所以根本就沒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我們放眼看一下今天的科技領域,科學分為:物理、化學、數學、生物學、心理學、氣象學等等,而且每個學科還有其分支。我覺得做社群一樣,要有規劃,下面我就社群的分類運營分享一些我之前做過的規劃,其實就是社群的架構設置,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梳理,存在不少的漏洞,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