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豆腐心”,毀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的“豆腐心”,毀了你的孩子


01


前兩天,跟朋友出去吃飯,其中一位媽媽領著她五歲的兒子。

這個小朋友從落座後,就沒有一秒鐘安靜過,不斷在椅子上爬上跳下,把餐具敲得叮叮噹噹,將茶水菜湯潑滿餐桌。

一個不留神,這小子一溜煙跑到餐廳外的大馬路上,他媽媽嚇出一身冷汗,趕緊把他抓回來。

孩子狀況不斷,他媽媽便不停地念叨:“不要跳椅子”“不要敲盤子”“不要到處亂跑。 ”

但是,絲毫沒有任何用處。

這位媽媽便同我們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難管?

飯吃了一半,孩子看見鄰桌有一個香蕉船,趕忙跑來跟媽媽要:“媽媽,我要吃冰淇淋。”

“不行,你咳嗽,不能吃涼的。”媽媽回答地很堅決。

“不嘛,我就要吃冰淇淋,媽媽,我求求你,給我吃冰淇淋,好不好?”

剛剛還皮得像一隻猴子的小男孩,此刻乖順地不得了。

“媽媽,我求求你,好不好。”

“好吧,好吧,就這一次啊。”

朋友架不住這撒嬌,很快就下陣來。

看著歡快地舔著冰淇淋的孩子,真為朋友捏一把汗。

“我知道你兒子為什麼難管了。”

“為啥?”“因為你是一位‘豆腐心’的媽媽呀。”

“豆腐心”,是指那些缺乏原則的父母,他們的心太“軟”了,受不了孩子的撒嬌或撒潑,於是常常一邊給孩子立規矩,一邊又幫孩子拆著規矩。

孩子們心眼最為明亮,你不能堅持原則,孩子當然會認為父母提出的“不”是可以不被認真對待的。

這種毫無原則的愛,阻礙了孩子規則意識的形成,也阻礙了他對外界世界的正常認知。

02

火鍋店潑湯毀容事件中,孩子在偷拿女生手機、往火鍋裡吐口水時,父母不是及時制止,而是以“孩子還小”縱容開脫,釀成大禍。

熊孩子在火鍋店亂跑 ,想偷拿一個女生的手機被女生責罵,便往女生的火鍋裡面吐口水。

女生找孩子家長理論,孩子家長漫不經心的說:“小孩子嘛,不懂事。”

火鍋店的老闆看不下去,又給女生換了一個湯鍋。沒想到這個熊孩子,直接端起湯鍋潑向女孩子的臉,導致女孩半張臉都毀容了。

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孩,憑空遭到這場無妄之災,因為遇到沒有規則感的一家人,付出了毀容的慘重代價。

而更讓人心驚汗顏的是,這個孩子自始至終,都一直笑嘻嘻的,似乎他在做的,是一件無關緊要的小玩笑。

當我們再來看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會去說這個小孩子不明是非,可是他的父母難道不是造成他不能明辨是非的罪魁禍首嗎?

毋容置疑,我們每一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 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的愛沒有條件,但是不代表我們對孩子的愛沒有原則。

你從小不與孩子建立規則,這個社會終會讓他明白。

父母給予孩子以自由和平等的教育,這本身並沒有錯,但是自由不能等同於無限制、無規則、無底線,更不是是縱容和無作為。

03

《爸爸回來了》裡面有一集,奧莉沉浸於手機遊戲,爸爸溫柔但堅定地多次勸告“說好的只能玩一次,這樣不好”後,仍然不甘心交出手機。

奧莉還生氣地將手機丟到地上扔來扔去,無視爸爸的多番阻止。

最後被爸爸抱到牆角進行了半分鐘的“面壁反思”,以示懲罰。

在奧莉認識到錯誤後,爸爸又對她擁抱表示諒解。

別讓你的“豆腐心”,毀了你的孩子

沒有訓斥責罵,情緒平和而嚴肅,卻又充滿溫情;

既堅持了自己的原則,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無理要求,不會因為自己的哭鬧就會有任何的改變;

也同樣讓孩子感受到“這件事雖然你做得不對,但我仍然愛著你,不會因為你犯錯就棄你而去”的安全感。

美國弗吉尼亞州一位父親,因自己10歲的兒子在校車上欺負同學,決定用特殊方式懲罰一下孩子:他讓孩子連續一週跑1英里去上學,下雨也不停歇,每天還在Facebook直播打卡。

從這件事情後,兒子在學校的表現果真好了很多,不再惹是生非,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網友集體稱讚,用這種方式讓兒子理解規則,父親的三觀很正。

我們總是在說要給予孩子自由和尊重,有時候卻恰恰忘了給予孩子底線教育。

什麼是底線?

底線既是邊界也是準則,小到做錯了事需要去道歉,制定的規則需要去執行;大到遵守社會規則,堅守道德和道義的約定。

在孩子幼年時,就會被告知善惡對錯,這便是最需要的底線教育。

04

一個孩子在書店“順走”了四本漫畫書——

家長髮現之後寫下道歉信,並留下全部書款40元錢,一大早從門縫裡塞進書店。

道歉信如下:“你好!由於我教子無方,(兒子)在你店裡拿了四本(漫)畫書;

貴店門沒開,本應本人帶上兒子親自來道歉,沒開門,我給你(把錢)放裡面,對不起!”

別讓你的“豆腐心”,毀了你的孩子

這位家長,言傳身教地告訴孩子:做人要有骨氣,要有原則,千萬不能不勞而獲。


05

地鐵上,一名男乘客不顧周圍人的勸阻,在車廂內肆意剝起了大蒜,蒜皮撒了一地。

別讓你的“豆腐心”,毀了你的孩子

一名身穿校服的小女孩看到後——

默默蹲下,把地上的蒜皮都收在手裡,帶出車廂,她說:“爸媽就是這麼教我的。”

別讓你的“豆腐心”,毀了你的孩子

06

1996年,崔永元開始主持節目《實話實說》,也開始了“實話實說”。

真實坦誠做人,是他一貫遵循的準則,而這一準則的背後,是父母對他深刻的潛移默化。

他在一次採訪中談到了小時候的經歷。

他們家曾經養了一隻大花貓,一天早上,發現大花貓不知從哪弄來了兩條大黃花魚,還不斷嬉戲,自鳴得意。小崔就把這事告訴了媽媽。

父親就順著腳印一查,才知道黃花魚是大花貓從屋後牆外的國營菜市場叼來的。

媽媽二話不說,就帶著黃花魚和崔永元直奔菜市場,說明情況後,把黃花魚的錢付給了營業員。

結果貓吃了兩條魚,崔永元他們兄弟少吃了兩條魚。但這種家風崔永元說:“我繼承了。”

崔永元曾對自己的家庭這樣描述:“我的家庭環境很正規、很正統。父親是部隊軍人,做政治工作的。父母對我的教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誠實。他們認為這是第一位的。不能說謊,不能騙人,不能去占人家的便宜。這些要求非常嚴格,直到現在,父母依然這樣要求我。”

別讓你的“豆腐心”,毀了你的孩子

崔永元的父母就是一個極具原則的人,尤其是他的父親,一直在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直到前幾天,在他的夢裡,遠在天堂的父親還告訴他:“記住三個字:不能退。”

所以,崔永元才一直不懼怕別人的死亡威脅,和轉基因食品較上勁,還掀開了娛樂界的黑幕。


寫 在 最 後

從孩子心理發展的任務來看:

3-6歲,是孩子建立規則感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逐漸從家裡走向學校,接觸到更多的社會,開始了最初的社會化過程。

他們逐步地開始知道,什麼行為可以去做,什麼行為不可以去做。

但是,我們的孩子,在被建立規則的同時,一面也在不停地試圖破壞規則。

他們會用自己的撒嬌或者撒潑來一點點試探規則的界限在哪裡?嘗試是否可以通過讓家長難堪的行為來獲得規則的破裂。

而當他們一旦通過這種方式打破了規則,他們便會找到攻城的方法,一次次攻城略地。

他們每一次面對規則時的撒嬌或撒潑,其實都是對父母底線和邊界的試探。

所以,一旦告訴孩子“不行”時,就一定要堅持。

並且,不管在什麼時間、地點和情景下,我們對孩子的要求都應該是一致的:這件事肯定不行,你哭和鬧也沒有用。

堅定地告訴他,然後安靜的走開,不要回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