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为何还没有摆平英国,就要进攻苏联?

文|小河对岸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崛起与统一最晚的欧洲大国,改变了传统的欧洲势力版图。从地缘政治上讲,在英法与沙俄(苏联)等欧洲传统强国之间,突然崛起了德国,直接触及了英法俄的利益与国家安全问题。引发了英法俄等国对德国的恐慌,必欲除之而后快。


二战时期,德国为何还没有摆平英国,就要进攻苏联?

对此,德国也深有意识。俾斯麦主政时,就小心翼翼,总是通过利益交换而拉拢各强国,以孤立敌人,而尽量保障在每次战争中,德国只有一个大国作为对手。一战前的德军参谋部也鉴於德国的处境,制定了详备的“施里芬计划”。即:面对东西两线之敌,采取“西攻东守”的策略,先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击溃西线的英法军队,然后再调兵东向,击溃东线的沙俄。


二战时期,德国为何还没有摆平英国,就要进攻苏联?

然而,在一战之中,德国在西线与英法等国的战争陷入了长期胶着状态,而使得“施里芬计划”破灭。结果,德国陷於了东西线同时交战状态,处处被动,最终被战争拖垮。按理说,二战时期的德国,应该要从一战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要与东西两线之敌同时交战。

从客观上讲,德国在二战初期时的国家政治环境要比在一战时期要好。一战时期,英法俄结成了牢固的攻守同盟。而二战初期,英法等国鉴於在一战中的重大伤亡与损失,对战争甚为恐惧,对希特勒是步步妥协。苏联更是因布尔什维克主义,而遭到了近乎全世界的敌视,想与英法结盟,却遭拒绝。其后,苏联为了自身的国家安全而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二战时期,德国为何还没有摆平英国,就要进攻苏联?

可以说,在二战初期,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命运。但是,在德国还没摆平英国时,就掉头进攻苏联后,又把德国拖入了两线战争的泥沼之中。至此,德国彻底陷入了战略被动。那为何德国要在没摆平英国时,就掉头进攻苏联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德国是大陆性国家,谋取的是欧陆霸权,而不是海洋霸权。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典型的大陆性国家,相比德国的陆军与空军来说,德国的海军是一块短板。而英国却是海洋性国家,并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军,且在一战之中,德国就始终没有冲破英国的海军封锁,而对英国的海军力量心有余悸。


二战时期,德国为何还没有摆平英国,就要进攻苏联?

正因为英国与欧陆之间有一道海峡,并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及广大的海外殖民地作为后方力量支撑,才使得英国并不那么容易被征服。既便德军踏上了英国,而为了驻守英国,也得分出大量资源去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那样,就会使德国丧失部分陆上优势。故而,德国欲谋取欧陆霸权,苏联就显得比英国更重要,而英国将会是德国的累赘。

其二,希特勒轻视了苏联的战斗力与动员能力。德国(普鲁士)的军队一直是欧陆最有战斗力的军队,而苏联(沙俄)的军队在历史上却以落后、装备差、战斗力低下著称。且在一战之中,德国在东线也完全吊打沙俄,德军对苏军一直有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而在苏芬战争中(1939年--1940年),苏联在小国芬兰面前,表现更为拙劣,更让德国觉得苏军不堪一击,而认定苏联是易与之国。


二战时期,德国为何还没有摆平英国,就要进攻苏联?

其三,德国是一个资源小国,迫切需要从苏联那里获得战略资源补充。德国是二战时期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而机械化程度越高就越依赖於战略资源,而德国的资源却很是匮乏。即便德国想登上英国本土,也迫切需要战略资源补充。而南俄的粮仓与石油等,都是德国急需的资源。


二战时期,德国为何还没有摆平英国,就要进攻苏联?

其四,与希特勒是种族主义者也密切有关。希特勒是种族主义者,而英国人与德国人同属日耳曼民族,这在希特勒看来是种族内耗。希特勒对大英帝国的光荣历史甚为仰慕,曾就有构想,在征服英国之后,而让德国男人娶英国女人,以培育出最为优秀的种族。对种族主义者来说,去征服劣等民族乃是头等目标与意义,而不是把国力长期消耗在“种族内斗”上。


二战时期,德国为何还没有摆平英国,就要进攻苏联?

其五、尽管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彼此之间并不信任。虽然是德国最先进攻苏联,但据苏联的档案解密,苏联也曾制定了突袭德国的“大雷雨计划”。如果德国将兵力长期集中于西线,就很容易让苏联从后方偷袭得手。而德国在没有摆平英国之前,突然掉头进攻苏联,可以打得苏联措手不及。如果在摆平英国之后,再进攻苏联的话,苏联已作好防备,德国将很难获得到突袭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