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自己的“米其林”榜單

今年3月14日,在臺北米其林榜單正式出爐之際,舉辦了一場晚宴。雖然入場券高達600美元(約3700多元人民幣)一位,卻銷售一空。由此,可以看出米其林的號召力。

中國需要自己的“米其林”榜單

據說,廣州的米其林榜單將在今年第三季度面世。看來,從東京到香港、澳門(地區)、上海、臺灣(地區),再到廣州,歐洲人對亞洲的餐飲的關注度越拉越高。

米其林從賣輪胎開始,到成為世界著名的美食指南,其榜單並不是什麼評比,只是給消費者一種“尋味指南”。但人家能得到廣泛的尊重和關注,自然有其過人之處。

中國需要自己的“米其林”榜單

國內一批較早出國尋味的人(包括我在內),都曾經以米其林榜單作為搵食的重要指南,毎次按其指引尋味,往往會感受不一樣的飲食文化,加深對美食的理解,大有收穫。

米其林的榜單在分類上比較科學,分為“三星”,一顆星的餐廳是“值得”去造訪的餐廳,是同類飲食風格中特別優秀的餐廳;兩顆星的餐廳是廚藝非常高明,是“值得繞遠路”去造訪的餐廳;三顆星的餐廳是“值得特別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訪的餐廳。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鑑。

中國需要自己的“米其林”榜單

米其林榜單推薦的餐廳,不一定是高大上的餐廳,也有很多是有當地特色的優秀民間餐廳,比如香港的茶餐廳、燒臘店、雲吞麵店等。而且,通常在當地都頗具口碑。

當然,從古至今,中國人好像從來不需要老外告訴我們哪裡有好吃的,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餐廳。中國菜的味道,中國人的口味,需不需要老外“指手畫腳”,他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準確把握“中國味”,恐怕只有天知道。

中國需要自己的“米其林”榜單

如今,廣州和國內都很多機構也在推出各式各樣的餐飲“榜單”,評出來的餐廳不一定都完美無缺,但對於繁榮餐飲市場而言,是值得肯定的好事。但要成為像“米其林”這樣令人尊重和關注的榜單,不能急功近利,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