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绿皮火车上可以热水冲泡方便面,高铁动车上只供盒饭?

金陵倦风


特别像问一下这个题主,你是21世纪之后就没出过门儿是么?

另外也想问问那些对题目阿谀奉承的答主,也是都没出过门儿吗?

第一,谁跟你说绿皮火车可以向列车员要热水的?车厢的交接处都有热水,不会自己去打吗?

第二,谁说动车没有泡面的?又是谁说动车只供应盒饭和炒菜,动车也卖泡面,也有热水,怎么不能吃泡面了?


而且火车也不是只有两种啊,足足有十几种好吧

绿皮火车是最慢了,车次通常是四个数字,除此外还有K(空调快车),T(空调特块),D(动车组),G(高铁),C(城铁),Z(直达),N(管内快旅),L(临客),Y(游旅)。

现在常见的就是K、T、Z、D、G这五个字头的火车,最差的已经是空调车了,那种老式的绿皮车现存非常至少,有很多都成了旅游资源了。

而且,这种绿皮车目前主要用于通勤,功能和公交车差不多。

不过现在倒是有新式的绿皮车,一般是T字头和Z字头,长下图那样。

和老式的相比,优点就是在于里面新,都是空调车,速度也不慢,能开窗通风。

然而,不管什么车,都不管你吃泡面的好伐

动车、高铁照样有人吃。

虽然泡面气味这个问题有待探讨,但是吃不吃泡面跟素质有什么关系?

素质高的人就不吃泡面了?大学教授连泡面都不能吃了?还是说一年赚几百万就不能吃泡面了?那下面这位一年赚几十个亿的怎么说?

还有人说坐高铁动车的都是中收入和高收入,虽然中收入这个词笔者第一次见,咱们也不用讨论,就想问一个问题,多花个几百块钱就觉得自己高级了?现在谁差那几百块钱?

还说什么农民工座绿皮车的,人家未必比你赚的少好伐?

吃什么,是一个人的选择,动车高铁不是吃泡面的少,是吃饭的都少,动车高铁要的是效率,痛痛快快到地方,想吃什么就吃了。

有的长途车一座坐十几个小时的,你看有没有人吃泡面,吃韭菜盒子的都有。

而普通列车组主要是长途,有的甚至要坐一天以上,饿了吃什么,省事儿的就买盒饭了,不喜欢吃盒饭的,就买泡面泡热水了,有什么好奇怪的。


最后说一句,凡事就事论事,要尊重客观事实,怎么就有人非得睁着眼睛胡说八道呢?


小言詹詹


大家都知道,在绿皮火车上是可以要到热水来冲泡面的,但是现在的高铁🚄供应更多的是我们熟知的盒饭。我觉得至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至少可以从五个角度来考虑。

绿皮火车和高铁🚄的排气系统差异原因



我们都知道绿皮火车基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停止运行了,当然也有部分地区目前还在运行,可以看以下图,这是2017的部分数据。


可以说绿皮火车是我们爷爷那一辈人时期的产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绿皮火车在我国的辉煌时期,随着绿皮火车多数淘汰,现在的人也难以体验一番坐绿皮火车的乐趣了。其实我感觉坐绿皮火车就像坐摩托车一样,因为它的窗户是可以打开的,它没有多么复杂的排气系统,可以自由呼吸着窗外的新鲜空气。所以说即使在车厢内吃一些口味重,气味浓的食物也是无关紧要的,打开窗户,空气可以马上更新。而高铁🚄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排气系统较为复杂,它的排气机机制类似于空调,窗户不可打开,它的作用仅限于通光,观景。以下是其原理示意图:

这就导致高铁车厢内通风没那么好,换气要一定时间,污浊的空气不能马上排出更新新鲜空气,所以对于在高铁上吃泡面其实是不建议的。

乘车时间及利润差异的原因。

高铁🚄与绿皮火车的速度相差不是一点点,以前坐个绿皮火车动不动就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而如今的高铁可以说是日行万里,多数人的乘车时间都在几个小时内,可能有些只要十几分钟就到达目的地了,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肚子再饿又能饿到什么程度呢?坚持一下就到了,很多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在列车上吃东西的必要。再加上泡面的利润哪有盒饭来的快?价格相差好几倍,与其薄利多销,还不如只销高利润的,反正也是我算了算,你们爱吃不吃!!!


生活品质不可同日而语!

乘绿皮火车那个年代与现在相比,可以说我们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吃一包泡面香喷喷得不得了,那种气味真是令人神往!那个年代如果有人告诉你,方便面是垃圾食品的话,他会一脸纳闷,然后说你是傻子吧!而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更丰富健全的生活常识,认为方便面还是少吃为好,毕竟我们追求的是高品质,健康有益的生活。有个数据显示,2817年我国泡面销量首次出现下降,这也说明了这方面的问题。


高铁🚄的性质与定位不同于绿皮火车。

虽然说现在高铁普及很快,国家也正在开始建设八纵八横高铁线路网络了,可是毕竟高铁的价格还不是那么亲民,如果没什么急事的话,我想,对于月收入几千的工薪一族来说,还是更宁愿选择坐普通火车的,有时候高铁的价格甚至比坐飞机还贵,所以高铁更多的定位于中等阶层或者中下阶层以上的群体,年收入几千的农民舍得坐高铁吗?既然服务对象有出入,那么在高铁上的服务也要追求高大上一点咯!


人民的素质提高了

以前老百姓在公共场所抽抽烟,扔点果皮纸屑的不算什么,打个电话,管你说什么,管你说多大声,大家开心就好,这可不是个别现象,在缺衣少食,老百姓的素养不高的年代,这些行为根本不算什么,国家也还不发达,公共服务水平也不高,所以在绿皮火车上吃泡面在几十年前是家常便饭的事!而如今大家的素质提高了,我们都认为在公共场所要考虑大家的感受,不能太自私自利!所以即使在高铁上有泡面出售,我想素质高点的人都不会轻易吃的,因为影响了他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官方的说法,高铁上并没有规定不可以吃泡面,即使你非要吃,也没有什么法律法规来约束你,更多靠的是道德层面的限制。

谢谢阅读,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自由小帆


高铁动车上是可以吃泡面的。没有明确规定禁止旅客不准在高铁上

方便面的。人民铁路为人民!



高铁上与绿皮火车上一样都设有热水器,可以打开水,泡面、泡茶用很方便的。若不清楚,可询问列车员。

然而,动车和普通的列车通风结构不一样,它是全封闭的。车厢里每个窗口都打不开,车内通过机械设备循环流通空气。因而在车内吃方便面,臭豆腐等有刺激鼻觉的食物,其味道会散布至整列车厢。 为

避免给其他旅客带来不适感,铁路部门不主张动车旅客在车上吃诸如榴莲、包子、咸鱼、臭豆腐等味道较重的食物。 实际上动车上对泡面是不禁止的,我坐动车经常看见有旅客吃泡面,没感到有什么特别不适应。

有不少旅客往往上车前事多慌忙,顾不上吃饭,在车上吃自己带的食物,司空见惯,表示理解。有的长途动车行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之上,比如北广、北沪等高铁线很长,不让吃东西,也不够人性化。但希望旅客带食进食尽量克制,文明吃饭,避免影响她人。

最近网传在动车上吃泡面的视频,一女士对吃泡面男士破口大骂的场景,母老🐯真可谓厉害,骂便天下无敌手。有伤风化。

不要说动车了,飞机超过1个半小时以上航距的也免费供餐或方便食品的。也会有有大的气味的。所以在动车上,大家在吃饭时尽量去餐厅或过车厢过道处,以免影响他人。

文明的言行在一点一滴中,润物细无声。



大漠雄鹰大V


为什么高铁上不卖泡面,高铁设计师杨国伟为你揭开谜题。

高铁上为了提提高旅客舒适度,在列车上安装了空调装置、冷却系统和换气系统,就需要布置进、排风口位置,让新风进入,旧风和空调冷凝水顺利排出,否则因无风冷却而导致温度过高,使空调等电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理想状态是进风口布置在正压区,排风口布置在负压区。但由于高速列车采用双向运动模式,即头尾车都是驾驶室,无需掉头, 只要驾驶员从头车交换到尾车即可。这样进、排风口位置的压力方向会随迎风面和背风面而变,风口位置只能布置在列车表面压力比较稳定的区域, 造成高速列车比火车新风交换能力弱。加上为了隔离车外噪声的传入,满足噪声规范的要求,高铁车厢气密性好,各种气味不易散发出去,只能通过排风口排除。因此,为了旅客的乘坐舒适,高铁上不售卖方便面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绿皮车是没有空调的,车厢的通风是通过可打开的窗户完成的。绿皮车的出现时间是上个世纪的50年代,那个时候生活水平还不是很好,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有人会嫌弃泡面的味道,想闻都不一定闻得到。泡面在绿皮车上的销售量很大,效益很好,所以那时候铁路也不可能禁止卖泡面的。

而一个习惯一旦养成,想要改变是很难的,大家都习惯了在火车上吃泡面,所以即使高铁上没有卖泡面,但也不阻止旅客自己带泡面吃。



奋斗的向阳草


“泡面瓜子火腿肠,啤酒饮料矿泉水”做过绿皮火车的都应该熟悉这句话。在绿皮火车上,售货员一趟趟的转悠吆喝。想不熟悉都不行。绿皮火车上卖的是有方便面的。

动车上为啥没有方便面卖呢?也许有的网友会说:动车的设计师说了,动车的密闭性好,方便面气味大不容易散发,所以不卖。

我认为这都是瞎说。说动车的密闭性比绿皮火车好一点是可能的,说气味不容易散发那就不可能了。动车的密闭性好,可是排气系统也应该比绿皮火车好啊!绿皮火车上吃啥的都有,也没闻到有多大气味。如果动车的排气系统还不如绿皮火车,那就是设计师的失败!




之所以动车上不卖方便,我认为是档次问题。动车是高档次的客车。票价都赶上飞机了,做动车的大部分应该是做飞机的那波人。在动车上卖方便面估计销量不会大了,再说方便面哪有盒饭利润大啊!所以没有方便面卖。


逸风8014


这个问题。。。。。

高铁速度快,相对普通车次来说运行时间很短。超过6个小时算是比较长的了。所以很多乘客也几乎不怎么在高铁上吃饭,包括吃泡面。到达终点后再大快朵颐也不错,即使晚正常饭点一两个小时也无所谓。

但普通车次就不同了,运行速度慢,慢的时速也不过70公里,不超过6个小时的就算短途了,动辄就十几二十几个小时。不吃饭肯定不行了,所以便于携带的方便面最受欢迎了。

普通车次不但有盒饭卖也卖方便面。但高铁只卖盒饭,不卖方便面。最近高铁的方便面事件引发各方关注,也有官方出来澄清说高铁密封性如何如何好,气味如何如何不容易散失云云,方便面确实有味道,所以高铁上不卖方便面。

我不怎么认同这个说法。不管什么食物,总有人不喜欢甚至厌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吃什么或者都不准吃什么。况且,方便面的味道也没那么夸张。要不方便面这个行业也早就完蛋了。

经常坐火车的人都有自己解决吃饭的方式,最常见的就是上车前从超市买方便面,到了饭点在车上吃。我估计火车上方便面的销量不怎么好。方便面这东西占空间也大,不方便运输。价钱嘛,普通碗面也就比市面上多1块钱,前段时间不是火车上卖7块一个碗面被通报处分了吗,可见碗面的利润也不高。

然鹅盒饭呢?大家都明白,普通车次上10--15元一份,高铁上40元一份。自己在家做饭的都知道这成本大概多少。说到这里咱也就别藏着掖着了,高铁只卖盒饭不就是利润高吗,别不好意思明说。如果高铁上也卖方便面那盒饭还有的卖吗?


在这里有个预测,很快厂家就会推出没有很大味道的方便面。到时候高铁上吃方便面人越来越多。


一生何求一生求和


  绿红蓝白的火车记忆

墨绿色的绿皮车是我国铁路绿色涂装配黄条色带的客运列车的俗称,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20世纪90年代之后,进入红皮车时代,列车外观涂装主色调为橘红色和白色相间,是空调客车。

  2000年左右,蓝皮车登场,普遍用于特快和直快车次。


2007年开始,D字头动车和G字头高铁列车开始陆续登上舞台。

  2014年年底,中国多地铁路局所辖的红色、蓝色、橙色客车车体又重新刷上绿色。以至于绿皮车又有老绿皮车与新绿皮车之分,后者均为空调列车且速度较快。

绿皮火车满满的情怀不光能泡面,车厢连接的地方还能抽烟,高铁就算了吧!


美食亮子



一对男女乘客的高铁泡面争执,引发了泡面舆论狂潮。

很多话,大家早已说过,我也说过好多次,这里再换个角度说。

绿皮火车和高铁的服务不同、餐饮供应不同,是有它的道理的。

绿皮火车车厢是开放的,随便吃什么,气味很容易散发。

那时候,把车窗打开或关闭,都是由乘客操作,有的车窗玻璃有裂缝、门封不严、或者根本就关不上,火车飞驰时,车厢里的风吹得呼呼地,哪还能存得住什么异味?全是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高铁车厢是密闭的,设计者为了保证安全、为了保持速度,只能舍弃一些东西。

绿皮火车时代,大家还在温饱线上,有的人吃饭还有问题,有得吃就不错,哪里还讲究?服务员也是普通人,当然会体恤大家,时常会拎个小壶,一个一个地给乘客们加水。

高铁时代,不少人已进入小康生活,坐高铁的人,远不是绿皮车乘客的消费理念、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可比;

方便面和盒饭的最大区别是,前者会有汤水,后者一般是干的,这就使列车保洁的难度大不相同;

还有,方便面会有很大气味,这也是高铁管理方和多数乘客不太欢迎的。

推测因为以上这些原因,使得绿皮火车和高铁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不同。


陈群律师


高铁上有免费的开水供应,在每节车厢的两头。

  1.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有不同规定。中国国家铁路局将高速铁路定义为: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

  2. 欧洲早期组织即国际铁路联盟,1962年将旧线改造时速达200公里、新建时速达250~300公里的铁路定为高铁;1985年日内瓦协议做出新规定:新建客货共线型高铁时速为250公里以上,新建客运专线型高铁时速为350公里以上。

  3. 高速铁路,就是铁路设计速度高、能让火车高速运行的铁路系统。世界上第一条正式的高速铁路系统是1964年建成通车的日本新干线,设计速度200km/h,所以高速铁路的初期速度标准就是200km/h。后来随着技术进步,火车速度更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就对高速铁路有了不同定义,并根据本国情况规定了各自的高速铁路级别的详细技术标准,涉及的列车速度、铁路类型等就不尽相同。


可乐和雪碧1573


近几年,高铁延伸向四面八方,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开通了高铁,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了。也许是高铁已经见怪不怪了,印象中的绿皮火车已经越来越模糊。


在经济水平稳步提升和国民收入逐步增长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出行速度和舒适度。高铁以其速度快,运行稳,到发准,服务好,本人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像火车一样太拥挤,从而使其内部环境上存在了较大差异!几十年来,桶装方便面和成堆的自备食品似乎成了火车上漫漫旅途的必然景象,列车员每到一站便需清理无数袋垃圾,其中桶面的汤汤水水别说列车员了就我们旁人看了也觉得闹心。相比较干净卫生的盒饭更适合高铁封闭式环境和舒适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