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30年 · 寄语|刘子清:聚全球资源 建世界光谷

国家高新区30年 · 寄语|刘子清:聚全球资源 建世界光谷

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刘子清

武汉东湖高新区,因光而生、聚光成谷,又称中国光谷,是首批国家高新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武汉园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近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到光谷视察,充分肯定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展很快,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做了不少文章,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产业特色明显,尤其是光电子产业特色鲜明。

30年来,光谷人坚持自主创新,大胆先行先试,闯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武汉东湖高新区经济保持高速健康发展,2015年企业营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2017年超过1.2万亿元,成为湖北省、武汉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全国10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之一。

经过30年的努力,光谷培育孵化了创新生态,打造了光谷青桐汇、3551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双创活动,加快建设移动互联创谷、硅谷小镇等“创谷”和国家信息光电子、国家先进存储、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三大创新中心,建成省级及以上企业主体技术创新平台274个;主导创制了25项国际标准、300多项国家标准,专利申请量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涌现出“三超”光传输、胶囊内窥镜机器人等重大科技成果。

国家高新区30年 · 寄语|刘子清:聚全球资源 建世界光谷

光谷培育孵化了一大批创新企业。31年前,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东湖建立。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共建成72家孵化器、55家众创空间和9家工研院,孵化面积500万平方米,每年吸引20多万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集聚企业8万多家,其中高科技企业1848家、瞪羚企业300多家、独角兽企业5家、上市企业40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第二总部”超过60家。今年1-9月新增企业1.6万多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73家。

光谷培育孵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了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光谷生物城等8大产业园区,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和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也是全国三大激光研发和产业基地之一;基本建成全球最大中小尺寸显示生产和研发基地,“芯—屏—端—网”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万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建设。

回顾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历史,值得每一位光谷人铭记。光谷的成长,得益于坚定不移勇担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示范区和试验田;得益于坚定不移发展高新产业,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得益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实施政务服务改革,优化精简机构设置,实行全员聘用制;得益于坚定不移弘扬艰苦创业、接续奋斗的优良作风和苦干实干的干事文化;得益于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益于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健康持续发展。

国家高新区30年 · 寄语|刘子清:聚全球资源 建世界光谷

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光谷时强调,国之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摒弃幻想、自力更生,大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武汉东湖高新区创建30周年,中国光谷建设18周年。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面向下一个30年,光谷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部署,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思考谋划未来发展,全面开启“聚全球资源、建世界光谷”的新征程。

6月,武汉东湖高新区研究出台了“中国光谷203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纲要”,提出了下一个30年的总体部署,谋划按照“三步走”建设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第一步,到2020年,光电子信息产业全球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的“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中国光谷”影响力大幅提升。第二步,到2035年,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初步建成“世界光谷”。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全面建成“世界光谷”。

当前,武汉东湖高新区围绕国家和省市的具体部署,重点是打造“六高体系”,即高能级产业体系、高精尖创新体系、高素质人才资源体系、高效率制度体系、高水平开放体系和高品质生态体系,加快新动能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家高新区30年 · 寄语|刘子清:聚全球资源 建世界光谷

国家高新区30年 · 寄语|刘子清:聚全球资源 建世界光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